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司法档案保密工作
2021-11-26王俊琰
文·王俊琰
司法局在依法行政时,常需要档案作依据和参考,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问题是司法局保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处理好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需要根据不同对象和不同目的,进行档案类别区分,对重点档案进行重点监察。收回卷宗时要认真检查翻阅,如遇问题及时追究和处理,并且在相应的记录条款上进行注明。如发现有人蓄意损坏档案卷宗,应立即上报司法局,尽快查处,降低损失。档案利用和保密永远是一对矛盾,需要相关的人员尽心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防范意识,让档案利用和保密相得益彰,而非相互制约。
一、档案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保密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司法局与司法局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密切,档案的信息交流也变得越来越频繁,这对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由于档案保密工作人员还没有较强的保密意识,档案利用中出现失密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档案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司法局的档案管理部门,既没有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对于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条例,也没有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档案保密规章制度,更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这就使得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缺失了制度支撑和依据。司法局档案保密工作做起来没有底气,形同虚设。
(三)档案保密管理的技术水平低
随着科技水平不断上升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资料的形式、种类也日益丰富多样,需要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应用。但是由于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自身所带有的易修改、易攻击弊病,会对档案内部资料信息的安全性产生严重不利影响,这就使得档案利用的防盗加密工作更加严峻。
二、改进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树立档案保密意识
目前对司法档案进行管理和保存,是根据档案密级来具体划分层次的。要提升司法局内部保密工作的水平,就要加大档案保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人员树立起保密意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严格贯彻落实相关的保密规章制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档案的安全性和秘密性。而降密和解密工作,也不能忽略了档案的保密工作。为此,要建立起一支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对其进行高精尖人才化培训,选出具有较高保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人员充实档案队伍,使档案的保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完善。
(二)建立健全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制度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检验、完善,才能保证工作秩序有规矩性。在建立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实际工作水平和档案状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一方面加大把关力度,保障档案借阅的安全性,让借阅者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档案归还。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避免信息出现泄露的情况。
(三)利用现代化的档案保密管理技术手段
通常情况下,对电子档案的保存方式有两种,一是将档案资料复制到存储盘中,想要保障档案的秘密性,就要保证存储盘内的信息不轻易对外泄露,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存储盘的备份和修复工作,防止内部的资料丢失。二是把档案资料上传到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据库中,管理人员要保证这一网络平台的内部安全性,建立相关的网络防火墙,避免资料被外界的不法分子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