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肿瘤“断粮”的逆转法

2021-11-25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11期
关键词:白带孕激素内膜

受访专家

王建六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教研室主任。兼任国际妇科癌症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委等。临床工作主要侧重于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和生殖系统整复。擅长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2003年百变歌后梅艳芳因宫颈癌永辞于世,年仅40岁,令人扼腕叹息;2007年日本一代歌姬坂井泉水因宫颈癌去世,享年40岁;2013年因主演海岩剧《舞者》而走红的27岁女演员宋汶霏因子宫内膜癌逝世……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 392.9万例,死亡约为 233.8万,平均每天超过 1万人确诊为癌症,每分钟 7.5人确诊为癌症,每年保持约 3.9%的增幅。其中妇科肿瘤始终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杀手,而且发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王建六副院长告诉我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是妇科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在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是有机会可以通过吃药的方式来逆转的。为什么通过药物就可以实现逆转呢?子宫内膜癌又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通过白带异常来发现一些常见的妇科疾病呢?

日益高发的妇科癌症——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其实子宫内膜癌是指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中多数为起源于内膜腺体的腺癌,称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 7%,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20%~30%,多见于老年女性,多数患者诊断时病变局限于子宫,故预后较好。

但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每年有接近20万的新发病例。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仅次于宫颈癌,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

子宫内膜癌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只会盯上女性:因为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结构。

2.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的女性。

3.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三联征:相关研究数据表明BMI指数大于35的人群患该癌风险是BMI指数小于24人群的4倍,BMI指数大于40的人群患该癌风险是BMI指数小于24人群的6倍,而糖尿病患者发生该癌症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高血压人群患该癌症风险为无高血压人群的1.6倍。

王院长介绍,如果是50岁以上的绝经女性,又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问题,那么她患上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

女性自带的“晴雨表”,帮助早期发现病灶

子宫内膜癌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大量刺激子宮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发生病变而产生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是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女性身体自带的“晴雨表”——白带会发生异常。

1.白带异常

王院长给大家介绍了七种临床常见的白带异常,分别与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及癌症有关。首先我们要知道,正常健康的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的。

如果出现以下异常,需要提高警惕了:

【透明黏性】考虑卵巢功能失调、阴道腺病或宫颈高分化腺癌等疾病的可能。

【灰黄色或黄白色泡沫状稀薄状】为滴虫阴道炎的特征(可伴外阴瘙痒)。

【凝乳块状或豆腐渣样】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特征(常伴严重外阴瘙痒或灼痛)。

【灰白色均质样(有鱼腥味)】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伴外阴轻度瘙痒。

上面四种白带表现,都属于良性妇科疾病,积极就诊即可治愈;而脓性、血性和水样的白带和癌症相关。

【脓性】白带色黄或黄绿、黏稠,多有臭味,一般为细菌感染所致,可见于淋病奈瑟菌阴道炎、急性子宫颈炎及子宫颈管炎,阴道癌或子宫颈癌并发感染、宫腔积浓或阴道内异物残留等也可导致脓性白带。

【血性】白带中混有血液,血量多少不一则应考虑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宫颈息肉、宫颈炎或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但放置宫内节育器亦可引起血性白带,需要专业医生鉴别。另外,绝经后的女性出现血性白带,往往提示阴道有异常出血,可能与癌症相关。

【水样】持续流出淘米水样白带且伴有奇臭多提示为晚期子宫颈癌、阴道癌或黏膜下肌瘤伴感染,间断性排出清澈、黄红色或红色水样白带则应考虑输卵管癌的可能。

上述七种白带异常表现中,血性白带由子宫异常出血和白带混合后形成,是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表现。

2.异常阴道出血

人体的第二张“晴雨表”为异常阴道出血,绝经人群多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未绝经人群则可能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月经间期出血等。专家告诉我们,年轻女性阴道异常出血可能提示内分泌紊乱,育龄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或子宫病变,更年期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卵巢功能衰退或子宫病变,绝经后女性异常出血提示可能出现子宫病变,且多为恶性肿瘤。

3.下腹疼痛

子宫内膜癌在早期的表现是异常出血,但到了晚期通常会出现另一个症状──下腹疼痛,这便是女性自身的最后一张“晴雨表”。

专家告诉我们,当肿瘤周围的脏器侵犯到神经,就会引起肚脐以下下腹的疼痛。另外,子宫内膜的肿瘤一般长在盆腔中央,肿瘤的进展会影响到腰骶部的神经,也可以表现为腰骶部下坠感、酸胀感或疼痛感。

