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鉴《梦境图》中的隐逸精神与文人气息

2021-11-25撰文唐天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1年28期
关键词:渔父题跋草堂

撰文=唐天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梦境图》是清代王鉴的绘画作品,纸本材质,纵91.8cm,横49.5cm,属于墨笔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梦境图》整体呈现出“鸟瞰”的效果,好山好水,一览无余(图1)。远处山峦未因距离远而过分虚化,近处景物则更是清楚分明。画面展开,首先见到的,便是延绵群峰构成的S 形山脉。山脉蜿蜒如龙,颇有几分磅礴的气势。中部一道水,由左向右,水面渐趋开阔。水波荡漾,又增添了几分柔情。墨色较重、刻画细致的群山,配着墨色淡雅、笔画飘逸的水痕,疏密有致、浓淡得宜,远处山峦的高远、右侧开阔水面的平远以及整幅画面的深远感,也就表现出来了。

古画中的山水,多是“可行,可望,可游,可居”①(宋)郭熙.《林泉高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8 第16页,《梦境图》亦不例外。在这幅画中,山间有曲折的小路时隐时现,水面上亦有人泛舟垂纶,而尤为可爱的是通往草堂的小桥,本可直达,却偏偏拐了个弯儿,似是教人慢走欣赏(图2)。

图2

沿着作者指明的路径,自下而上,在画中游览。首先可见的是山石,或细碎,或浑然。虽是大小相杂,形态却都圆浑可爱,给人清雅秀润之感(图3),令人不禁想起与沈周《山水图》中同样圆润的山石(图4)。再细看那山石,纹理细密,线条灵活交叉,有如解开的绳索,便知其模仿的是王蒙的解索皴——行笔屈曲密集,再加以淡墨皴染,山石肌理细腻,亦有几分水润感——这与王蒙《夏山隐居图》皴法相似度极高(图5)。山石上又多有苔点。《梦境图》中苔点形状类似三角形,苔点大如豆粒(图6)。李安源先生认为,王鉴点苔效法吴镇②李安源.《王鑑〈梦境图〉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1 第164页。但《梦境图》中苔点与吴镇苔点(以吴镇《中山图》为例,图7)相比,又稍显干涩,用墨较浓。且王鉴在此图中呈现了两种苔点,一种墨色较充盈,显得饱满,一种似用枯笔绘成,有毛糙感,这使得梦境图景更显梦幻,却也平添了一种骚动不安感。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再观树木。《梦境图》中树木种类繁多,形态多样。近处是四株高大杂树(图8),枝干虬曲苍劲,节疤历历可见,连叶片也画得清楚。近景处布置高大杂树,这一点应是效法王蒙——由画面中下部先见几棵高树拔地而起,山之精神也衬托出来了。毕竟要展现题跋中描述的六月草木葱茏之景,王鉴把树叶画得多而繁密。前面两棵树,一株树叶为圆形,另一株树叶类似“介字点”“个字点”,其“介字点”“个子点”上下均有尖头,类似柳叶。而近景处被挡在后面的几棵树,似有藤蔓参差披拂,又若有小团墨云披挂。其墨色浓淡不一,却又相融为一体,显示出较好的层次感,类似倪瓒《疏林远岫图》树叶(图9)的画法。但与倪瓒相比,王鉴墨色更深,所画树木更加枝叶繁茂,展现的是六月的郁郁葱葱,而非倪瓒的荒寒疏林。不仅如此,几棵树树干画法也是多种多样。画家采用了鳞皴、横皴等多种皴法,表现不同树木的不同质感。从其他细部来看,树有露根有藏根,有的树还表现了节疤。而远树画法较为简洁,树干直立,以点和线简略表现了树木枝叶,仅凭点缀成形,倒是符合画山水“小树最要淋漓约略,简于枝柯而繁于形影”的要求。总体而言,王鉴树木画法融合多家,所画树木亦种类繁多,显示画家较高绘画水平。所画树木多枝叶繁茂,不见枯树,与题跋“六月避暑半塘”呼应,展现梦境中的生机。再结合题跋看时,有几点也值得玩味,题跋中言“花竹扶疏”,却只见竹而不见花(图10),是花草低矮,省略不画,还是花在院中,无从窥察?再或是竹名花竹,又或是“花竹”为泛指?画家又道“鼻端拂拂犹作异香”,香气又从何而来?据前人所言,“异香”或与其后作染香庵之念有关,“染香”则是取用《楞严经》中语句;又或与画家崇拜的艺术大师有关——王鉴尊崇王蒙与董其昌,王蒙与董其昌均号“香光”,或许王鉴观摩二人之画作、模仿二人之笔迹,与二人画中神合之时,鼻端便有异香弥漫。③李安源.《王鑑〈梦境图〉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1,第38页

