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弗洛伊德肖像画的文献综述
2021-11-26臧珈艺
◎臧珈艺
在西方的艺术中,比起在名利场上有许多人努力地展现自己,部分画家依旧会选择在自己的画室里画画。卢西安·弗洛伊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经常在画室里封闭地创作。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个孤僻、奇怪的人,但通过他辛勤地劳作,依然改变了艺术史、影响了很多画家。他的作品里几乎看不到具有传统风格的唯美画面的帅哥靓女,而是采用生活的日常进行创作,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在室内写生完成。对于弗洛伊德来说,拥有奇怪身材的人更能够吸引到他并且能够激发他创作的欲望。选择弗洛伊德是因为我翻阅了画家的作品发现有很大的艺术魅力,他与大卫·霍克尼和培根相比较,弗洛伊德的风格更为传统,他没有把人理想化地表现出来,而是强调了人的缺陷。在他的画作中不仅仅描述了特定个体的不安或者是某种程度上的精神状况,也描述了一般人类的情况。因此让我对他有了很浓厚的兴趣,我认为弗洛伊德早、中、晚时期的绘画是沿着人真实的精神作为一个方向不变的提升和完善的,最后与他的绘画技法结合起来。弗洛伊德肖像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本文对弗洛伊德肖像画就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浅显的梳理和总结。
一、肖像画的肌理
国外学者莎拉·豪盖特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一书中写道,肖像画是卢西安·弗洛伊德作品的核心。这位艺术家声称,只从生活中作画,“我永远不能把任何东西放进一幅实际上不在我面前的画里。”在2010年,学者郑炜说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主要可以从独特的造型、丰富的色彩、音乐般的肌理三个方面来看。并且他认为,依据弗洛伊德画面中出现的具体形象,其肌理效果给人一种力量释放之感,同时音乐里的重金属混合的摇滚乐也具有这种力量感,所以等量代换后可以这样说:肌理本身就是一种类似重金属的节奏。2015年的时候,学者邵振豪研究写实油画,他也以弗洛伊德为例子通过作品当中的肌理笔触来研究弗洛伊德的绘画以及他的成果和对后世的作用。弗洛伊德中期绘画艺术是慢慢开始有肌理的感觉了,在1956年到1960年是弗洛伊德艺术语言有很大突破的时期。画面中线的感觉已经变得很少了,他试图将模特内在的骨骼和肌肉一一表达出来,让人物更加的饱满。在这个阶段,他已经将画笔换成了猪鬃毛,所以画面就不像之前那么平滑,有一种特殊的肌理。有研究者认为他也是在这个时期才体会到了如此轻松却又形神兼备的效果和运用笔触造型的快感,并且痴迷于此,疯狂地发展并且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
在2019年,学者沈士煌说卢西安早期作品细腻敏感,线条严谨细致,色彩冷淡清雅,中后期肖像画和人体画都用笔洒脱豪放,色彩稳重厚实,画中的人物状态时时透露着现代人的困惑、麻木等,引起人们的思考。正是因为这种绘画风格,他的作品受到了推崇和欢迎。看了很多弗洛伊德的作品之后发现,他只画自己圈子里的人。在弗洛伊德绘画的萌芽阶段,绘画水平与技法的表现都比较稚拙,从一开始就是自由的和感性的,没有完全地受到传统艺术那种客观的规律,比如说空间、造型等。甚至他个人的绘画语言有些天真。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能看出来他向前辈大师们学习的痕迹,并且还带有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倾向。他从最开始,就喜欢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喜欢通过作品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他在这段时期中,非常喜欢画他的第一任妻子吉蒂,画了很多幅吉蒂的肖像画,他试图能够抓住妻子的每一个神态。“对于他来说,一次次反复描绘同一个人 ,也许就是更深入地‘再认识’对方的过程,弗洛伊德只喜欢画他熟悉的人物 ”。这段时期作品运用了很多的线条,画面构图比较简单,没有安排过多的人物与背景的关系,画面整体给人一种呆板、硬朗的感觉。莎拉·豪盖特在书中说过弗洛伊德对于他的第一任妻子早期画像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他妻子严谨而细致地描绘与很多画家都形成了对比。
二、独特的肖像风格
