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感染内科的院内防控策略
2021-11-26陈晓薇张颖
陈晓薇,张颖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感染内科,广东 广州 5105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经证实是由2019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传染性强、普遍易感,已被国家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 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原传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是以收治肝病为主体,兼顾疑难感染、 肝脏肿瘤亚专科共同发展的综合性科室, 拥有包括负压病房在内的164 张床位的独立诊疗大楼。 南方医院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既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又要保留部分床位作为危重症非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区域; 既要管好病房,又要肩负门诊与发热门诊的工作,任务多样而特殊,事务繁杂。我科在2020 年1 月21 日收治第1 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后, 所有工作人员立即停止春节休假并返回广州待命; 除派出援鄂医疗人员外,整合所有在粤医护人员加强发热门诊、隔离病区与普通病区院内防控管理。指定相应负责人,重新组建医疗护理队伍、调整排班、全面准备防护物资等一系列工作。邀请了感染管理科以及曾经的“小汤山” 医护人员对整个大楼与发热门诊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形成针对新冠肺炎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2],确保了疫情期间所有医务工作人员和非新冠肺炎患者零感染。我科严格落实《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及各项通知和指示精神,制定了一套院内“五化”防控策略,为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下院内防控管理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具体介绍如下。
1 楼层布局调整最优化
我院感染内科住院大楼位于院区北边,共8 层,远离院内其他科室,承担“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功能[3]。 病区各楼层均有内外走廊,采用“三区两通道”的布局方式,楼层内部南北对流,通风良好。 发热门诊位于大楼对面, 形成新冠疑似患者集中筛查和治疗的区域。医技科室如影像、检验等均与本大楼便捷联系,满足疫情时救治功能。 在此次疫情下,我院的楼层布局调整最优化,形成院内“平疫”结合可转换区的实践经验,为完善综合医院“平疫结合”可转换区建筑设计提供依据[4]。 疫情发生后,科室领导立即对1-7 层病房做出相应调整,将1-4 层含8 张负压ICU 病床、21 间病房作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隔离病区,6-7 层21 间病房共45 张床位作为收治非新冠肺炎患者普通病区,5 层为隔断层,作为普通病区更衣室、 仓库以及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就餐室所在区域,8 层维持原有办公功能。
整个大楼有东西2 个出入口, 分别是员工通道和患者通道,拥有独立的电梯和楼梯。入口处均设固定人员24 h 值班,对全楼实行封闭式管理。 要求工作人员凭工作证、 在院的普通患者及家属凭手腕带或陪护证、预约住院的患者凭门诊预检分诊单、住院证以及核酸检测结果进入大楼, 测量体温正常方可入内乘坐电梯进入病区。 需住院的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由专人陪同,通过专用通道进入隔离病房,如患者需坐轮椅或平车, 则通知普通病区人员暂停电梯使用,待疑似患者进入病区后,立即使用100 mg/L 的次氯酸钠原液对电梯内部空气进行喷雾消毒, 密闭10 min 后,才开放给其他人员使用[5]。
按照消毒隔离要求整个大楼分为清洁区、 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主要是工作人员专用电梯、8 层办公区;污染区则是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 隔离病区和普通病区再根据要求明确所在病区的三区分布,病区内的污染区为病房、外走廊、污洗间,潜在污染区为内走廊、治疗室、护理站及医生办公室、更衣室,进入各区均按照相应的防护要求穿戴防护用品,以达到阻隔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6]。
制定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上下班路线, 对不能通行的路口进行封锁或安装门禁严格管理, 在醒目位置张贴路线图, 通过一对一通知落实及科室微信群通知等方式进行反复宣教、告知,使进出大楼人员均知晓该流程并严格遵守。
2 理论与技能培训考核常态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 为巩固全体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了解,紧跟全院步伐,选派科室骨干参加医院和感染管理科组织的理论授课与现场穿脱防护服流程,而后按照不同岗位(医疗、医技、护理)进行分组、分批次、分重点的理论知识传达和演练。疫情中后期为减少人员集中学习,利用微信群、网络平台等传媒工具,采用线上直播、视频回放、题海战术、 小班教学演练等方式对全科人员进行分岗位、分重点、车轮式的轮番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疫情发展趋势、医院新冠防治指挥部发布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消毒隔离要求及方法、防控知识及防护用品的穿戴技能、医疗垃圾的处理等。采用小组负责制,小组负责人持续通过微信、网络会议等自媒体手段不断提醒全科人员落实学习任务,督促成员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 通过定期专业性试题测试, 强化全科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认识和掌控能力,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提升防控水平。
