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意识

2021-11-26龙智峰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式意境建筑设计

龙智峰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现代建筑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历史脉络,同其它有继承和发展的行业不同,中国现代建筑更多地移植西方的建筑思想,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并不多,这就产生了近年来热议的中式建筑问题。随着中式建筑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在中式建筑中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优势以及特点,并且积极进行有效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成为当今建筑设计师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对此,本文也将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出发,对于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中国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1]。

1.中国建筑发展脉络探析

在中国建筑发展脉络中,外来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甚至一度超越了本土文化。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热议的焦点之一,由此产生了一批中式建筑设计师以及优秀的中式建筑作品。对此,本文将从国内继承传统文化的建筑创作实践出发,对中国建筑发展脉络进行探析[2]。

(1)在20 世纪初期,中国现代建筑初现。这时,许多建筑设计师都有国外留学的背景,在建筑设计时更多地采用西方的建筑设计理念,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并不多。但是在欧美建筑师与中国建筑师的主导下,也依旧诞生了一部分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者,产生了一批复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设计师。同建筑行业整体发展相比,这一批建筑设计师依旧处于少部分。在20 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文化全面侵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建筑西化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但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较广,因此此时的中国建筑出现了一种特有的形式,即中国固有形式。这是中国特有的折中形式,表现了中国的折中主义,中国固有形式主要体现在西方的教会学校以及纪念性建筑和政府部门建筑当中。这些建筑首先是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许多欧美设计师同中国设计师一起设计相关建筑内容。其次,这些建筑本身包含着一定的西方文化元素,因此在建筑设计时不可避免地会以西方文化为主。最后在中国固有形式运用的过程中,这些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但是在细节中摒弃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不符合现代建筑的建筑材料,选择以更加轻便、现代的西式建筑材料为主进行建筑设计,由此体现了中国建筑行业的中西融合观念。

(2)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大大提高,由此产生了一批极具代表的爱国主义建筑设计师。这些设计师深受国家振兴以及民族解放思想的影响,在设计时以中国民族形式为主进行建筑的自主探索。在这次探索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首要的探索内容,也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参考的重要资料之一。中国民族形式的出现有几方面的原因。对此本文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国家崛起对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爱国者在各行各业都逐渐树立起了国家意识。除此之外,西方反华势力对中国的压迫也催生了大批中国建筑设计师的意识觉醒,由此产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形式的建筑,其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主,既具有古典韵味,在材料选择上又不乏现代建筑材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重点展现之一。例如现在的厦门大学建南大会堂以及湖南大学大礼堂都是在这一时代下产生的中国民族建筑形式之一。这些建筑从外形上极具古典美,但是在空间设计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又选择了现代建筑中坚实耐用且轻便符合建筑设计原则的材料,便于建筑的使用以及保存。

(3)进入21 世纪后,中国建筑设计师对于传统建筑的探索越来越多元化,也由此催生了一批现代建筑师。这批现代建筑师力图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式建筑,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这种中式建筑风格首先极具地域性以及民族性,无论是西安的唐风还是西藏的地方特色或是西南的岭南建筑,都是结合当地地域情况为主的中式建筑风格。其次,这一类建筑风格都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上有所创新,在建筑设计时并不完全照搬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灵活多元,既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以及优势,又具有坚实耐用的现代建筑的特点,是二者融合的代表。

2.中国传统建筑空间

2.1 哲理性意识

哲理性意识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思想对中国建筑空间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作为以儒教为主的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古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各行各业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建筑空间中,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及建筑理论。

(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国建筑空间具有与其他各国建筑空间不同的特征,包括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特征和美学特征,中国传统思维讲求含蓄美以及模糊性,它更在乎人文主义在中国建筑中的运用,力图从整体、全面的角度来把握建筑的内涵以及建筑的美学性、实用性和欣赏性。在此,本文以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庸思想为例进行深入分析。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今坐落于北京的紫禁城。坐落于北京的紫禁城以对称轴为轴心,向东西进行分割,紫禁城的轴心及皇帝的起居正上方就是象征着皇权的紫徽星,而中庸思想体现在紫禁城中更多的是东西两地对称的对称之美,对称之美是中庸思想在中国建筑空间最为直观的展现之一[3]。

