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德语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案例

2021-11-25向绍英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德语基础专业

摘要:“基础德语1”作为德语专业入门课,也是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广东白云学院德语专业鉴于往届学生学情和课程实际难度,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积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开展了课前、课中、课后探索与实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背景

(1)学情背景

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与调研,我校德语专业学生学情调研情况如下:(1)学习毅力低、畏难情绪高。我校学生学习毅力普遍偏低,避重就轻。(2)学风问题。学生专业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风存在不小问题,学生们课外忙于协会活动,没有心力进行课后复习与预习。(3)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低。学生们存在学习惰性,懒于思考,希望老师们“灌输所有知识”,提供所有资料与答案,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难以灵活运用。

(2)课程背景

“基础德语1”作为德语专业入门课程,被学生众多吐槽、公认较难。其难点在于变化多端,德语名词分为阳性、中性、阴性,难以记住;其复数规律性没有英语那么强,难以记牢;动词变位规则较多,名词与代词还存在四个格,语序也有较为严格的规定。

“基础德语1”作为基础课程,是大一第一学期课时量最多的课程。学生没能打好基础,后期学情也就难以跟上,越学越难。因此,德语专业最重要的就是上好德语课程,扎实学生基础,点燃学习热情。该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情况。

二、主要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其中有:“具有正确的“三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熟练掌握德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掌握德语语言、文化及文学基础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应用德语翻译技术以及相关岗位科学文化知识,具备运用德语进行基本的对外贸易、翻译活动等综合能力。”

《基础德语1》该课程面向大一新生开课,其培养目标突出在“掌握德语语言知识包括德语发音规则、德语单词拼写规则、德语基本句型及其运用、德语各类词语法规则与用法、德语一格、四格、三格,德语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的语法规则与用法等。侧重于将语法知识融入到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生活与学习场景中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改革举措

(1)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专业的需要,“基础德语1”以打好扎实基础为主,在讲解课文的时候,适时根据主题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我校强调专业应用能力,因此务必在重基础的同时,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提供锻炼的平台与机会。根据我校学生学情特点和所选教材来调整教学内容,必须依据知识的难度和重要程度开展不同的活动。我们把教学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划分:该课程主题包括语音和语调;校园场景(自我介绍,师生、学生间对话、宿舍场景);购物场景(金额表述、买卖);生日场景(饮食、送礼、生日派对);节假日(圣诞节、新年);复习。学生们以主题为依托进行词汇、句型的记忆与训练,更能改善输入,从而进行输出。

(2)教学方法改革

基础德语1教学方法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即要以专业理论需求和实践的需要为前提,引导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和问题,并逐步解决难点,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我们采取以下教学创新模式:“主题教学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角度实现知识运用与训练、线上线下结合辅助教学应用,拓展课堂,从各个维度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及学习能力。”

课前:发布自主学习任务,设置讨论区。

课中:在教学过程中,处理讨论区的疑问,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课后:针对课堂重点难点进行综合测试。

(3)教学活动

新时代外语人才应该培养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人才,着也是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动性,为其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与平台,例如购物场景模块,学生通过课文语篇自行归纳相关词汇和句子,教师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学生听出相关的词句等重要信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能运用所学开展购物主题的对话,现场展示或提交音频/视频至线上平台,老师给予相应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夯实学生词句以及语法的基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运用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学习与合作能力,以及积累跨文化知识。

另外,我校校级第二课堂活动也积极配合专业课程所需,开展各类专业活动,如德语语音语调大赛、德语配音大赛、德语手账大赛、德语书法大赛等。

(4)课程评价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课程教学活动与学习方式,制定课堂评价标准,《基础德语1》课程的每个环节所需的课件、预习内容、拓展学习内容、练习和试题库按模块上传至线上平台(如超星学习通),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任务获得经验值,班级学生中最高经验值设为100分,再进行换算。

课程考核成绩为百分制=出勤*10%+语音/视频作业*20%+经验值*20%+学期自评*10%+测试*40%。每一项皆有评价标准,这充分体现了该课程重视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改革效果——学生问卷调查

在2018级德语2班与2021级德语1班的《基础德语1》教学过程中,我分别针对《学习效果》進行了调研。数据分别如下:

表2是针对2018级2班学生开展的其中一次调研,从数据上看混合教学模式在学生获得感上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班级相较非改革班2018级1班在期末考试和德语专业四级过级率上明显更好。

表3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超星学习通讨论平台针对2021级德语1班开展的教与学情况进行的最新调研,从回答来看,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对于教学的方法、进度、学习获得等效果都评价良好。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讨论平台发布自己的学习困惑,这足以证明学生愿意学,且想要学好。该改革课程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总结

《基础德语1》作为校级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的立项课程,已经具有课件、试题库、视频、音频等资源,进入资源验收阶段。混合式学习模式以智慧教学技术为前提,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将线上网络学习和线下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课堂参与度、期末卷面成绩、学生评教、德语专业四级过级率等来看,教学效果取得了提升,但仍然还需要继续优化学生投入度的引导工作、课堂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和整合,这样才能从内到外营造好的学习条件,打造高效课堂。学生有了学习热情、科学的学习方法、扎实的基础,才能更能推动德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涛.智慧技术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09):137-142.

[2]陈洋洋.基于SPOC的基础德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模式、方法、内容和效果[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3):20-22.

[3]向绍英.“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基础德语1”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129+131.

广东白云学院2018年课程建设校级项目《基础德语1》(BYKC20181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向绍英,汉族,重庆出生,任教于广东白云学院德语系,讲师。

猜你喜欢

德语基础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专业修脚店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