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盐碱地棉花单作与棉花/大豆间作 生产效益研究

2021-11-25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单作盐碱间作

(山东省滨州市种子管理站,滨州 256600)

盐碱化土壤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分布广泛,提高盐碱农田的作物生产力对于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后备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1]。棉花是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区的主要农作物[2],探索适宜盐碱地区的棉花种植新模式,实现综合生产效益提升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通过探索不同作物间的间作模式,寻找最佳作物种植组合,可提高生产效益。有研究表明盐碱地上采用棉花-花生2∶4 和4∶8 间作种植模式,总效益和净效益均较高[3]。大豆作为常规油料经济作物,生育期与棉花相当,可与棉花间作种植。滨海盐碱地生态环境脆弱,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有必要在滨海盐碱地区探索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物种植模式。大豆根瘤菌具有生物固氮功能,在氮投入量较低条件下可正常生长,采用棉花/大豆间作有助于肥料减量“绿色农业”发展。滨海盐碱地区棉花/大豆间作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对棉花单作和棉花/大豆间作模式的生产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为选择适宜的盐碱地作物栽培模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选用棉花品种鲁棉532 为供试品种,鲁棉532 生育期105d 左右,适宜当前滨海盐碱地推广的周年内草-棉轮作种植模式;选择与棉花生育期相匹配的大豆优质品种菏豆12 作为棉花/大豆间作组合。

1.2 试验设计试验于2019 年在山东绿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试验基地(山东省无棣县柳堡镇常家村)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 个处理,分别为(1)单作棉花:棉花行距76cm,株距19.5cm;(2)棉花/大豆2∶3 间作模式:采用种植2行棉花和3 行大豆的间作模式;(3)棉花/大豆2∶6模式:采用种植2 行棉花和6 行大豆的间作模式;(4)棉花/大豆4∶6 模式:采用种植4 行棉花和6行大豆的间作模式。4 个处理的棉花种植密度均为4500 株/667m2,(2)(3)(4)处理均为棉花行距76cm,大豆平作,平均行距51cm,棉花与大豆的间距为76cm。

1.3 田间管理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棉花,棉花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随后进行机械深耕28cm,2018 年11 月下旬冬灌。2019 年4 月26 日灌水造墒,5 月3日耙地,耙地前每667m2喷施48%氟乐灵150mL,5 月5 日播种大豆和棉花,底施三元复合肥(含氮磷钾各15%)20kg,播种后地表喷施50%仲丁灵150mL,覆盖地膜;棉花2 片真叶展开后,按预定密度定苗、培土;5 月29 日和7 月28 日喷13%烯草酮50mL 防治杂草;6 月13 日和7 月9 日中耕、松土、灭草2 次;6 月20 日棉花喷缩节胺1g;8 月9 日喷缩节胺10g;7 月18 日穿施掺混肥(含氮磷钾分别为24%、8%、10%)15kg;7 月28 日撒施尿素10kg;8 月9 日喷磷酸二氢钾150g。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

1.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在植株生长期,调查农艺性状以监测植株生长进程。植株成熟后,对每个试验处理调查农艺性状,统计折合产量。每个试验处理的物化人工费以每667m2折合费用计算。生产效益估算为:棉花每667m2折合产量×当季棉花单价+大豆每667m2折合产量×当季大豆单价-每667m2物化人工费。采用统计软件SPSS 22.0 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模式农艺性状与产量比较对棉花单作和棉花/大豆间作的棉花农艺性状进行了追踪调查,由表1 可知,在早期单作棉花具有生长优势,7 月15 日单作棉花的株高和单株蕾数均高于棉花/大豆间作。但随着时间推移,单作棉花植株的农艺性状与棉花/大豆间作之间的差异逐渐 减小。

由表2 可知,单作棉花模式,籽棉折合产量为200.4kg/667m2,皮棉折合产量为83.6kg/667m2;采用棉花/大豆间作模式,在3 种间作模式中,棉花/大豆4∶6 模式棉花产量最高,籽棉折合产量为80.4kg/667m2,皮棉折合产量为33.7kg/667m2。棉花/大豆2∶6 模式大豆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146.8kg/667m2。

表2 棉花单作和棉花/大豆间作棉花产量和大豆产量比较

2.2 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效益比较参考当季棉花和大豆价格行情,籽棉价格按8.0 元/kg,大豆价格按5.5 元/kg 计算生产效益。由表3 可知,单作棉花栽培模式生产效益最大,净收益每667m2可达1113.2 元。3 种棉花/大豆间作模式的生产效益均低于单作棉花,3 种间作模式中,棉花/大豆4∶6 间作模式的效益最高,达980.0 元/667m2。

表3 不同栽培模式种植生产效益比较

3 讨论

作物产量是基因型和全生育期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研究采用了高投入模式,即肥料投入量高、病虫害防治及时、作物生长全程管理精细。在本研究中,棉花品种鲁532 表现为抗逆性强,产量相对稳定,总体效益高。大豆品种菏豆12 在非盐碱高肥力大田产量水平为200~220kg/667m2,但在盐碱地条件下,单产水平表现较低,收获当季大豆价格不高,导致棉花/大豆间作模式的综合效益低于棉花单作。单作模式虽然综合效益最高,但其缺点是管理费工、投入费用较大,主要是病虫害防治喷药环节和采摘环节。棉花轻简栽培是棉花产业的发展趋 势[4],无人机喷撒农药防治病虫害可降低人力成本,将有助于棉花轻简栽培。因此,选育耐盐碱高产大豆、棉花品种,结合适宜的大豆、棉花品种间作组合,将有助于棉花/大豆间作模式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及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变化,滨海盐碱地区农村的种植经营模式也随之改变,务农人员日趋老龄化,种植方式日趋粗放型、轻简化。农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机械,高效农业需要农艺学和农机学相结合,开发适宜大豆和棉花间作的机械设备将有助于棉花/大豆间作大面积规模化推广。

猜你喜欢

单作盐碱间作
苜蓿、绿豆与玉米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棉花在盐碱胁迫下代谢产物及通路的分析
不同间作物对连作葡萄生长影响初探
不同间作模式影响扁桃生长和结果
盐碱荒滩的“底色之变”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蓑衣草展姿
果园实行间作套种的优势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