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弱势群体案例分析与研究

2021-11-26温玉泉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温玉泉

一、案例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容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面对这种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下面是我担任辅导员期间遇到的一个典型案例,现就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一)案例

安某某,女,19岁,2016级护理专科班学生,孤儿,由奶奶抚养长大。通过与她以及身边同学了解,了解到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多疑,戒备心强,不愿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劝导,对涉及到自己学习和生活的事情表现出异常的敏感,情绪容易激动,情感比较脆弱,表现出自责、封闭、自卑、抑郁、猜疑、孤独、冷漠、逃避等心理特点。

(二)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本人交流,班干部(舍友)了解到,父母在其幼年时去世,奶奶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一直靠亲戚朋友帮扶照顾。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使她在精神上受到巨大的创伤,自认为是被抛弃的孩子,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自卑自怜,对外界的态度过分敏感,导致她自暴自弃,对社会和学校的同学有着对抗情绪,戒备心理,难以与人合作,由此造成种种心理问题。

二、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一)多一份关心多一点温暖

我认识到她的封闭、孤独、冷漠是由于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加之奶奶有病在身,使她无法感受亲情带来的温暖与呵护。她心中非常渴望爱,在经历过一段郁闷悲伤、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的时期之后,会进入一个渴望被关注的阶段。尤其是在大学独立学习和生活的阶段,我采取的措施是用爱心来陶冶她,使她领略人世间可贵情感,在生活上给她更多的照顾,在学习上加以鼓励和帮助,使她感觉到还有人关心她,尤其是在一些特别的日子,如她的生日,中秋节,春节等我会和班级同学给她送去惊喜和温暖,这些行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用肯定、尊重和集体生活点亮学生内心世界

每个人都有闪亮的一点,当她在学习和生活上取得一个很小的进步时,我都要对她格外的夸奖和给予肯定,同时还要求班级同学跟她多交流,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通过班级活动,让她积极参与,在合作中得到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渴望在情感上的交流,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让他们充分发挥特长,放飞梦想、展示自我,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社会重视,全方位共同努力

单亲及孤儿家庭的学生,多数会发生种种异常,行为上容易走向极端,因此对于缺少亲情、家庭困难的学生,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老师进行辅导、教育,整个社会都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在关心、爱护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强、自主、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心理辅导和教育过程中引发几点思考

(一)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当作品德问题看待

生存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尤为关注的教育主题,而生存与发展又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更是这样。在辅导员工作中,我们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品德优劣,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也很少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大学生心理问题误认为是品德问题。加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教育困境的需要。

(二)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

在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受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大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本科期间他们处于半独立半依赖的矛盾时期,有着成人难以理解的困惑,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冲突,或被自我掩盖,或被他人所忽视,以致一些大学生难以获得理解,甚至诱发各种心理障碍。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大学辅导员应该重视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利用学校及班集体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及教育,满足其心理需求,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各种心理危机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以迎接明天社会更严峻的挑战。

四、对于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奖助机制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亲情缺失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学校方面应加强对其的帮扶力度,充分开展、落实各项奖助政策,积极提供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建立自信,积极融入社会。同时从精神层面给予激励,通过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教育等活动,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摆脱心理障碍,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解决实际问题。

(二)塑造大学生弱势群体健全的人格

重视大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积极乐观、阳光开朗的心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与创造性。作为学校及辅导员应积极主动帮助大学生弱势群体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开展素质拓展、团队训练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归属感、安全感,更好地融入大学集体生活之中,同时促进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调节

大学生弱势群体因家庭经济困难、缺少亲情关爱、身体残疾等原因,非常容易产生缺乏信心、消极颓废、沉默寡言等心理问题。由于缺少安全感或自身的自卑感不愿意与同学、老师、辅导员交流,隐藏内心的真实想法,甚至与同学、辅导员针锋相对,存在敌意。为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调节力度。建立学校、教师、辅导员等对大学生弱势群体长期帮扶体系,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感受到学校、教师、辅导员及同学的关爱,使他们逐渐融入学校的大家庭,真正实现愉快的生活,健康地成长。

(四)提升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生本科阶段处于两性期和青年期之间,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获得对自己的更多认识和了解,渴望与他人相互交流、分享感受、彼此帮助,如果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好,便容易产生寂寞孤独、交流障碍,甚至害怕与同学老师交流。处于本科阶段的大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的知识、技巧、实践等方面存在欠缺,而大学生弱势群体由于内心的自卑、缺乏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较普通大学生更低。这样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使困难大学生无法摆脱困境。所以作为学校及辅导员更应该通过鼓励大学生弱势群体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来建立自信,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摆脱内心的自卑与怯懦。同时,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大学生兴趣社团交流会,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能够逐渐走出封闭的世界,也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走向积极正面的道路。

(五)加大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

由于人们生存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每个人都需要随时适应所处的环境,而大学生弱势群体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对周围的环境变化产生较强的敏感、抵触心理,在遇到各种学习或工作挫折和压力时,通常会选择逃避、压抑,这对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因此,应加大社会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关注。学校、教师、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教育宣传工作,在微博创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健康”超话,呼吁社会公众关注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问题,在得到关照对象的同意后,将案例发至微博和学校微信公众号,让大家能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和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给予大学生弱势群体一定的关爱、理解和鼓励帮助,让其可以逐渐提升心理素质,面对压力和挫折能用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面对。

(六)加强心理调适教育和指导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祖国提升综合国力的核心,大学生若想承担起国家发展的重任,就要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我们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智育而忽略德育,要切实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重视心理辅导教育,适当增加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意识到自身心理问题,每周三到四天开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室,鼓励学生能自主倾诉心中的困扰和烦恼。辅导员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生活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并将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心理辅导老师和辅导员共同合作、交流,辅导员主动将弱势群体实际情况告知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制定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由心理辅导老师在班级上开展情绪管理教学,让大学生弱势群体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理情绪,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积极对待问题、解决问题。辅导员可以在班会上适当引入心理教育,现身说法来引导学生客观、理智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学会认清自我,不要过多否定自我。

大学生弱势群体虽然是校园里为数不多的一部分,但却是每个学校及辅导员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不但关系到其个人的发展与前途,更关乎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认真探索大学生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及特点,寻找有力的切入点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形成学校与社会的合力,使大学生弱势群体在逆境中成长,在挫折中成功,在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帮助下努力成为社会有用之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

猜你喜欢

辅导辅导员心理健康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