高校课堂教学中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2021-11-26赵凤兰
赵凤兰
(白城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 白城 137000)
一、当前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模式目标单一。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简单划一,比较偏重共性。从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授课形式、训练模式以及考试方法等,都不难看出这种统一的烙印。由于过分地强调了教育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加上部分课程又强调对口师范培养,缺乏其他相关学科的支撑、交叉和渗透,这样就造成了培养出的人才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特色和个性,更难以谈得上创造性。
(二)培养方式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目前专业培养方式明显存在不足与缺陷,以教师为中心,注入式、满堂灌成为课堂教学的唯一方式。课程内容更新不够,研究性、前沿性东西不够,尤其是一些专业领域的热点、重点和尚存争议性和边缘的问题不能及时反映到专业教学的课程内容中,这样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创造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
(三)考核手段滞后,教学质量下降。我国目前高校教育质量管理决定了学生只要通过入学考试,经过规定的学习、考核以及论文答辩,一般都能顺利毕业,几乎没有被淘汰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危机感,很容易滋长惰性,影响培养质量。当前教学中的考核手段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流于形式,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学生把考试当作完成任务,使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复合型英语人才分析
(一)切实以需求展开培养模式建设
若想建设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注重实质性需求,即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代发展展开培养工作建设。目前相关单位中需求的人才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过程中可切实注重此类问题。并结合实际展开分析,最终实现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保障人才于工作过程中具备业务开展能力的同时,使培养模式中有较为明确的培养方向。
(二)培养系统中的技术更新
时代发展所带来的相关技术革新能够促进对应行业较为全面地发展,培养模式中亦应结合此类技术更新展开。现阶段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早已实现多媒体教学,此类教学方式的更新亦应紧随时代发展。就现阶段任务展开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所出现的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皆可对英语专业的全面型人才培养提供帮助,如针对学生数据展开分析,确定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亦如根据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情境教学,实现较为稳定的技术更新。同时,应切实运用现阶段中的各类通讯技术实现英语专业的全方位学习、终身学习,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亦能使人才不断进步,实现阶段性发展。
(三)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
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可发现现阶段制约培养模式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结合此类问题展开分析,寻求对应策略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结合数据统计资料与相关文献记载可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英语理论知识较强,而应用机会较少。学生无法切实印证自身所学,单纯了解理论而忽略实际应用。针对此类情况展开分析,在培养模式适当转变、增加实际训练与社会实践环节,意在保障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使相关知识得以实际运用。学生于运用过程中印证学习有效性的同时,能够对自身学习结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
(四)切实研究分析
针对现有状况展开分析。现阶段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思想为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应切实注重学生学习状况,随后根据实际状况展开教学模式修订。对于现实条件而言,更改教学模式与培养手段较易对大规模、多批次学生产生影响。若此类模式中存在问题,不但影响学生日后的学习、工作,亦对相关教学单位造成影响。因此,应于转换教学方式的同时,切实展开研究与分析工作,保障相关模式具有较为稳定的成果的同时,再将其投入至教学中。实现此类操作的相关步骤如下。
首先,需针对现有模式展开较为全面的调研工作,面向高等教育模式影响下的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数据分析,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相关参数纳入研究中;其次,应针对教育单位所在地区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着重针对相关单位的需求与人才要求;随后,针对教育机制展开研究,分析应采用何种方式才能使学生相关水平切实面向教学开展,实现教学方案的有效开展与实施;最后,切实面向机制展开研究,并做出转变,使此类更改能够在为教育机制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建立较为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源源不断地为相关产业培养对口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中,相关单位的培养机制对于实际状况而言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人员培养方面亦存在较为实质化的更改。另外,为保障相关教育模式能够切实应用,应首先根据实际情况树立实验区、实验点。更新实验区中的相关教学模式,经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与采取原有模式开展教学、学习的学生进行对比,着重针对全方位发展角度展开分析的同时,实现教育过程中的对比分析,确认新式模式是否有效,对于学生发展是否具备实际意义。
三、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培养交际能力,拓展教学方式方法
作为人际关系之间的交流工具,语言的使用具有一定技巧。传统语法词汇方面的学习固然重要,但面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时代,也需要创新方式方法。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按照交际法理论进行教学时,教师需创造性地使用语法,避免陷入翻译法的输入,更不能局限于单纯传授词汇等的误区。而是在课堂之中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法和词汇,令学生能够产生参与性。例如师生问答等形式。
还要注意,单纯进行语言强化练习、忽视基础语法的学习同样不可取。更加无法真正达到口语练习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之中充分思考,统筹兼顾地协调好语法教学以及口语教学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与比例,灵活开展教学工作。现实学习中开展学生口语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交际能力,更是教学大纲对大学阶段英语教学的要求。根据交际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将教学过程本身作为交际过程,创造并利用特殊语境完成交际,最终可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此,充分合理地使用交际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阶段学生口语学习效果。
(二)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切实保障教学有序开展
以英语专业为例,与其他类型教学相比,语言教学具有较为感性的因素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针对对应语言的语句、语义等展开分析时,需存在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确认语言的实际用途。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以学生为中心,保障学生能够自主展开学习的同时获得对应知识,保障知识水平的稳定性。教师于此类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即为引导教学,当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辅助学生找到对应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以保障实质性教学为基础,于教学中融入对应教学手段,切实保障全方位教学的稳定发展。
(三)教材建设创新和实践
学校始终围绕英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在本专业各专业方向上全面推进高水平教材的建设,在现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构建一套具有先进性、特色性、影响大的教材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实践特色、气象特色、时代特色”的指导思想,积极展开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合作研究,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材的内容之中,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积极选用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作为英语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教材,选用21 世纪应用型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教材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
(四)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
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构建一套“互动式、研究型、网络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包括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10多位国内外著名环保学者来学校讲课,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他们把握学术前沿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实践创新
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又能使他们从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学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学校高度重视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动手能力的教改思路,科学合理地建立了符合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三个层次和六个类型”实践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即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做到既能完成教学计划,又能因人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一个贯通”和实施“四个一”实践教学法。“一个贯通”,即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可以互相兼任,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会贯通“四个一”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实践教学学习,能够做到:学习掌握一批基本操作技能,自我设计一个综合实验,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完成一次论文答辩。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设置忽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未考虑本校、本地区特色,各院校之间专业设置雷同,造成英语专业毕业生过剩。英语专业教学培养模式过于重视语言技能训练,在校大量时间用于研究英语专业知识,学生缺少拥有实际应用技能的机会,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近年来,国家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部署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在很多方面还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若要实现赶超则必须紧跟国际技术前沿,若国际前沿资讯无法被翻译人员准确地表达,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阻碍其升级转型,延缓我国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习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财、敬才、用才之风”“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因此,对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下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加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以深化改革背景下所出现的新式教学方式为主要分析手段展开分析,针对现有模式寻求修订方向的同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向全面化人才培养模式方向发展。结合现阶段情况,教师应切实开展教学,不断引导学生以应用为主展开学习,保障学生既拥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亦具备较强的实际应用技能,顺利投入至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