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力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建设探究

2021-11-26李幻颜荣涛易磊张昕

关键词:土力学案例思政

李幻, 颜荣涛, 易磊, 张昕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2.桂林理工大学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 12 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新指南,实施新战略来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展现新作为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顺利实现。”[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3]。

课程思政指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4]。由此,在大学的专业基础课中推进课程思政,进入了新的阶段,需要从事大学专业基础课教育的教师深入探索和研究[5]。

一、“土力学”课程的特点

“土力学”是一门关于土体的力学,它是研究“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渗流能力和规律及在荷载作用下“土”的变形和强度准则,从而解决工程中土体渗流、变形和强度稳定等问题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同时,“土力学”的理论来源于几千年来的工程实际经验,因此它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是土木工程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力学”是地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专业程度高

“土力学”目前已经成为一门专业程度非常高的课程。其先修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微积分”“工程地质”等,并为“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建筑施工”等课程打下基础。不掌握一定“土力学”知识的学生,很难在土木、水利、地质等行业立足发展。

(二)教学内容繁多复杂

“土力学”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拥有完整体系的庞大复杂的学科,教学内容复杂,课时较长,需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和学习之后,学生才能基本掌握“土力学”的基本知识并加以运用。

(三)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

在土木、水利、桥隧、地质等实际工程项目中,对“土力学”的应用非常多。古代中国及新中国建立之后,均有大量实际案例可供研讨和参考。如反映工程质量的案例,反映工程实际效用的案例,体现工程师工匠情怀的案例,施工难度大、工程影响力强的工程项目,展现共和国大国风采的工程项目,等等。

(四)对后续课程影响深

在系统而全面地学习了“土力学”知识之后,学生才可以开始着手学习一系列的后续课程,比如“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边坡治理修复”等,“土力学”的知识及应用贯彻这些后续课程的始终。

(五)对相关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影响深

大学生毕业之后,从事土建相关行业,就要一直运用“土力学”的相关知识。大学阶段的“土力学”课程教育将对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土力学”课程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对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注重工程质量,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一) 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才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在“土力学”及其类似的工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只讲授科学知识与专业技术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在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融入科学伦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缺失对工程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价值观判断标准。

(二)对国外的专家学者及其科研成果介绍较多,而对国内的专家学者介绍较少

目前,“土力学”教材中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外国专家学者研究的成果,国内学者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及实践应用之后所取得的丰富成果,并没有体现出来,这就导致学生盲目地崇拜国外的专家学者和科学技术,而对于本国的专家学者及其学术成就了解不深甚至不屑于了解,不利于增强学生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的国家认同感。

(三)课程思政教育案例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慢

目前的课程思政案例,往往是“土力学”任课教师根据个人对“土力学”课程的理解和感悟所整理的个别案例,个人色彩较为浓厚,不成系统,不成体系,不易被其他教师学习与借鉴吸收。

因此,必须重视“土力学”课程思政中的案例素材库建设。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案例的讲解,将较为深奥的道理通过案例的形式清楚地讲授出来,并辅以适当的价值观层面的升华,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案例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道理,也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系统地建立“土力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并不是要将所有的库存案例全部在课堂上讲授,而是让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学业背景、研究方向和学生的专业背景,从库存案例中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讲授。案例素材库一旦建立,就可以在所有担任“土力学”课程教学的团队教师中共享共用,且随时动态补充。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个人的积极性,又可以解决教师完全根据个人的经历和感悟所用的课程思政素材和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

三、“土力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的具体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在巩固和完善传统的“土力学”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教育,努力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既是学科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对学生担责、对学科担责、对国家担责的要求。“土力学”课程思政案例素材库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 “土力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著名学者

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中国籍的专家学者,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专业自信心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在介绍专家学者时,并不仅仅局限于岩土工程。对“土力学”相关专业如“水利工程” “交通工程”“地质工程”“工程力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可以进行介绍,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有所侧重。岩土工程方面: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专家,曾先后在河海大学、清华大学任职的黄文熙教授;浙江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创立者,在“土力学”教育和实践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曾国熙教授;土力学家,铁路工程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理事长卢肇均等。水利工程方面:发明“束水冲沙法”,巧妙地解决了沙水存留的问题,深刻地影响了此后几百年治理黄河水患的主要思路,为中国古代的黄河治理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为新中国水利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并培养了大量杰出人才,长期担任大学校长的汪胡桢等。交通工程方面:主持修建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主建设的京张铁路,并创立中华工程师学会,为中国铁路工程事业作出开创性贡献的詹天佑。地质工程方面:创立了地质力学,对新中国地质工程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李四光等。工程力学方面: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著名教育家、上海大学的创立者钱伟长等。了解上述著名专家学者的生平事迹,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避免过早地被专业束缚,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研究思维模式。

