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满族家谱概述
——以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为中心

2021-11-25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八旗乳名家谱

沈 林

家谱不仅具有传承姓氏血脉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记载一个家族的历史源流、前人的生活状貌、文化变迁等。清入关以后,为了记载人丁的身份、地位以及官职、爵位,为了作为承袭的凭证,满族旗人开始大力修家谱纂。乾隆九年《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告竣,进一步掀起了满族旗人修纂家谱的热潮。选派八旗驻防广州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叛乱”之后,当时仅为汉军八旗。从乾隆二十年(1755)始,调拨满八旗驻防广州,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共调拨六批。不入关的旗人或从京城返回东北的八旗旗人从事守备同时,也从事打牲、农耕、养殖和烧窑等劳动。入关驻防的八旗人远离家乡,远离传统的满族生活环境,逐渐融入当地生活中,形成了既保留一定清代八旗制度特点,又有异于关外时期的生活习俗。

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成为现今中国岭南满族家谱的主要部分,从民族文化融合与变迁的角度看,更具有代表性,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广州世居满族家谱《傅氏家谱》《舒氏族谱》《文察氏谱单》《汪氏家谱》《佟氏家谱》《关氏家谱》为中心,结合官方史料中有关岭南驻防八旗的记载进行解析。

一、形制、文体、书写格式与结构

(一)形制与文体

分为谱书与谱单两种。材质分为纸质与布质两种,布质只有《文察氏谱单》一例。书写文体皆为汉文,没有发现满文。本文谈及的家谱依次介绍如下:

《傅氏家谱》纂修人为其十一世柏涛,于民国三年(1914)岁次甲寅冬月刊。修订人为十二世宗潢(寓居香港)、十三世祖同、十三世锡璋。家族还有一支在中国台湾地区居住,另有辈分。家谱为汉文谱书,长21 厘米×宽15厘米、抄本一册,无印数。《关姓族谱》为关汉宗于民国十七年(1928)修纂完成,关诚华、关月华综合,汉文谱书,长21 厘米×宽14.8 厘米,抄本一册,印制有“永汉北路汇昌造”(永汉北路在清朝为广东省城永清路,民国时改为永汉,广州古街道)。谱名为封面题,汉文谱书。

《舒氏族谱》署名舒氏祖先修撰,舒宗鎏民国时期整理、增补定稿。原件存子孙处。谱书规格为:长27.5 厘米×宽18.5 厘米,抄本一册,谱名为封面题《舒氏族谱》,副标题:“清乾隆二十一年到广州落籍番禺县,原籍黑龙江省人,复姓舒穆鲁”汉文毛笔抄写,全谱47页。

《文察氏谱单》,谱单,布质,汉文,文氏家族收藏,长140厘米×宽32厘米,抄件一轴,无谱名。没有记录修谱人、修谱时间。谱单收藏者文淑妆是吉勒图堪的后裔。该家谱虽然没有注明修谱时间,但从其记录六世出生为光绪丙子年(光绪二年)来看,第八世应当约是光绪三十年后。谱单应是光绪末年到民国初期修成。

《佟氏家谱》(未定稿),14页。家谱自述根据第七世祖全胜纪录,后人在此基础上整理完成,世系共记十代。

《汪氏家谱》,纂修人老会长汪宗猷。家谱为汉文谱书,长21厘米×宽15厘米,经电脑整理后为一册本,18页。

(二)书写格式

谱书。与满文书写格式从左至右不同,遵照汉文阅读和书写习惯,竖排,自右往左,自上而下书写,如《舒氏族谱》,体现出驻防广州岭南满族家谱完全遵从汉文化家谱格式与文体的特点。如佟佳氏巴虎特克慎的满文家谱,仿照汉文从右到左书写,体现了满文家谱仿效汉文家谱书写的一种过度形式。广州岭南满族家谱由于撰写时间在晚清和民国,所以没有过度形式,直接采用汉文家谱的撰写传统。

谱单。谱单撰写为竖写,也是由右向左,使用汉文的书写格式,例如《文察氏谱单》。该谱单没有写明修纂时间,但可以推断其形成在清光绪年间。因为该谱单没把七世的出生时间、婚姻状况等信息写进去,谱单中最后一位家族成员长房六世的妾唐佳氏阿女,生于光绪丙子年(光绪二年,1876)闰五月初四日子时,可见谱单完成在光绪初年之后。另,谱单里面记载的扎克商阿之人,在光绪十年(1884)刊印的《驻粤八旗志》里有小传,也说明该家谱完成时间至少在光绪十年以后。据此判断,晚清时期广州岭南满族家谱完全遵照汉文家谱的传统格式。