图8

图9

图10

山景赏完,再看《梦境图》中的水(图11)。波纹细密,似见清风。从王鉴《仿古山水册页》等画作中可见,王鉴画水多留白,或仅在有阻挡处表现水纹。而《梦境图》中画出细密水纹,水波起伏稍大,有阻碍处水波纹尤重。而与前人规整的水纹相比,王鉴《梦境图》水纹更加写意随性——或许仍是迎合梦中随心所欲的状态以及幽微而隐秘的骚动感吧。

图11

山路水路走罢,最后抵达的是画面中央的草堂(图10)——亦是画面的焦点位置。居室背山面湖,回廊曲折,挂着蓝色的帘子以及遮荫用的凉棚——正是夏季避暑的情境。而室中有一人,趺坐中堂,有几分宗教人物特征。画中题跋说道,作者入梦之时正在看左边的壁画,而画面中给我们呈现的人物,却是向右侧头,面向观众,许是看壁画看得累了?文字又描述室中“琴几潇洒”,却又不见琴几。从王鉴对他日后所建染香斋的描述来看,画中居室的布置更似“仅可容膝”的染香庵③,人物生活更像是庵中“日坐蒲团”之状态。如此想来,《梦境图》倒更有了几分亦真亦幻的味道。

走出王鉴构建的梦境,再观《梦境图》,不难发现其中的隐逸意象,诸如渔父、辋川、草堂和空亭。而“渔父”(图11)作为隐逸意象,传统悠久。远在战国时期,《庄子》就把水、鱼和渔父构造成了一个向往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场”;而《桃花源记》中,渔父则又变成了理想隐逸世界的发现者。④刘建荣.《渔父的隐逸与完形》.《美与时代(下)》[J].2018.1可以看到,在《梦境图》中,王鉴也较细致地描绘了一位“渔父”,垂钓于中流,不止画了,在题跋文字中也不忘提及这位旷然自得的“中流一叟”。结合《梦境图》类似《辋川图》中辋口庄(图12)的构图模式,以及王鉴自己在跋文中提到的“摩诘《辋川》”,这“中流一叟”也许是时常与王维唱和于辋川的王维的好友裴迪。得出这样的猜测,是因为王鉴所绘的确与辋口庄相似。《梦境图》与《辋川图》辋口庄部分,构图均以屋舍为中心,且呈现出环绕式的景观。略有不同的是,《梦境图》给人的感觉更为开放——毕竟王鉴精心筹划的路径都指向了草堂,给自己留下了进入梦境的道路,辋口庄则更像私家的庄园。且相对于《辋川图》中的富丽房舍,《梦境图》呈现的是更简朴的草堂。也许王鉴不仅是对王维的遥遥致意,寄托雅交、雅游的辋川情怀,又是兼寄卢鸿在《草堂十志图》的题跋中表现的超绝纷世,永洁精神的草堂隐逸之风——文人的雅趣与隐者的野趣,在此相得益彰。由草堂向对岸望去,可见效法倪瓒所画的空亭(图十三)。而“亭子同草堂一样,在文人画家的笔下,成为隐逸精神的象征,在‘可居可游’的中国山水画中,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憩息的居所,也使人们的灵魂得到暂时的安适。”⑤夏婷婷.《“草堂范式”在元代的转化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5,第24页

