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 培育存在的问题与路径研究

2021-11-25卢红华杨国强陈李惠

职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

卢红华 杨国强 陈李惠

摘 要: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调研,对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机制、搭建工匠精神宣传平台、创立工匠学院培育品牌、推进工匠精神培育落地等路径措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    问题与路径    职业院校

课   题: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黄炎培职教思想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编号:ZJCVA35)及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技工教学业务调研课题《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课题编号:202002010)的阶段性成果。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发动的“工业4.0革命”席卷全球。德国产品一直以其优异的质量享誉世界,推动德国产品走向世界的内在动力便是德国的工匠精神。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标杆,对于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建设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理应把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放在重要位置。

本文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查走访,提炼先进经验,探寻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及措施。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瑞士钟表的品质、德国制造的精准,在欧洲就象征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积淀,是一种职业精神的至高体现。从一般意义来说,工匠精神是“匠心—匠行—匠德”的统一,它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工作态度上,要体现爱岗敬业、严谨求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二是在技艺钻研上,要体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做到“专一行、精一行”,同时,要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三是在职业道德上,要体现良好的职业操守,乐于奉献,团结协作,要有名匠大师的心胸和风范。

在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内涵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可见,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除了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内涵外,还具有特殊的含义。工匠精神既是传统匠人精神在建设现代化强国过程中的传承,又是劳动精神在新时代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激励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工匠精神培育的現状

(一)政府重视“工匠”,但缺少与院校有效对接

政府各级部门非常重视“工匠”的培养,认定了大国工匠、省级工匠、市级工匠,以及技能大师、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等工匠标杆,花大力气建立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了工匠服务机制,但缺少“名匠大师”与社会企业对接、与职业院校对接的有效办法。

(二)企业喜欢“工匠”,但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

企业也喜欢并需要能工巧匠,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助推工匠精神培育。多数名匠大师在企业的大熔炉中磨练成长,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目光短浅,不愿直接培养“工匠”,喜欢到别的企业挖“工匠”。同时,在生产上过度地追求生产效益,缺少精益求精、追求产品极致的精神。

(三)“名匠”有心作为,但缺少交流传艺平台

多数“名匠”在企业内部带徒传艺,虽然其个体有心为职业院校、社会其他企业服务,也有主动传承技艺、培育传播工匠精神的愿望,但名匠大师们往往是企业的一分子,端企业的“饭碗”,其行为往往受企业机制约束,影响其社会作用的发挥。

(四)大众呼吁“工匠”,但轻视职业教育

社会大众也呼吁工匠精神,希望社会上的产品都能做到“极致”,但在对待孩子专业学习上,往往重视学历,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多数家长和学生深受影响。哪怕因孩子成绩原因最终选择了职业院校,许多家长仍会选择有“升学”方向的职业院校或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认同感,存在职业世俗化观念。

(五)职业院校重视“技能”培养,但无法舍弃“学历”

职业院校往往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是社会技能人才培育的摇篮,有培养“工匠”的责任,也有心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被家长牵着鼻子走,被“学历”“升学率”所牵绊,在教育理念及教学安排上也会被左右。

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顶层设计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层面,近几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为了弘扬工匠精神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但社会对工匠职业的偏见没能根本扭转,缺少将社会各方力量对接整合的顶层设计;二是学校层面,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学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参与推动,多数职业院校缺少系统化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设计。

(二)缺少“名匠大师”带徒平台的引领助推

工匠精神的培育往往需要行业大师或名匠的榜样激励或引领带动,职业院校虽然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邀请社会部分技能大师或名匠来校与学生交流、办讲座等,但难以与政府定期认定的技能大师、工匠们做到有效对接,哪怕大师、工匠们有心为职业院校服务,但往往因为缺少为职业院校服务或带徒传艺的平台而作罢。

(三)缺少“校企合作”共育工匠的统筹机制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策划、共同参与、相互协调才能完成。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将校内的教学与企业的顶岗实习截然分开,参与顶岗实习指导的企业工匠不参与校内教学及相关教学内容的制定,而参与校内教学的教师不参与顶岗实习相关内容的制定,这势必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整体连贯性、系统性。

(四)缺少“核心素养”日常教育的匠心引导

当前,职业院校在日常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的提升。虽然这些能力素养中也包含与工匠精神相吻合的内容,但作为职业学校,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匠人”,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中缺少将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重要“抓手”的匠心,对学生核心素养,即“匠心”的培育往往是零散的、不连续的,也就无法将“匠心”深深地扎根于学生心中。

