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画手张不困自述
2021-11-25左子扬
左子扬
(以下为自述正文)
我是大概2007年开始接触DOTA这款游戏,当时家里买了电脑,装了魔兽争霸这款游戏,但是在对战平台上我魔兽对战打不过,那个时候我就发现DOTA这款游戏很好玩,很适合我这种只能操作一个英雄的玩家。
最开始是打人机,后面逐渐去浩方对战,一直到大学,大概2013年的时候,DOTA2开始公测了,我就拉着高中同学一起玩DOTA2,一直到今天。
因为我大学在中央美院念的,学的建筑设计专业,周围环境包括同学都是和美术、设计相关的。也是从大学的时候,我开始画在纸上随手画一些DOTA2的手绘。
我记得自己画的第一个英雄应该是尸王,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看美漫,像是漫威、DC这种,所以自己的绘画风格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一直是有点暗黑的漫画风,中间也有尝试过立绘,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意识到自己更喜欢也更擅长的还是漫画风,所以直到今天我的风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
毕业之后,我在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上班,当时的工作内容很无聊,我就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画一些DOTA2的画,发到微博以及外网的社区里(Reddit、Twitter)。慢慢就开始有博主转发,国内外的粉丝反响也不错,尤其是国外的粉丝。
因为本身作品比较偏美漫风格,而且相比较国内,国外社区也更接受和鼓励这样的二次创作。后面我也从建筑设计,转行到了一家游戏公司做美术相关工作。
最开始画DOTA2的画只是因为对这款游戏单纯的喜欢,想要在玩家和观众的身份之外,能够为这款游戏做点什么。
我最初的创作灵感可能是我打了一局游戏,我被某个英雄虐得很惨,或者是我用某个英雄把别人打得很惨,我觉得特别爽。正好因为我平时也会看一些漫画和绘画参考,我就觉得可以用这个感觉去画一些作品。出发点是我在玩游戏,我想把自己玩游戏的一个记忆或者是一个瞬间去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想怎么画。
一開始没有想赚钱,就是画着好玩,单纯图一乐,我自己喜欢,有人给我点赞,我就会很开心。后来能够靠这个赚钱,包括我的作品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就会更加激励我去创作。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有个更大的平台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看。
第一次登上大舞台是2018年的Super Major,主办方看到我发在网上的作品,觉得是他们想要的效果,就是类似那种超级英雄似的美漫风,我们就一拍即合。
这次新加坡Major,主办方是在一月找到我,因为时间紧迫,我在三月初就要截稿,所以当时就建议他们选20个左右上场率高的英雄,我来给他们画。
因为有项目进度的要求,我基本上要保证每天一张,所以那一个多月,都是九点到家,十点开画,一直画到凌晨两三点。除了英雄之外,还有过场图和大的场景,算下来一共花了30-40个英雄(无重复)。
新加坡Major的天辉夜魇对战图(下一页),也是我目前最满意的画,但也不是特别满意。因为其他人看我的画可能没有感觉,但我自己知道哪里不对,所以就不会说特别满意。就那张画而言,因为直播推流有一些平面设计上的要求,所以就没做背景上的处理,因此我个人感觉整幅画的堆砌感可能会重了一点。因为每个英雄要拆开单独利用,我就没去细处理英雄之间的关系,这方面会弱一些。后面再看的话,如果加上一些场景,还有处理一些英雄远近之间的关系的话,也许会更好一些。
像是其他的不需要赶进度的画,比如B神敌法师那张,我只是每天下班画两笔,断断续续花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完成。因为我从DOTA1时代就喜欢B神,画这幅画的时候,本来是想着画一个系列,就是未来把那些有名的选手都画出来。结果后面实在是忙不过来,最后就画了几张。
整个创作过程,以Wings战队的那张为例,画那张画的时候自己也是感慨比较多。最初的动力就是想纪念一下,因为我非常喜欢Wings战队,也替他们可惜,这是源动力。
然后我会去反复的翻看TI6决赛最后一场的录像,看过几次之后,脑袋里会出现一些想法,比如说谁对谁或者谁打谁,就一个粗略的场景。
然后我会登陆游戏客户端把这些英雄的服饰、套装都截取出来,照着图去打草稿,比如说这十个人谁的位置在哪。草稿铺好之后,我会单独的把每个英雄的剪影,这些基本的形体去塑造一下,再调整他们之间相互的构成。这个大型差不多之后就开始上颜色,上底色。
把这些英雄固有的颜色上好之后,最后再一步一步的去做一些光影和变化,最后再调整一下英雄相互之间的关系。收尾的工作就是加一些特效或者比较风格化的东西,比如说漫画的线条,就是很浓重的边缘线之类的。最后再想一个合适的标题,比如我最后给这幅画取名为“永失我翼”。
事实上也真的是永失我翼,再也回不来,他们太辉煌也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