国内学者杨伟欣在《卢西安·弗洛伊德绘画作品的透视》里认为弗洛伊德对可见世界的描述,并非只是单纯为了描述这种行为本身,也非纯粹为了对客体的外部进行相似的模仿,而是在研究可见世界的同时,潜在地将其真实存在的感受经历与直觉经验等表现出来。我们不可否认,在弗洛伊德的艺术之中,他的此种原始内在的非现实性元素,与其作品的现实性描绘之间,离不开其艺术技艺方面的层层调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种富有新意的、独具特色的艺术效果。2021年,学者杨伟欣通过弗洛伊德的绘画来研究透视,他认为弗洛伊德把透视加以媒介去运用并且已经超越了对传统透视的认识。仔细看弗洛伊德画中的构图与透视,看起来不是很合理,但是却很真实很仔细。在1945年到1955年这段时间里弗洛伊德开始讲究构图了,呈现出来的是忧郁、冷漠的风格,画中有了大幅场景的刻画,画面也越来越完整。在这一个阶段里,弗洛伊德开始注重细节的描绘,虽然他的画风依旧很细腻,但是人物造型比前一阶段更准确也更严谨了。尤其是脸部和手的刻画,表情看起来更加自然,比起之前生动饱满多了。整体画面中色彩也变得鲜活,不再像之前过于呆板,对五官和手的刻画自然了很多。整体画面看起来比较舒服。在作品《John Minton》里,弗洛伊德描绘了一个棱角分明,清瘦的男子,他忧郁的神情,目光呆滞折射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他似乎在想什么事情,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宁静。总之, 弗洛伊德在早期的绘画作品当中初步确立了这种若隐若现、诡异闪烁的,硬挺与板滞并存, 惊悸与冷漠交织的画风。内敛与内省的图式构成弗洛伊德独特的个人风格。
学者昌玉娟在《卢西安·弗洛伊德肖像画解析》里说卢西安·弗洛伊德就像一个医生,他有一个模型,描述他内心的歇斯底里。弗洛伊德还因为喜欢自己画自己的自画像而闻名。他坚持了大半个世纪,这让我们想起了伦勃朗与席勒。他的自画像表现出了很多,他的内省并且深刻地看出他面部的表情以及这背后他所表达的情绪。
一般说起一个人的绘画风格,也就是从颜色和造型入手,但是对弗洛伊德的绘画来说,肌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晚期艺术是弗洛伊德自己风格最完善也是最成熟的一个时期。无论是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这个时期的作品仿佛突然变得鲜活起来,有生机而且很饱满。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当中,弗洛伊德在构图上大量运用各种倾斜的直线来打破均衡的传统画面构成中的图式,斜线的大量运用使画面中充满了动荡与失衡、惊悸与不安的情绪意味 。画家喜欢用铅笔起形之后直接进入细节,在人物肖像画里,对于一个新坐着的人,他一般是从头部开始,从两眼向上画额头之后向下接着画脸颊,在画的同时把背景也一同铺色。这是作为了解一个人的“方式”。肖像画人物面部中出现颜料很厚的堆砌效果,笔法老辣,构图饱满,色彩沉稳质朴,似浮雕般的肌理。厚重的颜料也成为了他绘画作品的特征。通过看弗洛伊德的油画可以发现,他的肌理效果每一个地方都是用在了结构之内的。在《frank Auerbach》这幅作品里人物的结构非常明显,画中的人低着头呈一个俯视的状态,眉毛皱着,鼻梁处和口轮匝肌处由于透视所以在很小的一个空间里。这种力量配合着颜料的厚薄程度就形成了有力量的肌理效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画家塑造的人物很结实,如铜打铁铸一般,具有一种内在的表现力。笔触相互叠压、穿插,让他的艺术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画面也非常饱满,在这个画家多产和绘画艺术达到顶峰的时期,他几乎把自己的都献给了绘画。
三、结语
弗洛伊德的作品里,在画面的构成上和西方传统绘画的构图法则区别很大。因为在西方传统绘画中艺术是源自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那个时候的人对完美有着标准的嗜好。整个趋势是优雅、唯美,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很明显地能够看出,弗洛伊德的肖像画与凡高和毕加索的绘画相比还是很传统的一种绘画风格,他把肖像画的肌理效果准确无误地用在了结构上面,运用了大量的斜线与折线体现动荡不安。与柯罗的作品相比,弗洛伊德没有看画面中的美感,他把人最为真实的状态画了出来,他笔下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皆各具情态,惟妙惟肖,张扬着个性的光辉。柯罗的作品很唯美很安静,弗洛伊德画面中雕塑的肌理感无疑是对古典美的一种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弗洛伊德一生当中画了很多的肖像作品,他对待创作非常的刻苦勤奋,他对真实有着一种很特殊的真诚,重视对生活更深一层的感受。在画家的画里,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找寻到人物的内心。弗洛伊德的艺术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创造出新的艺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