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创新与实践

(一)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工匠精神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意识培养、能力训练、创新发展等过程。因此,职业院校应当构建一个从学生入学开始至学生毕业离校为止的全过程、系统化、递进式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一是怀匠心,即建立“匠心”培育机制。新生入学初期往往对自己所学专业比较模糊,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其进行职业(专业)认同教育,以职业(专业)认同唤醒学生的专业兴趣,以专业兴趣激发他成为匠人的动力,从而让学生秉持工匠之心。二是践匠行,即建立“匠行”实践机制。职业院校通过专业课程教学、实训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胜任相关岗位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关键技术,同时,培育学生“一丝不苟”“凝心静气”“精益求精”等匠人品质,做足“细活”、练就“硬功”。三是做匠人,即建立“匠人”孵化机制。在学生毕业前夕,多数学生已完成了顶岗实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在所学专业的某一项或几项技能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功底”,在这一时期,职业院校应当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名“职业人”,苦练技能,踏实做事,勇于创新,做一名真正的“匠人”。

(二)搭建工匠精神宣傳平台

职业院校为了营造工匠精神培育氛围,往往在校园雕塑、景观、文化墙、橱窗、展板等布置上融入工匠元素,笔者通过对部分职业院校的调查走访,了解到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

1. 塑造“校友工匠走廊”

在每个专业或系部的实训室区域设计一条宣传杰出校友工匠人物的走廊。将本专业或系部历届杰出校友信息收集起来,通过校友照片、成长简历、杰出成就等素材,将走廊两侧墙面布置成专业或系杰出校友宣传专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校友工匠走廊”。

2. 打造“企业文化连廊”

在校园的公共区域,特别是在教学或实训的公共连廊,设置一条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企业文化连廊”,以与职业院校在就业合作或其他校企合作中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为素材,对这些企业的文化精髓、职业要求、典型工匠、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提炼、编辑、设计、呈现,形成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宣传连廊。

3. 建设“校园工匠大道”

在校园的主干道,设计一条类似于“星光大道”的“校园工匠大道”。职业院校每年组织一次“校园工匠之星”评选,将在世界技能大赛或国内选拔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校内学生工匠推选出来,将其工作照、姓名、专业、班级及技能成就通过人物宣传画的形式在校园工匠大道上进行展示。

(三)创立“工匠学院”培育品牌

职业院校可依托自身教育资源及学徒(学生)集聚的优势,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对接,整合社会技能大师(师傅)资源,搭建师徒对接及资源共享平台,创立地方性“工匠学院”,其主要做法如下。

1.弘扬工匠精神

依托工匠学院这一平台,聘请社会名匠为工匠学院教授,设立“工匠名录”,邀请名录内的工匠入校开设“名匠大讲堂”,提振学生技能学习热情,坚定学生成为一名“匠人”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工匠学院”网络宣传平台,向社会宣传名匠大师,弘扬工匠精神。

2.传承工匠技艺

通过大师“超星课堂”“每日一秀”“抖音直播课程”“非遗技艺第二课堂”,让学生跟着大师学技能,开展工匠技艺体验活动。针对核心专业技能课程,邀请企业名匠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及时将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传授给学生,精准实施“双师制”教学。

3.培育地方工匠

依托“工匠学院”,面向社会、企业招收有一定技能功底的高级学员(学徒),通过师徒结对、名师授艺培育出更多的地方工匠;同时,举办高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如厨师长(名厨)职业技能大赛,为当地挖掘或培育出更多的顶尖工匠。

(四)推进工匠精神培育落地

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竞赛集训等环节推进落地。

1.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工匠精神

职业院校在德育教育活动中往往会融入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或元素,如开设“工匠精神”教育品读课;组织大师授帽(如烹饪专业学生)及拜师仪式;定期评选“校园工匠之星”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秉持工匠之心。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

课堂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职业院校要将工匠精神融入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如在编排确定课程教材内容时,融入工匠精神元素;注重提升实训指导教师的匠人品质;将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一起融入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中。

3.在竞赛集训中培植工匠精神

目前,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大赛都非常重视,为了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往往会组织一定时间的赛前训练,通过“枯燥乏味”的集训,既可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小结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而需建立一个持续的体系。在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并在培育机制建设、宣扬氛围营造、名匠对接交流、德育匠心引导、课堂教学培养、竞赛集训培植等方面全面推进。通过对学生从入学进校到毕业离校的全过程培育,最终得以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让学生成为专业技能过硬、职业素养够高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冬梅: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N].工人日报,2019-11-8.

[2]解积文.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

[3]贾秀娟.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8(14).

[4]陈建林.在德育教育中养成工匠精神的实践探索[J]. 职业,2018(15).

[5]倪曼蒂.新媒体视野下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7(9).

[6]苏建土.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探赜[J].成才之路,2019(34).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的路径探索——以X职业院校为例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外聘教师管理探究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学生阅读能力调查
职业院校项目课程的功能与实践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