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国内俄语学界空间关系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1-11-25高艳荣卡西莫娃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33期
关键词:学界俄语发文

高艳荣,卡西莫娃 拉·塔

(1.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哈萨克斯坦 阿拉木图050004)

语言学中反映的空间概念渗透着“人类中心性”,语言空间不是现实空间的简单复制,语言中的空间关系概念是“人格化”之后的空间关系[1]。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到空间范畴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并将其运用到自然科学的其他领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语言学中的空间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2]。本文借助于CiteSpace.5.7R2软件对中国俄语学界空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科学数据计量分析,构建可视化科学网络知识图谱,分析空间关系的相关研究现状,以准确把握国内俄语学界空间关系的研究方向。

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我们使用主题关键词“空间+俄语”进行检索,检索年限设定为CNKI建库至检索当日(2020年12月30日),共搜索到912条结果,剔除不相关文献、重复文献、会议通知等非研究型文献后,最终获得与主题相关的文献115篇。将这些文献按照CiteSpace的格式进行导出并转码,得到了关于文献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指标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2 数据结果及分析

2.1 年度文献量分布图谱

年度文献量是衡量和反映一门学科或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图1显示了我国俄语学界关于空间关系的年度文献量时间分布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俄语学界关于空间关系的文献首次在1980年发表,从1980年至2000年20年间,发文量仅有7篇,这说明2000年以前国内俄语学界还没有关注空间关系的研究;2001年至2010年年度文献量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于2009年达到峰值,这表明有更多的俄语学者开始关注空间关系的研究。2010年之后,年度文献量此起彼伏,但年平均发文量明显比以往要高,并在2018年又达到峰值,可见国内俄语学者对该内容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热度。

图1 年度文献量分布图谱

2.2 作者分布图谱

我们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设定为作者,时间选定为1980年至2020年,通过运行CiteSpace,我们得到了节点数为105,连线数为12,密度为0.0022的文献作者共现知识图谱。从中可以看出,节点数最大的学者为徐英平和赵亮,孙敏庆、王冬雪、王文斌、任雪梅等人位列其后。整个图谱网络各作者节点之间的连线只有几条,这说明该研究内容的作者合作较少,且多为两人之间的合作,大部分的作者都是个人单独研究。同时,我们通过CiteSpace导出了发文量前10位的作者。其中,徐英平和赵亮两位学者的发文量排名第一,均为6篇(见表1)。

表1 作者及发文数

2.3 机构分布图谱

在统计发文机构时,我们只考虑同一作者的第一个机构单位,第二个机构单位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发表文献时,若发文机构不同,我们视为不同的机构。在CiteSpace软件中,将节点类型设定为机构,时间仍选定为1980年至2020年,通过运行CiteSpace,我们得到了节点数为46,连线数为8,密度为0.0077的机构共现知识图谱。我们将图谱导出,统计了发文量前20位的机构(见表2),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发文量为19篇,是关于本主题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斯拉夫语学院次之,发文15篇;吉林大学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并列第三,发文7篇,前20位机构均为高等学校。这表明高校是关于本主题研究的主力军,目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表2 发文量前20位的机构

2.4 关键词知识图谱

2.4.1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关键词是文献的主题内容,能够充分反映某个领域或者某个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我们借助CiteSpace软件,在节点类型中选择关键词,生成空间关系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2)。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字体的大小体现了关键词的中心性和频率,字体越大,关键词的频率和中心性越高[3]。节点之间的连线体现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图中包含230个节点,533条连线。我们根据这些数据信息统计了高频关键词分布表(前20个),如表3所示。频次高的关键词为空间关系(18)、俄汉对比(15)、俄语(15)、认知(15)、空间隐喻(14)、空间(13)。具有高中心性的关键词为空间关系(0.38)、俄汉对比(0.31)、空间隐喻(0.30)、空间(0.26)、俄语(0.21)、隐喻(0.20)。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中心性的数据,我们发现,关键词“认知”比“空间”出现的频率高,但其中心性低于“空间”的中心性。因此,我们认为,出现频率较高且中心性高的关键词可以看作为空间关系的研究热点。

