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新闻能拯救新闻业吗?

2021-11-26文_杨

传媒评论 2021年1期
关键词:新闻业代码

文_杨 吉

尼基·厄舍(Nikki Usher)与《纽约时报》似乎有一种不解之缘。至少她的两部学术作品都由此展开,要么深入编辑部做“田野调查”,要么受到新闻产品启发,于是各自有了《<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和《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两本著述。

从写作时间上讲,《互动新闻》更反映当下、更触及新闻业的境况。如厄舍所讲,她在上一本书中以媒介比较研究的方法,广泛地记录了新闻编辑室内部网络和印刷之间的分裂。数字时代对即时性、互动性、参与性实践的迫切需求,与传统的新闻记者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对抗。彼时,记者们对于多媒体的理解还只是互动性。多媒体是用户参与多种类型的新闻内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方式。的确,为了记录下这位“灰妇人”(Gray Lady,系《纽约时报》在美国新闻界的别称)如何适应数字环境的变革,她前后花了10年时间,这个过程几乎见证了从门户网站的崛起到移动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纸媒而言,在网络时代的前夜当务之急是如何从线下转到线上,从油墨印刷兼容代码编写,媒介的平台或呈现由单一变得多元。

到了下一本《互动新闻》,议题聚焦的正是书名所指向的,这是数据新闻的一种表现形式。按照厄舍的定义,“互动新闻是一种通过代码来实现故事叙事的视觉化呈现、通过多层触觉的用户控制,以便实现获取新闻和信息的目标。”很显然,概念被加了多重的限定和修饰语,会使之看起来愈加考虑周全,但也不可避免地显得复杂与拗口。厄舍花了很大篇幅来专门诠释这个定义,但从结果来看,它也只是一个点到即止、适度中和的产物,厄舍意识并且也多次暗示,“互动新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

但即便如此,互动新闻仍展现了交互、参与的基本特征。对此,厄舍讲述了她的亲身经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考察“互动下的新闻”与“新闻中的互动”时,她同样选择了《纽约时报》作为切入。“我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互动新闻的情景”,她在开篇中写道,“《纽约时报》的互动新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使我做出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决定之一。”厄舍回忆的是在2011年,她和家人准备在华盛顿特区买房,但出于微薄的收入、有限的预算,让她在买房还是租房哪一个更划算的问题上举棋不定。事后,她发现了《纽约时报》有一个《租房还是买房更好》的新闻产品,当输入一些个人数据,如月租金、可承受的房子首付以及房屋成本,加上物业税和抵押贷款的利率,该款程序就会告诉厄舍,“计划在华盛顿特区长期居住,那么买房要比租房的性价比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厄舍的身份其实进行了一次悄然的转变——从计划中的“读者”变成了实际上的“用户”。这往往也是媒体融合趋势下新闻业被倒逼下的变革,它们需要拿出更多精力投入在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阅读体验感的信息产品开发上,同时,从消息提供、资讯获取、增值服务、个性化需求满足,纸媒需要不断超越固有的角色定位,转型成一家综合的、全方位的内容服务供应商,当然内容不再仅是时事新闻。

与其说厄舍在这次经历中受益良多,倒不如讲她以一个新闻理论工作者或媒体趋势观察者的身份,切实感受到了大数据和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业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变化。正如她说的,“我使用的‘新闻业’特指在不断发展的数字环境背景下受到重大威胁,或需要做出最大改变的工作类型:传统新闻业”。所以,整本书的观察视角,特别是在思考互动新闻的方式上,是将其视为新闻生产领域的一种具有趋势性和前瞻性的创新。就此已展开的叙事脉络来看,《互动新闻》与《<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是一贯的、延续的、递进的。两者各有其变与不变的部分。变的地方,是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矛盾,不同的时代课题;不变的是传统新闻生产自网络时代全面到来后承受的压力与奋力迎头赶上的动力。

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厄舍的观察有其很细微的一面,这倒不是因为她走访的媒体单位,远比上一回仅有《纽约时报》多出许多,除时报外,还包括了《华盛顿邮报》、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卫报》、美联社。通过实地考察,厄舍向外界展示了不同新闻机构在融入“互动新闻”生产要素中,各自所作的尝试。虽然彼此重心不同,方式也不尽一致,但他们均没有否认互动的必要性、优势性。然而,这并不是厄舍真正要传达的重点。她的涉足广泛,旨在以尽可能多的现实素材来辅助其论证“互动新闻”这一形态究竟在哪些方面、何种程度、多少变量会彻底改变新闻从业者的工作方式和知识系统。如同美国许多高校开设出“计算机与新闻”“无人机新闻”等课程或专业,但细究之下,才发现新闻业与真正的外来者交集甚少。就像厄舍察觉到的那样,围绕互动新闻有关的三个称谓:黑客记者、程序员记者和数据记者,无论哪一种称呼,但凡真正懂得编程和写代码的技术人员,对进入新闻领域兴趣索然;而更多的情形则是那些原本只要致力于文字如何用得炉火纯青,文章怎样写到精彩至极的编辑、记者们,需要试着去学一个新技能——编写代码。

整部作品关注新闻业的时髦现象、前沿话题,厄舍从实证角度介绍了欧美新闻业界的做法以及现状,但也相当不客气地指出了其当前存在的局限。如她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存在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互动记者没有做好彻底调查他们之前的大型数据集的工作”。“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我们必须从更宏观的社会视角来质疑这种新闻的量化”。厄舍点出了当今互动新闻的一些症结,一方面,从事此类报道的新闻工作者需要确保搜集尽可能多的数据,且保证数据没有被“污染”,以确保其得出的结论客观、准确;另一方面,记者还得时刻注意或反思那种只满足于挖掘数据表面价值,而不刨根问底、掘地三尺的报道手法。

这也是厄舍从新闻伦理出发分析之后最为担忧的一点,她提醒人们“学习代码分散了记者在他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方面取得进展的很多精力”。在曾经调研《纽约时报》编辑部如何实现“新旧媒体融合”时,她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纽约时报>是怎么做新闻的》中予以揭示;到了写作《互动新闻》,问题看起来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演愈烈了。不光如此,由互动新闻展开,从移动新闻到以无人机、温度计、警报检测器等为传感工具的传感器新闻,但凡与大数据新闻有关的,都不约而同地被追加一个貌似占据“道德高点”的诘问:新闻需要可视化、移动化、数据化,但一定要可量化吗?对于以上这个挥之不去又难以因应的疑问,我们愿意去接受这样的表述:互动记者不会成为拯救新闻业的答案,但是他们确实激励了这个专业向前发展。厄舍还写道:“互动新闻促使我们更广泛地思考专业在更一般的意义上可能如何成长和变化,特别是当这些专业面临着后现代的信息社会的挑战的时候。”厄舍的话无疑为传统新闻业的救赎平添了声援的力量与憧憬的想象。

【美】尼基·厄舍:《互动新闻:黑客、数据与代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新闻业代码
VR“挑战”新闻
作为传播媒介的虚拟现实技术
技术拓展想象空间
神秘的代码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低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近期连续上涨7天以上的股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