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2021-11-26汤青媚
汤青媚
(瑞安市仙降中心小学,浙江 瑞安 325200)
一、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作业分配比重不均衡
小学语文教师如若自身无法深入探究理论与实践作业的区别,而不做分别的直接向小学生布置作业,那么不仅无法提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动脑分析能力,也无法有效延伸传统作业的布置形式。与此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既无法有效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也无法提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严重降低作业的趣味性,无法真正实现语文作业的教学目的。
(二)作业布置形式过于单一
教师在布置语文课后作业时,通常情况下都以书面作业为主,此种单一的语文作业形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失去自身的创新意识。如若语文作业布置的形式仅仅只是让学生重复练习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那么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感到厌倦,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小学生往往会对作业进行敷衍,甚至抄袭。此种做法不仅耽搁了小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还会给予教师极大的教学压力,降低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
(三)语文作业布置数量过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小学生作业数量已经有了大幅下降,但依然存在作业量与质量存在反比的关系,小学生自身年龄较小,自控力与认知力较弱,如若语文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将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也不会过于注重作业的质量。教师运用简单的题海战术不仅无法提升学生语文成绩,还会促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此种策略也违背了布置作业的最终目的。而大部分家长对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毫不了解,还会从课堂外购买大量试卷,严重增加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阻碍学生健康成长。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实际特征,提高语文作业的趣味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过程中,布置形式往往十分枯燥单一,从而导致学生会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心理。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在设计作业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布置带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促使小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兴趣,且可以帮助小学生将课堂之中掌握的知识点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必须依据课程的灵活性,为小学生布置可以促使其充分发挥的课后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
(二)布置带有针对性的作业
小学生个体之间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依据小学生的实际特征合理布置作业,布置的课后作业难度也应适中,既要布置一份简单的,也要布置一份较难的作业,让小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挑战,例如,日常语文成绩较低的小学生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课后作业,等成绩有所提升之后,就可以向更深难度的作业进行挑战。而日常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带有一定难度的课后作业,教师应进行正确指引,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自身学习手段进行积极思考,总结语文做题经验,积累知识点。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布置课后写作作业时,就可以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考量,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教师需要指引其掌握用词、用句的规范性以及语句之间衔接性;对于成绩较高的学生,教师需要其在写作过程中积极融入自身情感,引发读者共鸣。对作业进行多层次的布置,可以让小学生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作业,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多样化作业形式
小学语文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满足学生学习好奇心,让学生不断运用自身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寻找完成作业的乐趣。教师可以将手工实践、游戏与作业之间进行有效融合,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所有感官,提高学习的自主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可以从中融入大量故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之中开展语文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促使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点,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穿插在问题与任务之中的,只有教师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合理优化,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水平。语文成绩会对小学生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作业进行科学优化,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