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十番锣鼓的传承现状实践报告
2021-11-26范杨
范杨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笔者曾在2011 年以苏州地区十番锣鼓为材进行了硕士论文的写作,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过了查阅史料、结合实地考察、采访老艺人等多方面的整理收集,对历史上和当年苏州地区十番锣鼓所残存的若干班社进行分析、整理。在一年多的收集、整体中发现当时还有活动的班社仅仅只有3 个,分别是:顾家音乐班、木渎合和堂、西山陈巷十番锣鼓〔1〕。
一、苏州地区非遗背景存活的班社传承现状
顾家音乐班的传承人顾再欣先生,我们很熟识,老先生的父亲是从事宣卷音乐的这个班社是父辈传给他的,所以最早这是一个以堂名为主的班社,严格说起来不是十番锣鼓班社。班社正式接触十番锣鼓,市从顾先生参加工作后,对十番很感兴趣,慢慢摸索,学习,才有了今天的顾家音乐班。顾家音乐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下,慢慢壮大并成熟起来,多次代表苏州十番出去演出。
合和堂这个班社的历史比较悠久,产生于有这100多年历史的木渎古镇,当时也是费尽周折,找到了第五代传承人:孙根大。也对老先生进行了独家采访,并在后续的史料查找中,并没有在史料中查找到,而是在苏州新闻网上找到一篇报道:(附)在近几年,也都是与顾家音乐班合作演出。
西山陈巷十番锣鼓,这个班社是当时一个音乐学院打击乐的老师告知,在苏州西山太湖的一个乡镇上有一个村民代代相传的十番锣鼓班社。于是笔者便通过当地的文化馆找到了这个班社的负责人:陆华老先生。据陆老先生介绍,这个班社是当年他的祖爷爷到浙江湖州去当学徒学来的,当时没有什么曲谱之说,都是口传心授,靠耳朵听就敲,学好了以后就传下来,一直传到了他这辈,现在他的儿子也是班社的一员。当时,我们想看他们的现场表演,没想到说来他们就开始了,只是也是没有曲谱的,拍子、点子都在脑子里,虽然当时的演奏十分的粗糙,也不够整齐,但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那个服务于民众的十番,来源于生活的十番。
以上是笔者在2011 年研究硕士毕业论文中提到的当时还有活动着的班社,那么时隔这么多年后,这些班社是否还有活动?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了班社,发现当年的这几个老人都年岁很高,没有体力再去管理和召集大家一起来传承十番锣鼓,看到这样的景象,让我们陷入了反思中……记得当年,笔者在文章的最后提到,希望能够为十番锣鼓的传承与发展做一些应有的努力。
二、全国各地的十番锣鼓在非遗背景下的传承现状
我们曾设想将十番锣鼓带入高校的艺术实践课堂,让我们的大学生进行传承,并发扬;我们曾设想把十番锣鼓带入我们的社区,让老百姓来传承自己的民俗;我们曾设想把十番锣鼓带入义务制教育的课堂,或者是课后社团,从娃娃抓起,弘扬民族文化……想法千千万万。在设想的同时,这些年我们也多方打听、关注各地十番锣鼓的传承方式,我们的得知,我们的设想很多地区已经展开了实际行动,通过多种渠道的收集,笔者整理了以下几个地区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福建省清流县长校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锣鼓”演奏团12 人到长校中学,为长校中学的学生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校镇的优秀传统文化。从2017 年起,清流县长校中学和清流县长校镇联手打造了“十番锣鼓进校园”和“十番锣鼓进班级”活动,学校定期邀请“十番锣鼓”演奏团成员到学校演奏,为学生们传授“十番锣鼓”知识,还手把手地教有兴趣的同学演奏。清流县长校中学“十番锣鼓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的音乐知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
安徽省有个徐桥镇的地方,在农历正月十五,有着这样的标语“美好村居众志豪,十番锣鼓闹元宵。桥乡国粹何其盛,古镇艺人分外娇。曲苑传承呈异彩,人文荟萃领风骚。与时俱进年年好,跟党同行步步高。”在传统佳节元宵节到来之际,镇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十番锣鼓闹元宵、幸福徐桥普华章”文艺演出活动,用激扬的鼓乐歌颂伟大的祖国、赞美甜蜜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徐市镇的十番锣鼓,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吹打乐,深受徐市人民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宝贵的文化遗产,徐市镇十番锣鼓队利用中心小学举行开学典礼,开展十番锣鼓进校园活动。镇党委宣传委员和文化站、中心小学师生等1100 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徐市镇通过十番锣鼓进校园活动的方式,旨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和享受十番锣鼓的艺术魅力,从而有更多的群体关注和喜欢这种音乐,确保这一古老、独特的传统音乐在徐市土地上永久流传。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文化遗产。舞台中央,锣鼓艺人身着大红的演出服装,娴熟地将打击乐器锣、鼓、钹和管弦乐器唢呐、笛子、二胡、月琴交替或重叠进行演奏,曲目节奏热烈、欢快动听,既有打击乐的铿锵有力,又含管弦乐的宛转悠扬,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据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十番锣鼓是徐市镇流传了300 多年的民间音乐,属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是指其乐器种类繁多,“番”是指乐曲曲牌丰富、演奏花样翻新。通过这种进校园的活动,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感受了十番锣鼓的艺术魅力。