清洁卫生是整个医院感控的基础, 保洁工作的好坏对于疫情的防控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针对文化水平不高、学习能力较弱、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保洁员,我科采取护士长及感控护士负责制,先规范病区内的三区分布、落实标识、制作病区及外围保洁员的上下班路线、工作流程等前提工作,再通过小班培训、一对一带教、实操、考核等方式培训新冠肺炎防控重点知识、 工作流程、 清洁工具的洗消流程等,保证每位保洁员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七步洗手法、 含氯消毒液的配置、 医疗垃圾的处理等工作流程,提高了保洁员的防控意识,提升手卫生执行率和准确率,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事件的发生,为疫情的有效防控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加强医院后勤人员如送标本、送餐等人员的管理, 协调各部门专人或专门小组负责我科的外送任务, 提前做好人员培训, 使其掌握基本防控知识,落实防控措施,知晓并遵守科室的进出路线,熟悉收取标本的流程,提高洗手、手消毒意识,强调自我防护的同时也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3 患者管理人性化
3.1 隔离病区患者管理 新冠肺炎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将患者安排在隔离病区既可以防止病毒扩散,又可以通过及时的医学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需要生命支持的重症患者安排住负压病房,轻症不需要生命支持的患者则在2~4 层进行单间隔离。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分开楼层,确诊患者可以集中收治,床间距≥1.2 m。 隔离病区不允许陪护和人员探视。 同时,为保证住院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病区为住院患者提供基本生活物资(牙刷、毛巾、拖鞋、手机充电线、烧水壶等),家属送的物品统一放在病区入口处,消毒后由病区工作人员送给患者;协助办理饭卡,统一在医院订餐,由送餐机器人按时送饭到床边。 每间病房均贴有“致隔离患者一封信”等人性化的宣教资料,介绍隔离期间的注意事项、如何安排每天的活动和营养摄入、怎样调节心态稳定情绪、如厕后如何做才能减少气溶胶的产生等内容。 患者的活动范围限于病房及外走廊,不允许串病房聊天,不得进入护理站、医生办公室。 建议通过视频、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与家人沟通, 减轻患者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除吃饭、淋浴外患者需要全程佩戴外科口罩。由于对新发传染病认识不足, 确诊或疑似患者心理负担也不容忽视, 除了通过扫码进入专业的心理辅导外,也要求值班人员按时巡视病房,随时解决患者现存的问题,做好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为患者静心治疗、安全度过隔离期提供全方位服务。
3.2 普通病区患者管理 病区内按照病情的轻重以及病种的不同,合理安排床位,危重患者安排在靠近护理站的急救室,方便观察、处置;病情轻的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排住单间; 其他患者住双人间。 为遏制交叉感染,病情轻且能自理的患者不建议留家属陪护,危重患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最多只能留1 名家属固定陪护。 患者住院期间,监测患者及陪护人员体温、口罩佩戴的落实情况,每天至少督察2 次,对于体温超过37.3℃的陪护人员进行劝离。更换陪护人员则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交接,疫情期间不建议探视。由于春节物资溃泛,无法安装电子门锁,病区采用将门锁反装的方法,将患者活动范围限制在病房及外走廊,避免或减少患者进入医生办公室等工作区域活动,保证工作区域的相对清洁。 在常规疾病宣教的基础上,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的宣讲。病房内贴有正确预防新冠病毒方法的宣传单张,方便患者及家属学习,有效地宣传洗手、佩戴口罩的重要性,“零接触”电梯按键等方法,提高依从性,减少空气以及接触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
4 消毒措施管理规范化
4.1 空气消毒 通风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控措施。 要求病房开门窗自然通风[7],每日2 次,每次至少30 min,必要时加用机械通风如增加风扇等以保证空气流通; 隔离病房及普通病区发热病房增加移动空气消毒机对房间进行每日两次的空气消毒。隔离病区患者出院后房间进行终末消毒,采用过氧化氢空气消毒机喷雾消毒20 min, 密闭2 h 后再开窗通风; 普通病区患者出院后使用床单位消毒机对床单位进行整床臭氧消毒。
