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1-11-26崔晓莉

魅力中国 2021年28期
关键词:中华院校高职

崔晓莉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一、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2014 年3 月26 日,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2014〕3 号),对各级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目标,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1]2017 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工作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

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的需要,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对于高职生而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比较被动。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学生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进一步强化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在国家层面和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各级各类学校顺势而为,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关于传统文化的相关教育。以笔者所在海南省为例,省内各高职院校已经日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的传播和发展,部分高校成效显著。但从整体而言,高职教育的传统理念、学生特点等制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开展,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显著问题。

(一)高职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现在的高职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富有朝气与活力,在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养方面有显著特点。一方面,在他们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对他们的价值观带来了影响;一方面,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比较低,相当一部分同学文化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甚至有厌学的情绪。

这一特点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中也显著体现出来,以笔者所在学校《中华文化选读》课程为例,作为必修课,虽然80%左右的同学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比较重要,能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但部分同学又表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掌握有难度,存在畏惧心理;20%左右的同学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功利化,将更多精力用在专业课、英语、计算机等知识的学习上,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学分。在日常教学交流过程中,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比较浅薄,知识储备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系统阅读过经典篇目与书籍,比如《诗经》《论语》《道德经》等典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语文课本上的篇目,而且许多同学表示学习过的具体知识已经遗忘大半。在回答儒家的代表人物、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代表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时张冠李戴现象屡见不鲜。由此可见,高职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二)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学习氛围不足

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各高职院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有了很大提升,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参差不齐、流于形式的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一些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理念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过分关注就业率,对学生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够重视,造成毕业生发展潜力不足;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因为学制、学分方面的限制,传统文化教育课时十分有限,学校仅仅开设了几门校级选修课,因课程门类有限,无法保证全面覆盖,文化类课程成了点缀而已,没有达到教育效果。[3]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传统文化类必修课程,但以慕课学习为主,线下课时只有十余节,学生表示一学期有六、七门慕课,传统文化网络课程根本无暇顾及,通过刷课完成。教师课堂讲授也因课时太少,众多内容无法展开深入阐释,部分教师教学形式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吸引力不足。由此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设计,呈现出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学校未形成浓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践行效果欠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应该多样化,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传统文化鲜活起来,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内化于心,促进个人成长。如前所述,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学形式较为单一,课堂教学未得到足够重视。第二课堂的执行情况又如何呢?通过调研走访,相比较职业技能类活动的举办力度,学校在传统文化类活动的拓展、国学类相关社团的组建方面还比较欠缺。一些学校一学年仅举办一场诵读活动、一场主题演讲活动,偶尔邀请校外专家开几场讲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全校性活动不多。优秀传统文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足,没有有效发掘地域文化资源,学生走出校园参与传统文化类实践活动的人数和次数十分有限,普及率不高。校园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特色元素不够鲜明,环境育人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4]高职院校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

(一)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多视角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1 年4 月,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5]社会发展需要多样化的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技术技能,还应具有家国情怀、仁爱精神、责任与担当意识、崇真向善等优良品质,这种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借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以实现。

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各级管理、教学部门应达成共识,深刻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出台相关管理文件,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加大支持力度,保障活动经费、师资力量、课程开设及课时等,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实践教育等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应避免“满堂灌”的纯理论讲授,在精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多样化的方式参与学习。比如在学习传统民俗节庆文化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传统节日,课外搜集整理节日起源、习俗、相关诗词作品等,精心制作PPT 在课堂上汇报,也可编演情景剧、拍摄微视频等,学生们兴趣浓厚,课堂上积极互动。在学习古典诗词文化时,引入《经典咏流传》《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精彩视频,丰富教学资源,并举行了班级诗词分享会,同学们通过吟诵、歌唱、说唱等方式展示了经典诗词作品的魅力,感染力强,在班级里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环境可以塑造人,也可以改变人,倾力打造具有鲜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能够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中,可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达到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和谐统一。比如在园林景观中加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校园里的休闲长廊、学校教学楼和实训楼、校园主干道的命名可以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征集,给每一条路、每一栋楼起一个富有文化意蕴的名字。开展宿舍环境、教室环境文创设计比赛,鼓励学生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构图艺术、名人轶事、名言警句等。

在校园“软环境”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该以社团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类活动,尽量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普及率,给学生带来文化盛宴。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组建了音乐协会、长源棋社、夏韵汉文化社、食品艺术烹饪协会、茶艺协会、秋实书法协会、舞魂体育舞蹈协会、励志晨读协会等社团,通过社团带动学生广泛参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在励志晨读协会的带领下,校园里每天早晨书声琅琅,该协会举办“躬行经典,励志勤学”主题活动,每周固定时间朗读国学经典读本,鼓励全校学生阅读经典,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在晨读经典中继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遗产,营造书香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进一步促进全校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学校已将主题演讲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道德情景剧大赛、经典诵读比赛、礼仪操比赛、校园文化创意大赛等列入常规赛事活动,每年如期举办,以赛促学,营造良好氛围。每逢传统佳节,学校及二级学院会精心策划主题活动,以民俗节日为载体,开展中秋做月饼,清明祭英烈、踏青,端午包粽子、做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俗体验活动。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义深远,应结合省情、校情、学情等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