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深度阅读的美学实践与思考

2021-11-26王海兰

魅力中国 2021年24期
关键词:人情语文课堂素养

王海兰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宁夏 中卫 755200)

引言

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大方面。在核心素养理念与高考改革双重的推动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的发展上散发着更加独特的内涵和意蕴,也印证朱自清所说的“中学国文教学的目的只需这样说明: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发展思想,涵盖感情”的深刻要义。

一、把语文课堂阅读提升到对待生命的思考与审美的层次,能使健全的心灵得到丰富和发展

生命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是完美的,就如同耳朵能欣赏到天籁之声也会听到痛哭,嘴能尝试甘露也会回味苦涩,生命会走到尽头,但我们就是要在有限的生命时空中发现、展示生命绚丽的风采。

把语文课堂阅读提升到对待生命的思考与审美的层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丰富生命内涵,使学生从对生命认识上升到对生命的审美上来,实现生命的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这是实现课堂深度阅读的教学宗旨和目标之一。在课堂阅读中,语文教师能把生命之美当做阅读中一个重要构成要件,学生在阅读时既能生成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健全的心灵得到丰富和发展。由此,语文阅读不再是一项枯燥差事,而是让教师与学生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行动。

阅读学习《离骚》,绝大部分的老师都会去阐释文本中屈原的理想美、人格美、感情美、艺术美、悲剧美等等。其实,屈子的生命美学应该是我们对《离骚》要深入品读的一个重要抓手。引导学生深度领会生命的生与死真正意义,才能让学生提升对生与死审美观。并不是所有死都是悲愁的,就如屈原的纵身一投,他的生命之美在于他把人生情怀与心灵世界付于了清流,虽然生命结束了,却能迸发出一种永恒的生命力,留下了灿烂的历史画卷。刹那芳华,便足以让我们心生敬畏与感恩。这是一种生命意识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情怀,是生命本真的意义。这与《与妻书》中的林觉民大义赴死有异曲同工之意。因此,我们不必一味地强调屈原之死的悲剧色彩,更多地要让学生理解深层的价值精神。学生在对生死深层建构分析之后,对生的美与特别的“死”的意义就有了更好把握。正如索尔仁尼琴曾经说过:“生命最长久的并不是活得时间最多的人。”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更好地把握时间,让生活更有意义、有价值,我们的生命就会长久,我们不要轻易地就放弃生命,生命不管在何时都是美的。我想,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点,他们能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会让生命更加精彩,如花朵灿然绽放。因此,语文课堂阅读中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萌动,聆听经脉里生命流动的声音,让心灵与自然对话,感悟生命、关爱人生。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语文课堂阅读的低层次需求,而忽视了阅读中生命精神的成长。

二、指导学生去审视与每一个息息相关的人情之美,让学生真正体会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心灵、形成完整人格等审美价值

人在相互的交往中能获取非常特殊的情感体验,渐渐地产生了人情之美,无论是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还是纯洁的爱情、难以割舍的手足深情,抑或是真心温暖别人的真情,都是表示自己或者别人等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学的。阅读时,需要透过平淡无奇的人际小事细节中体味出美好与动人的感情。

语文课堂阅读中的审美需要审美知识、审美技能、审美趣味与审美精神,语文教师可以比较容易地把审美知识与技能传递给学生,但文字背后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需要我们的深度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去审视与每一个息息相关的人情之美,让他们真正体会陶冶人的情感、发展人的心灵、形成完整人格等审美价值。

高中生不单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需要礼节,他们能更加体会到人们在交往中情感愉悦和审美享受。因此,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思索人情世故中温馨的一面,让人情美得到不断的充裕,不断地健康发展,同时在审美活动中美化人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给个体带来幸福与和谐,这是现代美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在阅读学习《陈情表》时,很多学生都会想到李密口才非常了不得,而弱化了他与祖母之间人伦亲情的诚挚真切,更是在表达上让人感受到凄恻委婉的审美愉悦。李密的真情打动了晋武帝,他与祖母的亲情的美学感受更是打动了万千读者。因此,《陈情表》的“情”不是简单的事由,而是人伦道德美学的化身,让学生融入自己周边的人情之中,体会家里爷爷奶奶父母等给他们带来的温馨的情谊,感受围绕在身边的亲情之美,再来品读文本内容,其实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阅读《荷塘月色》,当“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哼着眠歌”呈现在眼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家的生活细节,再现家庭的温情。让同学也来谈谈家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事。同时也可以设想更深层的问题,平凡的生活可能让学生对平时许许多多细小琐碎的矛盾视而不见或者常常为这些事争吵,如果处理不好,家庭生活就是苦涩的。在课堂上面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体验交流,学生会明白家人之间应该互敬互让,尊老爱幼,珍惜亲情之美。所以说,课堂深度阅读若能触及人情之美,会让学生的阅读空间不断扩张,直到心灵深处,进而提升审美情趣。

