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苏州中心”也要改造了
2021-11-25陈佳慧王健
陈佳慧 王健
有着苏州城隍庙的烟火、环秀山庄的雅致、各色影楼的时尚,位于古城中心地带,姑苏区平江街道辖区内的景德路一直是老苏州心目中的绝对“苏州中心”。如今,老“苏州中心”也要改造了。
2020年,姑苏区委、区政府对古城主要道路展开了整治综合提升工作,各条路的改造提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西北街、白塔西路改造的成功经验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古老的姑苏区正在迎来又一次的“逆生长”。
景德路,当之无愧“苏州中心”
景德路位于金门内,西出金门,东接人民路察院场口,它的名字来自晋代巷内的景德寺。据《吴地记》等记载:景德寺建于晋代咸和二年(327),原为散骑常侍王珣和他弟弟王珉的住宅,后舍宅建寺。元末毁于火。明永乐二年(1404)重建。嘉靖二年(1523)改为大学士王鏊祠堂,由王鏊之子中书舍人王延喆奏建。
据苏州文化研究者潘君明《苏州街巷文化》记载,旧时,景德路原为五条街道:现今的察院场口至王天井巷的“郡庙前”,王天井巷至中街路的“朱明寺前”,中街路至黄鹂坊桥的“申衙前”,黄鹂坊桥至石塔横街的“黄鹂坊桥弄”,石塔横街以西的“葫芦弄”。每条街巷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传奇故事。上世纪初20年代,为便于交通往来,全面拓宽路面,统一称为景德路。也正因此,如今的景德路上也不乏苏州城隍庙、环秀山庄、王鏊祠堂等历史文化遗迹。
除了历史悠久,景德路也一直是人们步行于观前商圈与石路商圈之间的要道,其两侧商铺林立,非常值得一逛。
规划保护,街道景观揭开新篇章
但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条道路上的一系列问题也凸显出来。杂乱的玻璃窗、凌乱的卷帘门、破碎的街道格局、刺眼的大色块店招广告、蜘蛛网式的电线,经历了几十年无序发展的景德路城市景观像一锅大杂烩,囊括了杂乱无序的市井百态。
而“杂乱”之中的景德路,依旧藏着许多古城内的“宝藏”。世界文化遗产环秀山庄、明代大学士王鏊祠堂、明代状元申时行宅、清代状元毕沅宅春晖堂和苏州城隍庙(原周瑜故宅)等众多的历史人文景观亟待统一规划保护。
经历过明清、民国风格建筑思潮,2000年,景德路在民国时期的拓宽后,再次拓宽形成现在的道路格局。而如今景德路将再一次迎来大变样。“辖区内景德路路段改造内容包括违建查拆,封门封墙恢复原始立面,立面粉刷,管线梳理,店招管理,整体设计及街景打造等。让城市景观适应百姓需求,迎合城市发展思路,打造古城对外新窗口。”平江街道城管处处长程勇介绍。
景德路的城市景观将告别野蛮发展,揭开规范有序发展的新篇章。
得知改造,居民商户鼎力支持
“距离景德路上次的改造已经过去20多年了,看着周围城区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老城区反而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所以看到要改造,我们真的很高兴。”在景德路经营杂货店的居民老刘说起即将“复活”的老城,显得特别激动。
景德路的改造得到了所在地居民和商户的支持和拥护。据了解,平江街道辖区内景德路路段全长320米,辖区景德路路段待改造21家,其中公房10处(含国资委2处),私房11处。前期拆除卷帘门3块,待拆除19块,拆除违规及破旧广告店招15块。在改造宣传动员的初期,从小生活在景德路47号的周先生就主动对接中队,提出自费封门封窗,并自主设计制作改造方案。景德路53号(磨坊里10号)的房东胡老伯也鼎力支持,通过自费安装门窗的方式主动配合立面改造提升。他表示要亲手把景德路扮靓,让古城重新跟得上时代节奏。
目前,所有改造商户已全部完成封门封窗工作。改造样式及风格将参照前期改造的西北街、白塔西路,恢复传统江南民居特色。景德路的整治工程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规范施工,“藏住叶”也“生得根”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景德路在保持其底蕴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市政设施的不完善。为此,施工方在此次改造中精准发力,瞄准街区痛点,规范施工。施工方结合管线入地工程,重新梳理城市地下管网疏通情况,让管线在地上“藏得住叶”,在地下“生得了根”。在道路景观方面,推进绿化景观建设,一手设置路边口袋公园,一手鼓励商户居民增加自有绿化盆栽培植,多方增加绿化景观。将景德路打造成政府和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的标杆,增强古城市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街面改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平江街道在古城街区特别是景德路综合提升中,将更突出微改造、精细化、活态化和少扰民,打造古城改造中的“平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