(2)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对于中国建筑空间意识而言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一种借由建筑以及景物来表达设计师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实用主义美学。它更多体现的是和谐之美、自然之美,而不是单纯的美感以及设计感。将美学思想与中国哲理思想进行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是这一思想在建筑行业的代表之一。在此,本文以阴阳五行的宇宙观为例进行深入分析。阴阳五行宇宙观认为中国传统美学应当具有辩证思想,应当做到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设计师更多地采用园林式设计以及利用景物来烘托建筑意境的设计方式。这种设计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探索自我、讲究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体现之一。

除此之外,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也受到了儒教、道教以及佛学的影响。在此,本文以道观为例进行深入分析。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在中国一直有较广的受众,道观是道教宗教信仰的寄托之一。在道观的设计上,建筑设计师以空灵、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追求建筑空间上的空灵之美,在设计上恢宏大气,强调以空灵、恢宏的建筑空间给人的心灵上的感悟,这样的建筑方式更有助于道教宣扬自身的宗教理念并且吸引更多的受众。

(3)无论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还是传统美学思想都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哲学意识,因此中国传统哲学意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而言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哲学意识的核心是《周易》。而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周易》更多地体现在建筑空间的宏大以及壮丽的形象当中。《周易》讲究阴阳调和以及适度原则,因此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既追求恢宏大气的空间表象又注重适度原则,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协调建筑空间以及园林、景观之间的和谐,刚柔合体,将生硬的建筑空间融于自然的柔性之美当中,以此来展现中国传统哲学意识。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影响,这同西方的建筑空间十分不同。西方的建筑空间更多地受到了西方的宗教理论影响,在设计上普遍追求高耸以及尖角,而中国《周易》对于传统建筑空间的影响体现在矛盾运动以及共生的哲学意识当中,体现在建筑空间自身与周围景物和建筑本身的实际用途在逐步融合当中[4]。

2.2 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中国建筑设计的灵魂既不是建筑本身也不是具体的园林景观,而是通过建筑物与景观融合所体现出来的哲学精神以及建筑设计师的生活情趣理想追求等。在人文精神的展现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更多地运用建筑物与景物之间的融合,来展现建筑设计师本人或淡雅或恢宏的建筑意趣,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而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中,自然之美、形式之美、虚实之美是最为重要的三个设计理念,对此下文进行分析研究。

(1)追求自然的自然之美。自然之美在中国建筑空间最为明显的展现就是天人合一。如上文所述,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包含了哲学思想又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展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当中就是追求自然、道法合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之美。无论是传统的农耕文明还是小农经济,都离不开自然对于农耕的促进,这由此产生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注意敬畏之心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上就是崇尚自然的自然之美,追求自然之美的传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表现出欣赏自然、归隐田园的安逸洒脱的生活方式,将自然作为建筑设计的核心,通过建筑物与自然的融合来达到自己归隐田园的目的[5]。

(2)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设计理念中的形式之美和虚实之美。形式之美主要体现在均衡对称、虚实相生以及模糊含蓄三个角度。均衡对称主要是指建筑设计在设计时讲究平衡感以及对称。在建筑设计整体中,东西、南北是重要的两个对称角度之一,许多建筑物都以南北为分界线进行东西对称。虚实相生是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思想,在建筑物的空间设计中,以北为尊,无论是家具的摆放还是建筑物门厅的朝向都考虑主从方位。而模糊含蓄则是指中国建筑空间当中不同建筑物没有确切固定的功能,不同因素共存于同一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当中,令空间兼具使用感以及美感,模糊不同建筑物的功能也为建筑物的创新使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3.当代中式建筑的中国传统文化继承

