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11-26

医药前沿 2021年30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护理人员

彭 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本病属于临床急诊常见脑血管急症,其主要因血管突发破裂或者患者体内栓子脱落移动至脑部血管引发阻塞,导致短时间内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1]。本病主要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快等,若患者未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容易遗留后遗症或造成终身残疾,且临床病死率也较高[2]。因此临床多采用静脉溶栓疗法实施急救,而优质护理干预是保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本研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 年2 月—2021 年2 月收治的8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 例。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等检查证实;②自愿作为受试者对象,承诺完成全部研究;③均符合溶栓治疗指征。排除标准:①合并颅内血管变异者;②近期急性、慢性感染者;③患者存在精神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言语交流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开展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方法:(1)组建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成员包括专科医师、责任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及康复科医师等;责任护士积极学习集束化护理相关知识。(2)干预前评估患者综合情况,分析其当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通过查询万方、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并参考权威书籍,制订临床护理路径。(3)具体干预措施:①心理疏导:护理人员以热情主动的态度接待患者,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管床医师等,并告知相关检查方式及地点,帮助患者快速熟悉住院环境及治疗方案;溶栓治疗前,全面讲解操作详情、注意事项,并列举成功治疗案例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治疗后宣教脑卒中康复锻炼的作用及必要性、解答患者疑难问题,并通过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②生活指导:针对Barthel 指数偏低者,护士保持耐心指导其开展穿衣、进食、排便等基本生活训练;协助并督促患者开展各项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锻炼等,注意保证患者安全;并指导患者对患侧肢体持重、移动能力进行训练,使其充分利用残存功能以适应当前机体状况。③并发症预防护理:护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进食方式,防止发生误吸;定期翻身拍背(1 次/2 h);行动不便患者,注意加强会阴部位的清洁消毒,必要时采用高吸收性尿垫,降低泌尿感染发生率;护士定期对病区进行消毒、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并加强患者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长期卧床者,教会家属按摩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1)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 评定量表及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情况,NIHSS 分值越小、Fugl-Meyer 分值与Barthel 指数越大表示患者恢复情况越佳[3]。(2)统计两组血管再通率及吞咽功能障碍、肺炎发生率。(3)护理满意度:自制调查表,85 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 ~85 分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护理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 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 s,分)

NIHSS组别 例数Fugl-Meyer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16.49±3.24 11.18±2.71 25.36±3.27 68.34±4.30对照组 43 16.38±3.15 14.31±2.47 25.39±3.28 57.92±3.15 t 0.160 5.598 0.042 12.819 P>0.05 <0.05 >0.05 <0.05 Barthel 指数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3 54.29±4.76 87.23±5.39对照组 43 54.31±4.78 69.32±4.58 t 0.019 16.604 P>0.05 <0.05组别 例数

2.2 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4%,其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分别为0、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2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护理满意度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溶栓治疗认知不足、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导致其往往心理负担过重,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溶栓治疗的顺利开展,进而延误治疗时机[4]。故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必要。

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是传统护理方法的革新,有利于强化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注重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则是根据规范化的医嘱开展工作,缺乏针对性,护理重点模糊,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所以难以为患者提供优质、精心的护理服务。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显著低于对照组,Fugl-Meyer 评分及Barthel 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临床护理路径是贯穿患者入院到出院全程的标准化护理模式,是常规护理计划的综合和改进,增强了预见性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社会支持等全面康复。临床护理路径能够集众所长、相互弥补(例如优化住院环境、强化心理干预等)以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从而促使疗效提升,并对护士全面落实上述护理方案起到促进良好作用。此外,该护理模式开展后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认知水平,并对影响溶栓治疗期间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解决措施。组建脑卒中快速行动团队,护理人员全程陪同,确保各环节紧密协作,从而为患者溶栓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有助于血管再通率提高[5];同时,该护理模式还重视对患者开展的护理评估(例如吞咽功能的评估),有助于护理人员执行能力提高,从而减少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使患者因误吸而引发的肺部炎症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综上所述,在实施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后,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血管再通率,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还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从而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此方法可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