4.2 电梯管理 电梯是一个相对密闭的场所,使用频率高,污染机会多,人员流动快,存在消毒不彻底而导致交叉感染发生的风险。 我科有东西2部电梯,东梯为清洁区,主要为穿便装工作人员、送餐人员使用; 西梯则主要是着工作服的医务人员、普通病区患者及家属使用。 电梯的消毒均由电梯专职人员按照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 分别用75%酒精擦拭电梯轿厢、含氯消毒液1 000 mg/L拖地面,每日2 次;电梯在无人使用时自动开启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电梯按键表面贴保鲜膜,每日更换。 一层电梯口均准备按键专用避污纸或快速手消毒液, 电梯内有专用于丢弃纸巾用的带盖垃圾桶。 宣传并鼓励使用绿色、环保的“零接触”电梯按键方法,如随身携带去掉笔芯的、带盖的签字笔代替手指进行按键的方法, 既减少了直接接触的弊端又减少纸张的浪费和消毒液的使用, 既安全又环保,一举两得。 通过以上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4.3 病区日常消毒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 属冠状病毒[8],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 min、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传染源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因此对空气、环境的清洁消毒及个人防护的落实非常重要[9]。 依据201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以及我院新冠防治指挥部2 月8 日发布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感染内科隔离病房日常消毒指引》要求,科室利用现有的消毒产品,采用隔离病区的标准, 制定详细的环境和物体表面日常消毒措施,建立各岗位消毒登记表,并设立感控督导岗位,每日督查。
病房物表的消毒均采用隔离病房的标准落实,病房的地面、走廊、床头柜、床栏、输液架等每日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2 次,30 min 再用清水擦拭一遍以减少消毒液残留; 病房厕所水箱每天上下午各投放含氯消毒片(500 mg/片)4 片进行浸泡消毒,厕所台面、马桶、地面均使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水银体温计专人专用,出院后统一回收到治疗室指定区域用75%酒精进行消毒,再清洁、晾干备用;电子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使用后及时用75%酒精擦拭消毒; 使用中的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等每班用75%酒精擦拭消毒;高频接触区域如门把手、电脑键盘、鼠标、电话等每天有指定班次人员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3 次;医生办及护理站桌面、 治疗室/处置室台面每日用75%酒精或1 000 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更衣室地面每日用1 000 mg 含氯消毒液拖地2 遍, 紫外线空气消毒2 遍;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着洗手衣并每日更换,白大褂则每周更换2 次;工作人员下班前将随身携带的眼镜、钥匙、手机等用75%酒精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普通病房产生的垃圾存放在一楼污洗间,每天定时专车运送,污洗间每天待垃圾清理后用2 000 mg/L 含氯消毒液刷洗,再用清水冲洗。隔离病房产生的垃圾以及疑似或确诊患者换下的衣物均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在装满3/4 容量时密封包扎,并标识“隔离病区”字样,通过专用通道,由专人送到指定区域,由专人专车定时处理。 以上措施被分配到各个岗位,保证了所有的消毒举措落实到位,为所有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的安全设立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5 防护物资管理精细化
春节期间,由于防护物资存量少,加上突发疫情使用量剧增,导致医院防护物资一度极度匮乏。医院为确保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等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需求, 对全院防护用品的请领及使用进行严格管控[10]。为合理支配科室的防护物资, 结合疫情期间的工作量,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普通病区、实验室、肝病门诊等通过合理调整排班,增加居家办公人员,缩短工作时长,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减少防护用品的使用;设置专门存放消毒产品和防护用品的区域,定量供应; 专人负责请领并根据每天上班的人数进行补充;建立防护物资使用登记表,由指定岗位的护士负责点数并监督使用人员的登记; 随时根据科室防护物资的存量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时长进行微调, 做到既不断供影响日常工作,也未积压造成过期浪费,安全度过物资紧缺时期。
总之,科室通过“五化”管理策略提高了全体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识, 减少了恐惧心理,确保了工作质量与效果,增强了防控意识和落实防控措施的依从性与主动性, 自觉遵守科室各项规定,转变固有思维和原有习惯,实现了全科在岗医护人员和非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的零感染。在国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科室将“五化”管理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持久战的准备,防止厌战和松懈情绪,做到始终保持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