(二)“土力学”相关的中国古今重点工程项目

中国上下五千年,建设了大量的土建工程。其中,很多工程都可以作为课程思政的素材介绍给学生。例如,上古神话中,改“堵”为“疏”最终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大禹治水。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族精神的象征,用以抵御北方侵略者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最初为了军事后勤补给目的而修建,连接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后来作为航运重要通道,并在岭南地区融入中华文化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伟大工程——灵渠。自从建成之后持续运行超过2 000年,通过大面积灌溉和排洪作用将成都平原从“水旱双煞”肆虐的多灾之地变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都江堰。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进入中小学课本,全国人民耳熟能详,中国最著名的古代桥梁建筑的巅峰之作——赵州桥。修建极其艰难,间接导致隋朝灭亡,贯通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1 000多年来成为中国南北运输大动脉的京杭大运河。联通了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被称为我国古代交通史上奇迹的汉中古栈道。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仍然屹立不倒,半截埋在地下,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的开封铁塔。重庆市涪陵城北长江中,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美誉的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等等。这些建筑和水利工程设施,涉及大量与“土力学”相关的知识。在对建筑和工程进行介绍时,一方面,对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使他们深切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对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工程问题进行介绍,并考察古人对工程中“土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古人的智慧,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育工匠情怀。

(三)当代著名土建工程和土建技术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土建行业迎来了春天,各种大中小型工程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例如,在地下暗挖隧洞,在目前地铁施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能充分发挥造价、安全等方面优点的地铁盾构技术。以北盘江第一桥为代表,拥有超大桥墩,大大缩短了云贵地区通行车程的穿越云贵两省高山峡谷的大桥群。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因其建筑施工难度极高而震惊全世界的港珠澳大桥。跨流域调水,解决了中国北方地区严重干旱问题的南水北调工程。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三峡工程。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成功,解决了林州人民饮水灌溉问题,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后大批水利人才得以锻炼成长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将中国西部存储量较大的天然气资源输送至东部地区的西气东输工程。在南沙岛礁上进行挖泥填海作业,将岛礁建成大型海岛的南海诸岛礁填海造岛工程。与古代的工程项目相比,这些当代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对改革开放后的著名建筑和工程进行介绍,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在新时代大有可为,对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行业认同感,以及增强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四)工程事故介绍及其原因分析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存在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在古今中外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其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工程事故。例如,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某未建成大楼因为置放渣土失当而倒塌,造成1人死亡,被全国网友戏称为“楼倒倒”的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1967年12月15日,位于美国俄亥俄河上的银桥在极短时间内倒塌,直接导致50余辆汽车坠入河中,并造成46人丧生的“银桥倒塌事件”。1998年8月7日,被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称为豆腐渣工程的九江段大堤决口事件。发生于1913年9月,进入了多本“土力学”教材,引起广泛关注的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滑动事故。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中大量校舍倒塌引发广泛争议的事件。1940年11月7日,美国tokoma悬索桥因对风力因素考虑不足导致损毁事件。对工程事故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和社会定位,从而确立工程伦理的观念。

(五)从“土力学”思维模式中提炼出对专业、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很多教师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样的感悟往往因人而异,各有不同。而建立案例素材库,可以帮助教师将人人不同且水平参差不齐的个人感悟升华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政治素养的评论,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理解和正向的判断,激发社会正能量。

四、 结语

在“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必须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案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建立系统的 “土力学”案例素材库,能够消除目前“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对课程思政重要性认识不足、国内案例过少、多靠个人感悟、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使“土力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多样化、规范化、系统化,将以德树人、价值观引领和知识传授作为共同的任务协调考虑,合并解决。

猜你喜欢

土力学案例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土力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实践
厚德载物 教书育人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如何给土木工程专业非岩土地下方向本科生上好土力学的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