当前,中式建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外形的继承当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特有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相关内容并没有过多继承,这就导致许多仿古建筑只能仿中国传统建筑的外形,却不能仿传统建筑的意境,达不到天人合一、形意交融的效果。因此,本文认为,当代中式建筑设计师应当抓住传统建筑空间的精髓,营造中式建筑的意境,并且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观念以及建筑设计原则,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3.1 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意境在现代的表达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以及建筑的设计原则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建筑设计师也应做到灵活变通,不能一味死板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而是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抓住传统建筑空间意境的精髓,将其融入中式建筑当中。本文认为,建筑设计师首先应当摒弃僵硬死板的设计方式。在中式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不应拘泥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而是应当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精髓,如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通过建筑样式来营造建筑意境等。针对不同建筑设计,中国意境有不同的要求以及内涵。这才是中国建筑设计师应当抓住的设计精髓。其次,中国建筑设计师在融合传统建筑空间意境时,应当注重对意境的渲染,强调建筑空间的使用者的空间体验,通过建筑空间来为受众营造一个独具意境,充满中国美的中式建筑风格。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建筑材料分析

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土木是主要的建筑材料,土木之间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榫卯结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今建筑行业主要的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甚至玻璃等。这些建筑材料的质量更高,无论是抗震性还是坚固性都较土木结构更好,是建筑行业的通用建筑材料。而在中式建筑中,为了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建筑设计师需要综合利用不同建筑材料来获得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氛围以及效果。不同建筑材料运用往往会产生较为大的差别。例如,在现代建筑中,许多带阁楼式的建筑都会用金属以及玻璃开设天窗。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当中,也有木质结构的天花藻井。但是现代建筑中的天窗与传统室内的天花藻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所起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木质结构的天花藻井能够带来古朴、悠远的意蕴,而现代建筑风格的天花结构更多的是通透效果,空间以及氛围的营造并不明显。除此之外,在现今许多大型中式建筑中,设计师为了增加空间本身的通透感,往往会以玻璃作为玄关或隔断,这样既丰富了建筑空间的层次,又能够增加空间内的明亮度。但是在传统建筑风格中,隔断主要是用来营造传统意境中的朦胧美以及空间感,这与现代建筑中运用玻璃来塑造明亮的效果有着一定的区别。针对上文所述的情况,本文认为,现代建筑的建筑设计师应当在保留中国传统建筑意境氛围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代建筑材料达到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境美。例如在利用玻璃进行隔断时,可以采用镂空玻璃与木料结合的方式,这样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空间对于朦胧的塑造以及对于木质结构的利用,又能够增加空间整体的通透感。

3.2.2 结构模式分析

随着现代建筑理念的革新,建筑的结构模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立柱、横梁是主要的结构构件,每个构建之间以榫卯结构相吻合,形成坚固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土木结构。这样的结构模式既体现了木质本身的特点,又能够综合利用同一建筑空间,将进入空间进行不同方位、不同区分的风格,展现建筑空间本身的艺术效果,进而为营造中式建筑空间的意境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现代建筑结构中,不同的建筑风格,有不同的建筑结构,许多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时采用混搭的方式,传统的土木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建筑的功能性需求以及结构性需求。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式建筑时也应当注意积极利用不同建筑结构与木质结构进行混合,以此来满足现代建筑的功能性需求以及传统建筑的意境氛围感需求。

3.2.3 生活方式分析

在传统建筑空间中,农耕文明的痕迹较重,许多建筑设计师设计建筑空间的隔断以及空间感、美感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这样的氛围感虽然有古朴、田园的意境之美,但是也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方式相悖,不利于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氛围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而在中国近代,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也改变了许多国人的生活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人有了更高的物质需求以及生活质量的需求,对于建筑空间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空间的功能性和使用感,社会公众要求建筑空间在具有使用感以及功能性的基础上,强调空间本身所带来的一种氛围,强调空间能够为使用者所带来的感受。在此,本文以建筑空间中的色彩元素为例进行深入分析。在中国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氛围营造需要考虑社会以及皇权对于色彩的认识以及禁忌。例如黄色是中国古代皇族才能使用的颜色,平民以及士大夫是不能够使用黄色作为自身建筑的颜色的。在古代,平民以及官员的建筑颜色更多的是青色或瓦色。琉璃瓦作为明亮的颜色是皇权的专属。而在现代建筑行业,随着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更新,无论是黄色、红色还是其他明亮欢快的颜色都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因此,在进行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时,建筑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当下社会公众对于建筑空间的需求,考虑到使用者与设计师不同生活方式以及思想方式的差异,以此来满足不同阶层对于建筑空间的使用需求[6]。

