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2022新征程
2021-11-25
即将过去的2021年,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即将进入2022年之际,回望2021年,我们不断总结过去,更加自信走向未来。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未散去、全球供应链运转不畅的压力下,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2%,实现了总体稳定。
这是不断发展的结果。经历了4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共同富裕是篇大文章,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看,涉及城乡关系;从解决矛盾角度看,涉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未来发展前景看,涉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发展路径选择。
在众多促进发展的政策中,监管政策的作用不断显现,从教培“双减”政策出台,到反垄断监管趋严,再到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生效实施,顶层设计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我们期待更多有利于发展的政策落地,给中国经济增添新的活力,推动新的发展。
2021年9月2日,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消息正式公布。深化新三板改革,与上交所、深交所形成行业与企业发展阶段上的差异互补及良性竞争,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北交所肩负的使命,将在未来发展中逐渐变为现实。
这是深化改革的结果。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中国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双碳”目标,这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对国际社会所担负的责任。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待完善、效率待提高、成本待降低等问题。除了能源行业,金融、交通、消费等在内的众多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能源革命让人们对氢能、太阳能、风能的更广泛使用充满期待,绿色金融、绿色交通、绿色消费,正在渗透并改变我们的生活。
面對经济发展中的人口结构问题,中国的“三孩”生育政策在2021年落地。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所说,三孩政策及其配套支持措施的实施,带动了中国社会领域的全面建设,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导向、以满足群众多元化生育需求为抓手,将在以往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对被忽略的、逐渐被积累的社会发展的短板一并补齐。
国际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通胀,导致其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令中国的货币政策备受关注。推动经济复苏和稳健增长,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
为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21年逐步回归常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平稳性。与此同时,通过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和向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发放额度等手段,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双向波动。可以预见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在2022年亦将在自己的独立曲线中继续维稳。
在资本市场,注册制试点已经进入第三年。证监会将试点注册制作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头号工程,坚持稳中求进。从科创板推出注册制,到创业板增量改革,再到新旧有效衔接的北交所,注册制正逐渐向全板块推行。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注册制改革,是完善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的重大改革,也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
这是持续开放的结果。在新冠肺炎疫情依然肆虐全球之时,各国加强抗议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倡议。
面对全球新冠疫苗分配严重错位,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在捐助和配送新冠疫苗上,2021年预计中国将总共贡献20亿剂疫苗,捐赠1亿剂给低收入国家,以及捐赠1亿美元给COVAX。我们期待,随着多款新冠疫苗上市、防控手段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能够在2022年实现稳定复苏。
疫情的冲击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速度,数字货币不断涌现,中国也在进行尝试。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研究组组长李礼辉就认为,打造全球最佳的央行数字货币,不仅有利于推进普惠金融,而且有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全球货币金融体系的均衡和协调,维护中国的货币主权,保护中国的金融安全,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家实力。
即将到来的2022年依然会充满挑战,无论是国际风云变幻还是国内改革面临的重任,都需要我们谨慎应对。
2021年11月8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我们奔赴新的征程指明了方向,更加充满希望的2022年就在前方。
《财经》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