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的研究
2021-11-26彭慧
彭慧
(景古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1100)
前言: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在人们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关切周边的环境因素,因为环境的好坏不仅仅是美化的需求,更是益于身心健康的所在。环境的重要组成,植物群落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符合“生态宜居”的内在要求。而若想实现风景园林功能效益最大化,则需要做好园林造景工作,合理营造植物空间,科学配置园林植物,进而有效凸显园林景观特色。本文就植物空间营造及植物配置的相关问题作出分析探讨。
一、植物空间营造的类型及方法
(一)植物空间营造的类型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植物配置所呈现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开合状态,不同类型植物空间营造,可满足不同群体休闲观赏需求,所呈现的景观氛围也存在明显不同。具体来说,植物空间营造的类型可分为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封闭式空间。
1.开放式空间。从视觉上来看,开放式类型的植物空间可予以人们开阔视野,为人民群众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可带给人们独特景观感受,具备外向性和开放性的双重特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疏林草坪。在其边缘位置,可适当性的种植一些乔木植物或花灌木植物,以点植方式为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开放式植物空间内,园林元素相对较少。
2.半开放式空间。半开放式空间介于开放式空间和封闭式空间之间。一种会通过植物遮挡住人们景观视线,但是并不完全遮挡,而是仅保留一定的视线通道,隐蔽效果具备单向性的特征。另一种则是由完全封闭和完全通透共同构成,在被遮挡的景观空间内,人们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看到完全通透植物景观后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封闭式空间。该类型的植物空间具备围合性和封闭性的双重特征,在设计时会采用多层次的种植模式组合,在满足光照需求的基础上,所呈现的植物景观需要充分凸显丰富浓郁的特征。在考虑人体视距的基础上,选择与之相承接的灌木丛,搭配其他植物景观,如乔木层、草本层等,从而遮挡人们的视觉。
(二)植物空间营造的方法
1.生态化方法
在园林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时,可采用生态化营造方法,可将乔木、灌木、草藤等植物结合在一起,或在考虑群落多样的基础上,融入特色基调树种。因此,设计者可关注植物本身的生长状态,将新品种的植物融入其中,营造具备立体性特征的空间,所打造的植物群落景观也更加贴近自然。同时,加强通风,适当性地让阳光照射在植物景观中,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可确保植物群落朝着稳定性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稳定的生态群落类型。
2.艺术化方法
在园林景观植物空间营造时,要强化植物空间营造所凸显的视觉效果,从视觉上带给人们良好审美体验,最大限度彰显植物景观的艺术特色。因此,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无论是在分隔空间,还是在引导空间方面,都可利用植物材料来达到这一效果。例如,在隔离时,可运用成丛成片的乔木或者灌木,摆脱几何图形束缚,强化植物景观空间层次性,赋予更为深刻内涵。此外,要利用植物的可塑性特征,营造园林植物景观空间,包括柔和线条、多变造型等,提高植物景观对人们的吸引力。
3.深度化方法
在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时,可运用深度化方法,妥善处理植物与景观空间之间的关系,将其控制在适宜适当范畴之内,增强植物空间感染力,达到“曲径通幽”的深邃效果,充分凸显植物景观的深度感。因此,可以围合场地大小、人的观赏距离等多种因素,所选择的植物,需要与园林景观所处空间场所的大小保持一致,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通过切割视线定出屏障植物最佳位置的方式,完全隔绝空间和环境,以此来保证植物空间的私密性。
二、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及方式
(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在对园林景观植物进行配置时,需要秉持一定的原则,一是经济性原则,二是因地制宜原则,具体内容分析如下:
一方面,经济性原则。相关人员在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设计时,要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景观所在场地及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好植物配置规划工作,在众多植物配置方案中选择性价比最高且艺术效果最佳方案,在经济性原则的引导下,逐步优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方案。同时,要深入到所在地区实际之中,利用城市本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确保植物配置方案处于合理的状态,避免植物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原则。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植物,其对环境的需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需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设计者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分析每种植物的生产特性,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否适合该植物的生长,并且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打造具备地区特性的城市风景园林景观。
(二)植物配置的方式方法
1.常绿与落叶、观花、观叶植物相结合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可将常绿植物与落叶、观花、观叶等植物结合在一起,合理设置每种植物在风景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所占比重,并且考虑到季节因素对植物所产生的影响,强化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效果。例如:在冬季时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常绿植物,如柏树、松树等,而在春夏时可在常绿植物的基础上增加观花植物,充分凸显春夏的季节特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带给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在形态上也可达到完美效果。
2.注重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要注重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在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特性的前提下,强化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场景美。因此,设计者要对各种植物的生长特征、生长周期、耐阴性、喜光度等各种因素做出全面透彻的分析,确保每种植物配置在一起达到共生共赢的效果,切勿出现植物恶性竞争的情况,践行生态平衡的基本理念,使得所呈现的植物景观具备造型丰富、层次多样、差异适宜的特征。例如:可按照“乔木层+灌木层+草本花卉层”的方式搭配植物,可起到丰富园林植物景观层次的作用。
3.有效利用植物形态特征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要有效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因此,对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者而言,其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中意识到植物形态对植物景观效果呈现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确保植物形态与周围环境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在视觉上,要凸显高低错落有序的特征,精准把握植物景观的整体形态分布,并且充分考虑到植被色彩、花期等因素,不断强化植物配置效果。
4.加强观赏植物色彩搭配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加强观赏植物的色彩搭配,如补色对比、邻补色对比、冷暖色结合、类似色观赏植物、运用白色植物等。通常来说,红色与绿色、黄色与紫色等色彩的植物的搭配最为常见,与单色植物配置相比,通过相同数量的植物进行补色,可达到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为强烈。例如:在炎热夏季时,可搭配冷色花卉,给人一种清凉之感;在春天时,可搭配暖色花卉,给人一种温暖之感。
5.充分强调植物季节性
在对风景园林植物进行配置时,要充分强调植物的季节性特征,优化植物配置方案,提高风景园林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植物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例如:在冬季时,华南地区可选择11 月到1 月份开花的山茶、红花羊蹄甲等回话,而华北地区则可以选择1 月到2 月份开花的梅花植物,在冬季时营造具有美感的园林植物景观,在丰富园林植物景观层次的同时,还可带给人们舒适美好的感觉。
结论:在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时,相关人员不仅要重视植物空间营造,还需要对植物配置予以关注,意识到这两种均是景观空间营造的有效手法,通过这些软景营造手法的运用,可提高风景园林设计水平,充分凸显风景园林的景观特色。在植物空间营造方面,相关人员要在明确植物空间营造类型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化、艺术化、深度化等方法,做好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工作。在植物配置方面,设计者需秉持一定的原则,通过常绿与落叶观花观叶植物相结合、注重植物之间的层次搭配、有效利用植物形态特征、加强观赏植物色彩搭配、充分强调植物季节性等方式方法,科学配置风景园林植物,增强风景园林空间环境的艺术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