4.传统建筑空间意境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

4.1 传统符号

对于传统符号的运用,本文认为,在现代建筑中许多传统建筑空间中的建筑元素以及建筑构件都能够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为保留。建筑设计师可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创新,这样既能够体现传统建筑的意境氛围,又能够满足现代人对于建筑的功能性需求。

(1)针对特定空间的传统符号,可以在保留原有空间以及使用含义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例如传统建筑空间中的窗棂作为既具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符号代表,又能够保证中式建筑的美感以及设计感的代表,可以在建筑中予以保留,这样既能够保留窗棂的使用功能,又能够为建筑设计带来古韵[7]。

(2)设计师也可以根据设计原则以及设计内容对于传统符号进行再现,令其具有新的使用意义以及功能作用。

(3)设计师还可以将传统文化作为摆件以及艺术品保留在中式建筑当中,丰富中式建筑的空间意蕴。例如,上文所述的窗棂如果镶嵌在墙上就可以成为一种装饰图案。此时窗棂既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以及文化,又能够作为一件艺术品,展现现代建筑设计的艺术美感以及设计感。

4.2 传统材料与传统技术

在中式传统建筑空间中,传统材料与传统技术都与现代建筑有较大的不同。但是材料与技术如何发挥是需要根据建筑设计师本人的设计理念而定的,材料与技术本身是没有固定的样式的,即使是中国传统空间中的土木结构,在某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纪念建筑中也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之美。对此。本文以南通珠算博物馆为例进行分析。

博物馆作为纪念建筑物的典型代表之一,本身就应当在建筑空间中体现博物馆的特点以及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因此,中国的许多博物馆在建筑设计时都采用了中式建筑作为建筑设计风格。而南通珠算博物馆在中式建筑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氛围。在建筑材料以及设计技术的选择上,南通珠算博物馆选择中国传统的民居双坡屋顶,再结合现代建筑线条干净、简洁的特点。在材料上,设计师选择现代铝板材料。并且将传统的双坡屋顶转变为垂直相交,以此来展现现代建筑中的飘逸感以及空间感。建筑结构既在形态和意境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意见空间的古朴大方之美,又在材料的运用以及技术的选择上增添了现代的飘逸感以及设计感,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现代建筑理念融合的代表之一。

4.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以及使用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建筑空间密不可分,也由此带来了建筑空间本身的意蕴。对此,本文认为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也不能单纯地照搬照抄传统建筑空间的设计样式,而应当深入分析传统建筑空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文化元素与中式建筑进行融合。例如书法、剪纸、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都能够在中式建筑当中得到令人惊喜的运用。在此,以“鸟巢”为例进行分析。“鸟巢”是零八年奥运会的体育场之一,“鸟巢”的设计方案既体现了中国的十二生肖图案,在空间布局上又极具现代感,将体育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使用感相融合的场地,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从这一角度而言,建筑本身也体现了城市甚至是国家的文,象征,本身就兼具文化属性、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8]。

4.4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重要的建筑元素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空间意境感营造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与现代建筑进行有效的融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中式建筑不同建筑构件的细节处理来引入自然的环境元素,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在青城山房中,山房的建筑特点采用白墙黑瓦,具有现代的简洁感以及线条感,在色彩处理上十分明快。而屋顶的封檐板采用的是极具质感的金属,这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十分融合,是传统中式建筑中常见的元素之一。这些金属经过自然的氧化会形成斑驳的痕迹,这一痕迹也为青城山房带来了自然的痕迹,与山房的木质结构进行有效地融合,展现了自然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之美,为建筑物带来了历史感以及美感。同其他现代建筑中的美感不同,青城山房的美感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自大自然的创造。每一个青城山房的美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更体现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意境应当与现代建筑理念进行有效融合。建筑设计师在设计中式建筑时不应一味地照搬照抄传统中式建筑,而应当汲取传统中式建筑中的意境氛围感以及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建筑构件、传统文化元素的不同运用来展现中式建筑的意境,展现中式建筑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感。

猜你喜欢

中式意境建筑设计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建筑设计的困惑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