哪些人容易患子宫内膜癌

目前,医学界认为子宫内膜癌可能有两种发病类型。一种是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80%~90%。这种类型的患者年龄相对比较年轻,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症,甚至癌变。另一种是非雌激素依赖型,占比为10%~20%,发病年龄相对比较高,其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

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属于子宫内膜癌常见类型,其发生与雌激素相关。临床上常见于无排卵性疾病患者、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患者通常较年轻,常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及绝经延迟。

因此,围绝经期及绝经后、肥胖、有家族史、有子宫内膜增生病史、未生育、长期应用激素治疗、乳腺癌术后长期应用他莫昔芬、长期处于较大精神压力下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女性也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

1.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的女性

50~70岁的女性通常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些人体内的雌激素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迅速下降,雌激素的持续作用就会刺激子宫内膜癌发生增生,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就易发生癌变。

这段时期,还有部分人的卵巢已经不产生雌激素,但是体内的脂肪细胞仍然在产生雌激素,从而导致雌激素水平高于其他人,这种情况下雌激素仍然会刺激子宫内膜发生增生。

2.肥胖者

肥胖是造成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调查发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平均体重比对比组高13%。专家指出,雌激素来源于卵巢和脂肪,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不仅增加了雌激素的产生和储存,致使过多的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增生,更容易发生癌变,而且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素。

因此,如果发现自己的体重在不长的时间里连续的增长22千克,或超过正常体重的40%,那么就要积极进行体重的控制了。

3.长期应用雌激素的患者

除了内源性的雌激素外,外源性的雌激素(比如含有雌激素的食品、药品等)进入体内也可能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病变。因此,生活中因为医疗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需要长期使用雌激素的人群也是患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其危险程度与服用激素剂量的大小、服用时间有关。

4.未育者

受婚姻状况、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选择不育或晚育的女性日益增多。然而,专家提醒道,子宫内膜癌多发生于未产妇或不孕症患者。

40岁以下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6.4%为未产妇。未产妇比经产妇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高三倍。因此,正常的孕产不仅对维持女性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女性的生理健康也有重要意义。

5.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可以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对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来说,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2.8倍,而子宮内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时是糖尿病患者。

6.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者

由于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可并存于子宫内膜癌患者,因此常称此为子宫内膜癌的三联症。患有此三种疾病的中老年妇女,其罹患内膜癌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当引起警惕。

用一种药逆转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年轻女性没有生孩子就得了子宫内膜癌,如果采取常规的治疗手段,需要把整个子宫切除,那么这些年轻的女性将永久丧失生育的能力。即便是没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切除子宫对身体也有极大的创伤,还可能出现并发症。

而通过一种药物治疗,可以不切除子宫,还能控制住肿瘤,甚至治愈。这种药物治疗又被称为“激素治疗”,使用的便是可与雌激素拮抗的孕激素。专家告诉我们,超量的雌激素就是子宫内膜癌的“粮食”,但孕激素可拮抗雌激素,抑制雌激素的分泌,这一过程相当于给肿瘤“断粮”,从而实现疾病的逆转和治愈。

目前一般主张单独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应用时间不应少于1~2年。专家告诉我们,大剂量孕激素在肿瘤组织孕激素受体阳性者中效果较好,有效率可达80%。对于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可加用三苯氧胺,逆转受体阴性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但并不是所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都能用孕激素来治疗,必须全部符合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

1.肿瘤尚属早期,只停留在内膜层面。

2.临床判断为不高危的高分化内膜癌。

3.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4.可行保守性手术的患者,可以联合大剂量孕激素保留卵巢功能。

5.无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功能不全、血栓、脑膜瘤、药物过敏史等问题。

6.无精神心理异常等问题。

【专家提醒】具体的治疗方案,谨遵医嘱。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子宫内膜癌

在日常饮食上,有什么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好方法呢?

研究证实,每天进食400克的蔬菜和水果,可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降低30%~40%,背后的原因是合理的蔬菜和水果摄入可以控制体重,纠正糖代谢紊乱。

此外,茶和咖啡也有助于降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是也要注意适量。

豆制品也是预防子宫内膜癌的上好食材,因为其含有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属于天然的雌激素,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我们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偏低时它可以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雌激素水平偏高时它又会起到拮抗作用,并且大豆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并不高,因此摄入较多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内膜造成太大伤害。

(编辑    杨小龙)

猜你喜欢

白带孕激素内膜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雌,孕激素联合克罗米芬,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不孕的临床疗效分析
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别大意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B超子宫内膜回声不均是病吗
孕激素保胎并非都有必要
白带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