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对策
2021-11-26任楠楠
任楠楠
(北湖省级旅游度假区济东新荷幼儿园,山东 济宁 272000)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幼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而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然而,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小学教育的要求,此时开展小学化教育,与人类的发展规律是相悖的,有可能导致幼儿过早产生心理压力与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一)教学内容复杂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幼儿家长与幼儿园都有责任。幼儿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有意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引导。而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想法,也会有意在教学内容上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很多家长和幼儿教师都认为幼儿正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在此时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可以为幼儿日后入学打下基础,却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还没有符合小学教育的标准。在这种违背规律的情况下,幼儿很容易导致幼儿的心理压力,反而不利于日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1]。
(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日常管理过于严格
很多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日常管理过于严格,会用小学生行为规范来对幼儿进行日常行为的管理。如听到上课铃响要马上回到座位、上课期间禁止交头接耳、上课期间手脚要规矩摆放,不能有其他活动、回答问题之前必须要举手等。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严重压抑了幼儿的天性,容易导致幼儿心理压力过大,提前产生叛逆心理。此外,还有一些教师会像小学教育一样,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如简单的加减法、看图识字等,导致幼儿的课后时间也被学习占据了,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课时过长导致幼儿疲惫
一般幼儿园的课时安排应该是30 分钟一节课,每周10 节课左右。然而大部分幼儿园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会开设各种兴趣班,如启蒙英语、启蒙美术、钢琴课、舞蹈课等。这些课程的安排远远超出了幼儿的负荷,使幼儿的学习强度大幅度增加,相对的减少了其精神娱乐和活动身体的时间。因此,这些兴趣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某些能力,却使幼儿总是处于疲惫状态,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
(四)教师与家长缺少对幼儿心灵的关怀
部分幼儿家长过于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忽略了幼儿的心理感受。幼儿相较于小学生,心智更不幼稚,正是需要得到关爱的时候,而当前很多家长却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幼儿的学习上,导致幼儿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一)来自幼儿家长的原因
很多幼儿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考取更高等级的学府,才能找到好工作,实现成功的人生,因此,很多家长不惜花一切代价也要为学生打造一个优异的教育环境。然而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首先成功的途径并非只有好好学习这一条路,只能说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只是成功路上的一条捷径,而不是唯一出路。其次,优异的教育环境不代表就能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关键还是要在于孩子能否正确掌握学习技巧、能否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因此,过早地让幼儿进入到小学教育,幼儿家长占据了很重要的因素。
(二)来自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近些年来,虽然教育部门一直在强调要重视素质教育,但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大部分还是会以应试的教育理念来展开教学活动。因此,很多家长或教师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应试教育下占据优势,也就促进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发展成熟的阶段,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短时期内很难被改变。
(三)来自幼儿教师的影响
很多幼儿教师受教育观念所影响,认为教育的重点就是知识的传授,习惯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而忽略了幼儿才是教育中的主体。幼儿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多采用于小学通识教育,导致幼儿无法将所学内容内化,反而增加了思想负担。此外,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超前教育对幼儿的消极影响,反而将其视为自己的教学成果,只为了达到园方的满意和幼儿家长的需求,而忽视了幼儿的感受。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幼儿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还不能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对其加以约束,容易导致幼儿的天性被压制,限制了其思维发展。此外,小学内容相对于幼儿要相对复杂了一些,幼儿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利用幼儿的爱玩、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合理引入游戏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知识内容渗透给幼儿。以拍皮球为例,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拍皮球的过程中,将皮球的由来讲授给幼儿,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心态去接受知识,有利于加深幼儿的印象,提高幼儿教学的有效性
(二)幼儿教师应提高专业化水平
幼儿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教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而弱化幼儿教育小学倾向。首先,教师应明确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并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于程式化,对于犯错误的小朋友,要进行有效引导,而不是严厉苛责。第三,尽量将教学内容以简单化、生活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避免幼儿理解与掌握,减轻幼儿的思想负担
(三)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建立有效的家园合作关系,从而为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共同努力。首先,幼儿家长应与幼儿加强互动与沟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并尊重幼儿的人格,不要经常做刺伤幼儿自尊心的是。如在外人面前严厉批评孩子,家长也许是在树立家长的威严,但幼儿的自尊心会被伤害,很难治愈。其次,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都应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孩子,而不是说一样、做一样,容易给幼儿树立错误的榜样。第三,家长和教师在传递给幼儿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主动去思考,当幼儿在引导下解决问题时,一定要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从而树立幼儿的自信心,有助于幼儿的健康与发展。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幼儿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幼儿教师应提高专业化水平、幼儿教育模式需要改革、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进而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