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策略
2021-11-26李峰邱炜孔凡龙
李峰 邱炜 孔凡龙
在市政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是一项关键性的设计环节,只有保障抗震设计足够科学合理,才可以为市政建筑工程的后期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避免由于地震灾害对市政建筑工程带来不利影响,尽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在具体的市政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注重抗震性能的保障,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来进行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现状
首先,就目前我国的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而言,因为一些设计人员并不是十分清楚抗震设计方面的相关概念,所以会盲目采用混凝土墙体厚度增加的形式来试图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防震性能。一方面,这样的设计势必增加市政建筑结构的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因为厚重的混凝土墙体结构吸收了过多的地震能量,所以结构损坏等问题也很容易产生。其次,在具体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因为并未明确认识到结构抗震设计对整体市政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其结构设计方案中往往将抗震设计这一部分内容忽视,并不能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其抗震结构进行分析,也不能对抗震级别做出适当选择,这样就导致很多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并不科学[1]。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都将受到非常严重的威胁,进而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最后,在进行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过程中,因为应用的软件并不统一,所以其模拟计算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这样的情况就对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地震灾害研究、地震反应监测以及抗震模型试验等的效果都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导致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加载不够精准,这也对其抗震设计质量提升造成了很大程度的阻碍。
2.市政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尽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对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不利影响,保障其整体结构性能和工程的安全性,在对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做好荷载控制,具体控制中,需要综合判断市政建筑工程结构内部的具体应力情况,并将其荷载的标准与计算条件作为依据来进行荷载测试,以此来保障荷载设计的合理性。(2)做好构件质量控制,具体设计中,应采用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构件构造测试,并做好构件截面功能的分析,使其与实际抗震需求相符。(3)做好内力控制,具体控制中,主要应该对市政建筑结构的各种作用力进行准确判断,并对其构件的拉力、承载力、剪力以及弯矩力等进行分析,保障其与市政建筑工程结构构件实际的内部需求相符。第四是做好构件功能校验,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标准体系来进行构件功能的校验分析,如果校验结果与构件的实际功能需求不符,则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基础功能调整,以此来保障设计质量,满足市政建筑工程的实际应用需求[2]。
3.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策略分析
3.1 地基位置和场地的合理选择
(1)在对市政建筑工程中的地基结构进行设计时,设计工作者需要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ISO09001 质量标准体系作为依据来进行地基结构的合理设计,并对其设计场地进行合理选择。通过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有效降低市政建筑设计中诸多不科学因素出现的概率。在此过程中,设计工作者需要对市政建筑工程规划区域中是否曾有地震发生、是否有房屋倒塌情况发生进行全面考察与分析,如有发生,应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便可以为整体工程地基、场地的选择加以综合的规划和配置,以此来为后续的市政建筑工程施工提供足够便利。
(2)在对市政建筑工程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也应该充分注重其选址的科学性。具体选址中,应尽可能选择开阔、空旷的地点,并借助空间视角对整体市政建筑工程设计和周边景观之间的兼容性进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在保障市政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美观性。
(3)具体的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工作者应该对市政建筑工程不同单元之间的实际地基配置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如果发现施工现场实际的地基土质和前期工程勘察得出的结果存在差异,则需要对液化土以及软黏性土之间的关系加以重新调整,保障土壤的均匀性,以此来提升其结构的抗震效果。
(4)在市政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也需要对地下是否存在对环境和生态具有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其具体的位置情况进行精准计算。通过这样的方式,科学编制市政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规划方案。
3.2 通过抗震等级标准的融入优化构件设计
在对市政建筑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为有效提升其抗震性能,保障整体市政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设计工作者应将新时代的建筑工程抗震等级标准科学融入其结构设计中。并将其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当地板块运动强度、天气因素以及生态环境因素等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来实现市政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强度的显著提升。
(1)设计工作者应按照市政建筑工程的具体高度来做好其建筑结构模式的区分,对不同高度情况下的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要求加以综合考虑,尽可能让市政建筑结构有能力承受住一定等级的地震强度。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其抗震性能,尽最大限度避免地震对市政建筑结构的破坏。
(2)因为建筑外观会对其抗震能力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设计工作者也应该将市政建筑的外观纳入抗震设计,使其结构外观和构件之间的情况得以有效衡量,并做好市政建筑结构外观抗震效果的综合评定,主要包括坡面结构、立面模型以及截面模型等的抗震性能综合评定,保障市政建筑结构中的每一个立面效果都与其实际抗震需求相符。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如果建筑结构足够规则,其抗震性能也会更好,这是因为规则的建筑结构空间配置具有对称性特征,这样便可实现整体结构承载力的均匀分布,其抗震性能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3)在具体的市政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设计工作者应该做好防震缝的添加,通过市政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与应用需求的全面考虑,对必要性的抗震单元进行合理设计,以此来有效降低抗侧力给市政建筑工程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其抗震性能。在对防震缝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一定要对其进行精准计算,以此来确保此项设计的可行性,实现市政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有效提升。
3.3 建筑材料的科学选择
对于任何的建筑结构而言,其主要的承重原料都是建筑材料,而建筑材料自身的塑性和刚度会在整个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性能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基于此,在对市政建筑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具体选择中,应该对市政建筑工程所在地实际的地质特征、地形地貌、板块运动等的各种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抗震性能符合实际工程需求的建筑材料,这样才可以让整体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良好保障。一般情况下,在市政建筑结构的材料选择中,通常以轻质量、高强度的建筑材料为主,同时应保障其整体性和延展性足够好。对于板块比较稳定的施工区域,市政建筑结构设计中,可以科学利用装配式混凝土,这种材料更加轻便,且施工操作也较为简单。但是如果市政建筑工程所在地为地震频发区域,现浇筑混凝土结构就很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其安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选择现浇筑混凝土结构,这种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特征,且有着很高的性价比,其强度和刚度也都比较好,可有效保障整体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后期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市政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关键是其结构的抗震设计。但是因为我国市政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起步较晚,一些设计人员在目前依然不能对此项设计做到足够重视,或者对其设计概念和方法做不到全面了解,进而导致市政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始终存在问题,整体工程质量与安全更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设计工作者一定要加强市政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明确其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掌握主要的设计原则,并通过科学合理的策略来提升市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效果,包括地基位置和场地的合理选择、抗震等级标准的融入以及建筑材料的科学选择等,以此来提升整体市政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质量,保障其结构的抗震性能。这样才可以有效满足当今市政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实际抗震需求,使其应用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尽最大限度降低地震灾害对整体工程结构的不利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