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渠道与路径”,专题沙龙成功举行

2021-11-25整理翟英主办方提供

至爱 2021年11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民间救援

整理|翟英 图|主办方提供

7月17日以来,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多地遭遇特大水灾。灾害发生以来,各方力量迅速响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民间志愿团体与爱心公众纷纷伸出援手。社会组织在近年来的水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迅速投入到灾区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他们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24日下午,在第十一届上海公益伙伴月期间,2021年“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渠道与路径”专题沙龙在上海公益新天地成功举行。沙龙邀请了来自政府部门、上海深度参与突发事件的相关社会组织、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各参会社会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资源优势和专业经验、面临的挑战和痛点,如何更好地协同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如何使各类资源更好地整合和科学调配,各类组织之间如何更好地协同、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以及如何携手合作等方面进行了高质量的探讨。

专题沙龙由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市浦江社会组织促进中心提供会务支持。

领导致辞和主题发言环节由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联合创始人严晓主持。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原二级巡视员谭维勇和上海市民政局社会建设处副处长薛海代表政府主管部门进行致辞。

谭维勇认为,2008年汶川地震以后,我国社会救援力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法律地位、职责定位,还是保障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此次沙龙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共同探讨非常有意义,非常有必要,希望大家一起为上海社会应急救援献计献策提出解决方案。他也提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建议在相关基金会设立应急救援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慈善公益救援的资助;二是政府职能部门按照政府引导牵头,社会组织参与的原则,对参与救援的社会组织进行培训和考核,多组织他们联训联演,提高技能。

薛海认为,首先应将社会组织纳入突发事件救援体系。其次要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合作,在高度分工的世界里找到各自的定位发挥各自的作用。实务界、学界、政府部门等要联合起来,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搭建平台。再次,还要重视预防。很多机构现在做科普,做突发事件的大众预防知识普及,但是还不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圆桌论坛

在主题发言环节,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常务副理事长肖功建,上海高博城市搜索与发展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城市搜救队队长高博,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秦飞,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联席秘书长邬敏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项目发展和客户服务部副部长何筱琳,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胡如意等6位嘉宾围绕各自组织在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河南水灾救援等突发事件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挑战和痛点、总结和反思、对策和建议等进行了精彩分享。

肖功建:上海民间救援力量发展大有可为

他介绍道,上海民间救援力量发展具有后发优势条件:1.反应快速,调用便捷,无体制、机制障碍。2.特种救援技能突出、实战经验丰富。3.拥有自我牺牲精神,秉承家国情怀。民间救援是我要做,不是要我做,赴汤蹈火,冲在第一线,不谈条件。4.成本优势显著,节省国家财政投入。

肖功建为具有上海特色的民间救援力量之路建言:1.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要求。综合能力决定生存与发展。在重特大灾难救援行动中,国家专业救援力量是主力军。民间救援力量发挥着局部或散落区域的辅助与补缺作用,民间救援力量的定位、功能、作用与应急志愿者服务组织不同。民间救援力量具有先期响应、快速处置、关键环节突击、参谋智囊和现场信息传递等优势,这些也是国家有关部门今后对民间救援队进行评估定级和资质审定的依据。2.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民间救援队自身力量有限,民间救援队一般选择某一擅长领域作为自己救援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作为民间救援队尚无具备灾种全方位救援能力。上海民间救援力量只能通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才能形成综合战力,否则继续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重叠发展。3.坚持“双融合”式发展。主动融入社会,发挥民间救援来自百姓、服务百姓的作用,坚守民间救援就在百姓身边的本色。利用民间救援“小、快、灵”特点,随时为民排忧解难,随时将可能初发的灾难事故扑灭在萌芽阶段,成为政府和社会救难、救助、救援好帮手。4.民间救援与基金会合作具有有利条件。一是同属民间组织,方向相同、目标一致。二是双方优势突出,具有较强互补性。基金会对民间救援还具有助力作用。

