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后悬挂系统的功能作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2021-11-26
(六安市金安区农业机械化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六安 237001)
0 引言
拖拉机是农业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农机产品,不仅产品种类多,而且工作稳定可靠,深受农民的喜爱与认可。拖拉机能够配套多种不同的农机具来完成各项农业生产任务,例如,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除草、收获、运输都可通过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来完成。拖拉机与农机具的连接与控制功能主要依靠后悬挂系统来实现,也就是说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是拖拉机功能扩展的接口,后悬挂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和功能特点直接决定了拖拉机的工作能力和适用性,在使用拖拉机时也应充分了解拖拉机后悬挂系统的结构与原理,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后悬挂系统。
1 技术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与智能技术的应用,拖拉机使用的便捷性、可靠性都显著提升,这也带动了拖拉机后悬挂技术的进步。拖拉机的后悬挂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连接发展成为具有机电液一体化特点的新型后悬挂,力位综合控制、CAN 总线技术逐渐在拖拉机产品上得以应用。
从总体上看,大部分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采用的是常规机械与液压配套的悬挂技术,综合力位控制技术应用的比例仍相对较少。拖拉机的后悬挂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点式后悬挂和三点式后悬挂两类,目前,拖拉机产品基本淘汰了两点式悬挂,以更先进的三点式悬挂为主。
后悬挂系统主要包括了三点挂接结构(图1)、液压装置和控制装置三部分[1],农机具通过与三点挂接结构挂接,液压输出通过液压油管连接,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液压系统,能实现对配套机具的位置控制与功能控制。
2 系统功能
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主要用来配套不同的农机具进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作业,所以需要后悬挂系统具备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式,以满足不同种类农机具作业的特点与需求。总体上讲,拖拉机的后悬挂系统具备三种功能模式,分别为力调节模式、位调节模式和浮动调节模式。
力调节功能是拖拉机中应用较早的控制模式,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的拖拉机最多是与耕整地机械进行配套作业,因此利用传感器技术检测悬挂系统的受力状态从而实现对耕深数据的自动调节功能是最适合耕整地机具的作业模式。生产实施中由于土壤结构和内部物质实时变化,导致耕整地机具受力状态也在不断变化,通过力调节模式的自动控制功能,后悬挂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耕深以实现拖拉机牵引阻力的稳定,力调节模式使拖拉机在耕整地的过程中,柴油机转速趋于均匀,有利于减少燃油消耗,但对于土壤阻力过大,或土壤密度变化过大的区域存在一定的不适用问题。
位置调节功能是位置相对固定的作业模式,在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作业时,位调节下的农机具位置不能随着地形条件的变化而上下调整,更适合不进行土壤翻耕或开沟作业的模式下使用。例如,农业生产中的植保作业、背负式收获作业均可采用此种模式,而对于地形条件较好的耕地,也可采用此种模式进行整地或播种作业。
浮动调节功能主要用于需要随地形起伏而使机具自动升降调节的模式,在浮动调节这一模式下,液压油缸处于自由运动的状态,既不对机具产生支撑力,也不使其增大压力,此种状态下机具可在固定的路径上自由浮动。例如,机械化播种作业,在地轮的作用下可以随着地形的变化而起伏,使开沟器开出的种沟始终与地面保持固定的深度。浮动调节的作业特点是需要的牵引力较小,适合动土深度一致的场合,除机械化播种外,机械化中耕施肥也可采用此种模式。
除以上三种功能模式外,拖拉机产品在电液技术的支持下还具有很多新功能。例如,快速升降功能,能够使机具快速达到预设高度位置,节省机具作业高度反复调整的时间;后悬挂系统减振功能能够保证配套机具在道路运输或田间转移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降低机具因颠簸而损坏的概率[2]。
3 使用注意事项
3.1 注意悬挂系统与机具的匹配
农机具与拖拉机后悬挂的配套不仅要考虑是否符合安装条件,还要考虑配套机具的工作条件与拖拉机的动力配置是否匹配。通常情况下,当配套农机具不符合拖拉机的动力配置时,即使勉强将机具安装使用也很容易造成后悬挂系统的机械性损坏。此外,即使拖拉机的动力符合配套机具的要求,很多机具对于后悬挂系统的功能也有特别要求,建议在购买配套机具时结合实际进行选择,注重机具的配套性。
3.2 后悬挂与机具安装的注意事项
在将机具与拖拉机进行装配时,要注意根据农机具的作业需求对后悬挂系统进行调整,首先要通过左右和上方的连杆来调整机具前后左右各方向的水平状态,大多数机具需要调至接近水平,而部分耕整地机具需要调整出适当的入土角度。机具安装完成后,要检查安装后整机的重心状态,避免出现机具位置过重而偏沉问题,对于重心不良的问题必须通过配重后再进行作业。在对机具进行安装过程中,还要注意检查机具在位置调整的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干涉问题,例如,万向节轴的角度范围是否超限、机具升降是否与拖拉机部分结构存在位置干涉等[3]。
3.3 注意按照标准速度实施作业
在配套农机具作业过程中,拖拉机的行驶速度往往对机具受力状态和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作为机具与拖拉机连接的后悬挂结构则是机具受力和各项调节的交汇点,若在作业过程中驾驶员驾驶拖拉机过快或忽快忽慢,不仅农机具会受到较大冲击,后悬挂系统及其液压装置也都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降低自动调节装置的可靠性,若后悬挂系统的功能受到破坏,播种、翻耕等作业质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
3.4 长途运输或道路转移的注意事项
当组装后的拖拉机需要携带农机具一同运输或长距离行驶时,为避免行驶过程机具和后悬挂频繁受到振动、颠簸,应先将中央拉杆调短,再将机具升起到适宜的位置后,将机具进行妥善固定,并将限位链拉紧。在进行长途转移时,要注意避免机具长时间左右摆动,以免因为过大扭矩造成后悬挂系统疲劳损坏。
4 结语
综上所述,拖拉机后悬挂系统对于拖拉机功能扩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在拖拉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拖拉机使用者更应该充分了解后悬挂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新技术特点与功能,确保拖拉机后悬挂系统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