三、运用生活源泉,让课堂阅读活动更充实

语文学习需要生活化,课堂阅读需要生活化,深度阅读更必须充分利用生活的源泉,让课堂阅读活动更充实,更加鲜活,更加有深意。

不管是什么阅读的内容,它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自然的一花一草、一叶一树,人物的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生活中的家长里短,都可以幻化到文本之中,它们传递的着是不同的神韵,各自的美丽,独特的魅力。理解、感受作品崇高的精神之美,更多地体现在平凡的细枝之中。其实,课堂阅读中,面对大是大非的立意,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容易理解的事。难的是,从平凡之中,从不显山、不露水的细节之中,用特殊的视角、特定的眼光审视其美好的一面,这是需要着力完成重要的语文课堂阅读的教学目标。课堂阅读教学正是需要语文教师营造特定的生活氛围、创设接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融入文本的阅读之中,学生能在作品与生活化的场景之中自由往来,在品味生活之美的同时,更深刻地剖析作品的深层意义。

在品读《雷雨》一文时,针对周朴园保留鲁侍萍原先的一些习惯和摆设,是否表明是真心相爱的片段,很多学生是不能理解的。如果此时语文教师能提供一个生活片段: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几个朋友,现在关系非常好,但如果有一天因为特殊的或偶发的原因,导致朋友关系破裂,那么你们现在的感情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在回味朋友之间的生活经历后,会清晰地解决文本中的问题。虽然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对于生活中情感的美的体验,会让他们的精神得到熏陶。

阅读学习《我与地坛》,我让一位打篮球时受伤骨折的学生讲述卧床那几天刻骨铭心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播放了感动中国人物刘伟的视频,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身心健康地生活就是一种美,甚至更好理解读书本身就是美的享受。对生活的美的体验,让他们反过来对于作品的理解上升到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精彩的人生价值层面上,由此,阅读中深层东西油然而生。

阅读不同的作品,犹如放在桌面上的鲜花、甜品、咖啡一样,虽然它们形态、品性、内涵不同,但它们相同的是用自己优雅的姿态,讲述着不尽相同的生活场景。我们在生活之中寻找着生活之美,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时把生活转化成内存的需要在生活中加深知识认知,促成能力的提升,同时在体验中融入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交流中运用语文,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倡导大语文深度阅读观。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勤思考的习惯,强化审美意识。我们要让生活之美走进阅读,感受生活之美是以人情美为经脉才纲举目张的,而人情之为美,是以生命之美为形态。指导学生积极走入文本的核心,在追寻语文的审美阅读体验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语文课堂深度阅读的宗旨之一。

结束语

综上述,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文化的熏陶上,是做得比较到位的。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上,显然是欠缺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经好些年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基于考试的目的,语文教学依旧是学习文字、诗词背诵、浅层阅读、简单写作等的路子,特别是语文课堂阅读往往成为寻找答案的机械重复,深层的审美与思想的提升被弱化、边缘化,极为欠缺的就是把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化为通过语文知识获得教育,获得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其实,挖掘高中语文阅读的深层意味,特别对审美能力的培养,不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要完成的教育目标,也是提高学生对知识认知、思维潜移默化的有效方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了,反过来能更好地为考试服务。因此,高中语文阅读需要深度的阅读,需要在寻美路上风雨兼程。我们理所当然地要借助课堂阅读的方舟,渡向阅读的精神彼岸,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品味生活之美,感悟人情之美,体会生命之美。

猜你喜欢

人情语文课堂素养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集合学习中的数学素养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个性飞扬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五法”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