高博:预防胜于救援

高博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是上海团市委青年抗震救灾突击队成员,当时写了血书申请去到救援一线。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他利用在部队时特种侦查工作所学相关技能转业后创立了上海城市搜救队,并先后自费赴中国香港和瑞士、德国、奥地利、法国等地学习救援经验,还去了北京国家救援训练基地培训学习。随着团队的发展,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玉树地震、浙江余姚水灾等,他都带领团队成员在一线参与救灾救援行动,包括户外驴友遇难搜索协调等。日常他们也参与到上海的防减灾宣教演训和大型活动保障中。作为一支社会救援力量的创始人和执行人,他拥有丰富的救援救灾经验,他的感悟更多:“作为一支社会救援力量,在纵向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我们会关注更多。但在横向上,比如作为一家社会组织,人事管理、财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就会比较缺乏。”

他也坦承:“作为社会救援力量生存发展的痛点困境是,我们是专业型的社会救援力量,更多关注自己的救援技能救援装备,在现场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才能更多救人这样一个前提。而这些技能要花钱学习,这些专业装备都很贵,维保也很贵,这些都让我们不堪重负。所以是不是有可能,无论政府部门或是基金会能够提供相互的横向支持,以便于需要专业的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到救灾行动,甚至日常防减灾培训的时候,能够让我们没有后顾之 忧。”

邬敏雯:民间力量如何参与救援应急事件

邬敏雯分享了在驰援实践中,复星公益基金会摸索出的感悟:1.应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成立指挥部,作为高速运转的神经中枢,打造高效行动;2.编织信息网,做到灾情信息及时搜集,准确掌握;3.编织物流网,让救灾物资快速发送、精准送 达。

何筱琳:基金会在两轮救灾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

她建议建立一个互信的资源网络,发挥大家的专业和特长。对内对外需要建立在非常态下的工作预案,预防胜于救援,确保在非常态工作下能够快速集结响应以及分工。需要提升组织自身的建设,以及平台的建设。是否未来可采取联盟式或者平台式、非正式、组织式的连接?其中包括制定响应应急突发事件中长期规划,组织内部应急机制设定。发生灾情时,首先判断灾情处于哪个级别,根据相应级别的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启动。

圆桌讨论和沙龙总结环节,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小丹主持。嘉宾共8位,分别为: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全莉莉,上海觉群文教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慧觉,上海恩派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李雪春,上海波克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韩阳,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项目发展部部长薛秋菊,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解国平,上海浦东新区三栖应急救援保障服务中心理事长、上海浦东三栖救援队队长徐俊,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厚天应急救援总队副总队长丁硕徵。嘉宾们围绕所代表的组织在参与突发事件过程中面临的痛点,未来共同携手的渠道和路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跨领域、多视角、高质量的精彩讨论。

沙龙尾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导,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家良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他从法律、政府和社会组织三个层面出发,从十个方面对社会组织应对突发事件中政社协调与沟通、政府法制完善、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及自身能力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徐家良认为:一是要加快对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公共卫生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应该将社会组织的主体身份纳入立法之中;二是政府应将社会组织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纳入应急管理的指挥部等系统,决策之前多听取社会力量的声音;三是要搭建突发事件信息交互平台,提高救援效率;四是要建立社会力量专业救援队的数据库;五是要建立社会组织参与的行业协调和对接平台;六是社会组织之间要互相渗透、加强沟通;七是要提高社会组织内部的专业化程度;八是社会组织内部要加强工作组的分享和经验总结;九是应急管理局等主管部门要加大经费等扶持力度;十是上海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应在应急管理、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组建力量,包括建立信息库和人员库,这些方面应该从服务长三角开始,走在全国的前面。

“十一”国庆过后,上海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联络群不停提示有新消息,上海浦东三栖救援队队长徐俊已经带队去到山西水灾救援一线,播报一线灾情,对接急需物资,“社会组织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的渠道与路径”专题沙龙的召开已经成为上海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起点,聚力协同应对此次山西灾情。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民间救援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高人隐藏在民间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高人隐藏在民间
救援行动
高人隐藏在民间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