浙江省白岘乡中心小学,在六一来临之际以一曲曲清脆悦耳的十番锣鼓声不断从学校的排练室传出来,优美的器乐声把孩子们带入了“六一儿童节”的欢庆气氛。五月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孩子们自己的节日即将到来。为了排练精彩节目庆祝六一,白岘乡中心小学的孩子已经早早忙碌起来。排练室里,13 名孩子穿着整齐鲜艳的民族服装,分左右排成两列。左列拿着大鼓、大镲、大锣、京锣等6套大乐器,右列拿着小锣、小鼓、小镲、木鱼等小乐器。在老师的指导下,随着中间大鼓声响起,13 种乐器按不同节奏发出了美妙动听的音乐。据了解,“白岘十番锣鼓”传承于盛唐时期,至今有1000 多年的传承史。在上世纪末,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曾一度面临失传危险。2008 年,白岘十番锣鼓被湖州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几年来,白岘乡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传承和创新工作,相继在各行政村开展“种文化”活动,通过老艺人的传帮带活动,白岘十番锣鼓这一传统音乐得到了有效传承和发展。在村村建立示范锣鼓队的同时,该乡历史上的首支女子十番锣鼓队先后亮相上海世博会和湖州市文化走亲活动,受到中外观众的喜爱,成为长兴县一张优质的文化名片。该校副校长俞忠琴表示,学校已经连续三届培养了3 支白岘乡少年十番锣鼓队,将优秀的文化遗产进行传承。
三、我们苏州地区十番锣鼓走进校园现状和进程
当今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召下,以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打击乐形式在多个地区又渐渐的活跃起来,例如十番锣鼓这种打击乐形式,在鼓谱的基础上加上现代打击乐的理念和元素,不断地传承着……为了更多的孩子熟知我们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看到多地将这种演奏形式在学生中慢慢试行着……
看到了这么多地方的十番锣鼓正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承了,发扬着……而这个创于京师而盛与江浙的乐种在我们苏州地区现在的状况如何呢?笔者再次走访了当年为我们传承事业活动着的几个班社,发现这些老艺人都年过半百,几乎没有体力和精力去维系这个传承工作,看到这样的现状,让我们焦急万分,同时,其他地区的十番进校园,进社区,进大众生活的这些活动,让我们蠢蠢欲动,激动万分。于是,经过一年多的联系、走访、沟通,终于在2021 年5 月,我们与苏州地区第一所小学建立和合作关系。
由于十番锣鼓在当今社会中的形式几乎处于消失的状态,以至于年轻的一代对于它的了解几乎等于零,当笔者第一拿着计划书去与当地的一所小学的校长交谈的时候,首先他很质疑我们的这个乐种,表示这个乐种他从未听说过,真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传承乐种?通过各种取证,校长最终认可了。当时,最吸引这位校长的应该是第一,他们学校将是苏州地区第一支十番锣鼓传承的学生班社(乐队),用乐队来表示可能更能让学校方接受。其次,校方对于乐队的编制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到底学校将拥有一个怎样的乐队?一般十番锣鼓可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锣鼓”,兼用丝竹乐器演奏则称为“丝竹锣鼓”。“清锣鼓”大致有:大鼓、排鼓、板鼓、小堂鼓、小锣、大锣、云锣、铙钹、大钹、小钹、拍板、鼓板、木鱼、梆子、竹板、节板、碰铃、马锣、大钵、水钹……等乐器组成。主要曲目有《大闹场》《十八六四二》《闹年锣鼓》等。
乐队编制根据实际曲目的要求有6 人—16 人不等。那么这个乐队编制和人员配置如果在小学生的乐队中,可能很难完成纯打击乐的乐队训练,所以笔者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再三商讨,也走访了老艺人,最终我们研究得到以下相对更适合小学生来演奏的改良版十番锣鼓乐队的编制:
吹管:竹笛4 人、唢呐2 人
弹拨乐:琵琶4 人、中阮2 人、大阮2 人、扬琴1 人
锣鼓类:小堂鼓4人、排鼓1人、大鼓(花盘鼓)2人、云锣1人(十面)、扁鼓12 寸1 人、扁鼓14 寸1 人、拍板2 人、木鱼(五音)2 人、碰铃2 人、板鼓1 人、大锣1 人、七钹3 人、小钹3 人、中锣2 人、大钹1 人
在曲目的选择上我们还想跟老艺人们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在原十番锣鼓曲谱的基础上可能将增加旋律声部,这一步工作我们将下2022 年初完成,并进行乐队排练。乐队组建由二至五年级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筛选后确定人员。参加培训得学生完全自愿并免费参加培训,由乐队具体负责人老师负责组织培训。每周一至四下午学生课余活动时间。每周两课时,每学期按18周计。每周派出专业老师四位按专业分别培训学生,安排提供乐队曲目总谱并由专业教师一名负责合乐排练,拿出完整作品。每学期安排一次专家进行艺术指导。
我们将构建苏州吴中区乃至苏州大市第一支中小学校十番锣鼓传承乐团。以推动学校艺术活动特色发展,加深学生在素质教育,宣传学校文化艺术特色,弘扬传承吴文化及非遗项目。从中培养学生艺术欣赏与表演能力、“注意分散”能力、团队合作、自身协调以及身体素质。争取三年内在学校培养出一支具有一定得演奏基础、一定专业素质得小学生十番锣鼓乐团。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一些实践和努力,争取参加各类比赛获奖,使之成为学校艺术教育闪亮名片。
结束语
笔者与团队成员以把这一传承方式作为课题,将进一步实践并推广,后续也会跟进我们传承过程中的种种……来进行分享、探讨和相互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