图12

出现了如此多的经典隐逸意象,那么,王鉴是否动了隐逸的念头?作此画时,王鉴由明入清,已有十一余年。当年明朝覆亡,他所在的苏州太仓,文人“迎恩”于桥头,其中领袖之一,便是与他密切来往的王时敏。王鉴随之,便也打上了“失节文人”的烙印。入清之后,王鉴也曾北上,试图谋求一些功名,然而终是郁郁不得志。作为一个由明入清的“半截人”,王鉴也不知何处归依,更不知如何给他曾经昌盛而今衰落不堪的琅琊王氏一族一个交代。现实的种种苦闷,或许是他寄情于书画的一个原因,在他尤为钟情的王蒙、董其昌作品中,或许能寻到心灵的栖息之处。然而,画事亦惹些烦闷。正如他在画跋中提到的,亲戚买画不听劝阻,错把赝品当作珍宝,反疑王鉴居心不良;另有两位高官索画,其间意味,王鉴只言“未有以应”。参禅悟道,心向佛老,寻一处仅可容膝的安闲居室,焚香默坐,不理会尘世纷扰,大概成为王鉴的渴求。于是梦中有辋川,有草堂,有清波浩渺,有群峰连绵。许在这梦境中,王鉴才能寻到心灵的安宁。其中也许有隐逸的心思,不过更多的,还是对现实的片刻逃离。

有意味的是,王鉴运用辋川意象,又特别提到了赵孟頫对此景的喜爱。指出这一点,或许是因为画家与王维和赵孟頫相同的境遇:王维曾任安禄山伪职,赵孟頫由宋入元,王鉴本人则由明入清——他们都遭逢乱世,见证了政权的交接。致敬王维、赵孟頫,也是对自己所处定位。王鉴改前人富丽辋川为简朴草堂,实现王维《辋川》与卢鸿《草堂》的融合,更富隐逸情怀与禅意;而题跋中特别提到的嘲讽假隐士的《北山移文》,或许表达了对两个贰臣朋友的嘲讽,也有自嘲或是表明隐逸的决心。

图13

而作为一幅以梦境为主题的画作,《梦境图》之梦也有历史的回音。其中或有“遗民之梦”恰如南宋入元的郑思肖梦餐梅花,寄寓忠于故国的一片冰心;元代遗民周密寻求睡方,在梦中暂且忘此尘世;由明入清的傅山梦遇古碑,臣子忠心仍旧天地可见。或有“避世之梦”:恰如武陵人寻得的桃源,安宁祥和,永无纷扰;又如王维的辋川、卢鸿的草堂,有雅客相和,无俗世纷争。或有“画师之梦”:《梦境图》从构图到皴法,均可见王鉴对历代大师绘画技艺的体会感悟,以及对大师的无限敬意。他选择梦境这一主题,又或许是受到当时梦境文化影响。与其时代相近的汤显祖也曾作“临川四梦”,抒发其胸中块垒,寄托无尽情意。

总而言之,王鉴的《梦境图》,综合多家技法,具有摹古的特色,又以古人笔墨抒发自己胸中块垒,鉴古而出新;吸收“辋川”“草堂”“渔父”等传统母体,可见隐逸精神与文人气息。他的绘画理念受董其昌影响,风格偏向南宗一派,温和秀润,而其“梦境主题”入画,则是一大创新。元明以来,虽然多有画家和理论家提到“梦见”这一说法,但往往是从否定意义上来谈的,意指绘画境界(或水准)之高致使后学难以达到。⑥樊波.《王鉴论绘画与梦境的关系》.《中国书画》[J].2020.2王鉴《梦境图》却另辟蹊径,内师梦境,实现了绘画主题的创新。至于他构建的这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境,还需我们细细玩赏……

猜你喜欢

渔父题跋草堂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草堂旧事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随波逐流还是齐物逍遥:隐士文学的批判性阅读——以对渔父形象的讨论为例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薪草堂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