表3 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图2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2.4.2 关键词聚类网络知识图谱

我们通过CiteSpace软件的自动聚类功能,构建了空间关系的关键词聚类科学知识图谱,对各聚类标签里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4)。

表4 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

我们对各聚类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各聚类中的标签词存在交叉现象,因此我们将国内俄语学界对空间关系的研究归为以下5个视角:(1)认知语义方面的研究。共现标签词为:空间隐喻、认知分析、语义分析、俄汉对比、空间前置词等关键词;(2)语法方面的研究。共现标签词为:前置词、功能语法、汉语空间介词、俄汉对比、语法化等关键词;(3)语用方面的研究。共现标签词为:语用分析、表达方式、对比等关键词;(4)语言文化方面的研究。共现标签词为:空间概念、俄汉对比、形象、观念、文化阐释等关键词;(5)教学法方面的研究。共现标签词为:教学对策、俄罗斯学生、偏误、干扰、俄汉对比、前置词等关键词。

因此,我们将国内俄语学界对于空间关系的研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以更好地分析我国俄语学界关于空间关系的研究。

(1)第一阶段(1980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主要是从语法角度对空间前置词的研究。如:邓诚的《前置词B、на与同一名词空间第六格词组存在所谓“同义”现象问题的探讨》[4];王代君的《俄语前置词B与на的空间意义》[5];蒋国辉的《运动动词和空间参考点》[6]一文用空间参考点来比较俄汉语中运动的不同语言手段。

(2)第二阶段(2001年至2011年)。这一阶段对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语法、语义、认知三方面,集中于空间前置词、空间形容词、空间语法化、空间方位、空间隐喻、空间关系的俄汉对比等方面的研究。此阶段是国内俄语学界对空间关系研究的繁荣发展时期,该阶段的研究成果多见于学术期刊。如:王志坚的《俄语空间前置词语义扩张机制》[7],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阐释了俄语空间前置词的语义扩张和转移机制;赵亮的《俄语空间形状词语义网络的原型视角——以круглый为例》[8],张志军、孙敏庆的《俄汉语“深/浅”空间维度隐喻认知对比分析》[9]等都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俄语或俄汉语中不同的形状词进行了认知隐喻分析。

(3)第三阶段(2012年至2020年)。这一阶段对空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语法、语义、认知、语言文化、语用五方面,内容涉及空间指示语、空间前置词、空间观念、空间形容词、空间语法化、空间方位、空间隐喻、空间关系的俄汉对比等方面。此阶段是国内俄语学界对空间关系研究的成熟发展时期,该阶段的研究成果多见于硕士博士论文。如:黄雅婷的博士论文《俄语空间语义范畴多维研究》[10]运用语义学、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空间语义范畴的类别、性质,空间距离的参数类别与参数值,空间距离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空间定位与定位标以及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展开定性和定量地分析;王兰霞的博士论文《语言文化同构视角下的涵义空间》[11],用同构的方法在语言层面对文化事实进行研究,解释语言中隐含的丰富的民族内涵等。

3 结束语

本文借助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国内俄语学界空间关系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年度文献量分布图、发文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知识图谱,梳理了与空间关系相关的研究现状,经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国内俄语学界关于空间关系的发文量整体上呈发展趋势,文献类型由学术期刊逐渐转向硕士博士论文方向发展;(2)关于空间关系研究的作者和发文机构合作交流不密切;(3)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认知、语义、语法三方面,内容涉及空间前置词、空间形容词、空间语法化、空间方位、空间隐喻、空间关系的俄汉对比等方面;(4)空间观念和文学作品中的空间隐喻研究是近年来空间关系研究的新视角,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学界俄语发文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俄语歌曲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