(三)结构

从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内容上看,谱单仅记载世系及人员身份信息,而谱书内容则比较丰富,一般包括序言或前言、修谱说明、家族世系、家谱撰写多少代、家族成员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埋葬地点、死亡原因、家族起源、祖先牌位等内容。

如《傅氏家谱》:①首刊序言、重刊序言、重刊说明。②大事记。③世系,即家族多少世代。④介绍家族起源。

如《关姓家谱》:①祖墓表及祖墓说明,从南下广州驻防的第一代始迁祖,即“下广祖”开始,记载历代祖宗的墓葬地点、碑文内容和埋葬时间,外姓亲属埋葬地点、姓名及与关氏的关系。②宗支表,七代亲属宗支情况。③家系纪略,家族各支妻妾情况。

如《舒氏族谱》:①谱书说明:“舒氏族谱为世代祖先传录,现在的版本为20世纪中叶舒宗鎏亲笔抄录、增补定稿,原件存放在舒姓子孙处,本复制件由舒宗鎏之孙舒明嵩提供”。②谱书目录。③分页介绍族谱各世祖考祖妣简略行状、出生时间、去世时间、埋葬地点。④舒氏祖先诞辰、春秋祭祀祖先牌位、附荐叔祖婶祖姑祖庶祖妣牌位。

总之,谱单的结构十分简单,仅有世系及人物身份的谱注。在谱书结构方面,《傅氏家谱》相对较为完整,但与中国传统汉族家谱相比较,仍显粗糙。

二、内容及特点

广州满族驻防八旗自东北地区来到华南后,被岭南文化包围,随着驻防时间的推移,逐渐接受其渗透和影响,形成了八旗文化与岭南汉文化兼收并蓄的广州满族驻防八旗的特点,充分反映于家谱上。

(一)关于“落广祖”的记载

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将来广州驻防的始迁祖定为“落广祖”或“下广祖”,并且记明“落广祖”来广州时间,这是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满族家谱的一大特点。满八旗分别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十三年(1758)、二十四年(1759)、三十年(1765)、三十一年(1766)、三十二年(1767),共计六批来广州驻防①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2页。,广州满族驻防八旗家谱即是以这六批次分别记载本家谱世系起始时间,也就是“落广祖”开启世系的时间。

《文察氏谱单》记载其祖先来自京城镶黄旗满洲八格佐领下一甲喇,后改祥安佐领下,乾隆二十一年(1756)由京师来广州驻防,属满八旗来广州驻防的第一批。而且该家族从山顶到山脚有“文界为凭”,为“祖山”坟地,《关姓族谱》中的《家系纪略》所云:“自清乾隆丁亥丙戌丙子乙酉,我旗人分四次来广,迄今一百四十余年,随非久远,然若询及曾祖以上,鲜能了了者,每际扫墓抚碑不禁有感,自后每以不明之处叩问严亲,始知系统虽事迹不能详尽不可不记也。”该家谱使用了天干地支,换算成当时“皇历”即:乾隆丙子年为乾隆二十一年(1756),乾隆乙酉年为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丙戌年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乾隆丁亥为乾隆三十二年(1767)。关姓祖先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来广州的八旗兵,属最后一批。

《舒氏族谱》记载其祖先武德骑尉穆升额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携子从军”来广东,属满八旗来广州驻防的第一批。始祖“复姓舒穆禄”“原籍黑龙江人”,为初级军佐。家谱世系里没有穆升额祖先记载,以穆升额为一世祖先,止于1949年的第九世。

《傅氏家谱》家谱,从一世祖额楚开始共记世系十五代。家谱自述额楚于丁未年即万历三十五年(1607),投奔努尔哈赤,编入镶白旗。乾隆三十年(1765),家谱中的七世祖,即额楚儿子额蒙额的五世孙松福跟随两个兄长松禄、松龄,三人来广州驻防,成为该支的“落广祖”,属满八旗来广州驻防的第四批。

《佟氏家谱》(未定稿),以满八旗来广州驻防的“落广祖”五达色为始祖,世系记载止于第十世。

《汪氏家谱》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汪家祖先全德及二弟、三弟分别到广州驻防,是为汪氏“落广祖”。家谱记录到第十代。

《关氏家谱》记载,来广州驻防的“落广祖”始祖名京文,娶妻蔡氏生一子名额图浑,任职领催,娶珠氏为妻,生四子,形成三世,四个分支。关氏家族官职最高的是阿木当阿的长子塔奇先,任镶白旗四品佐领、记名协领。从“落广祖”开始到清末民国初年,该家谱记载到七世。

《杨氏家谱》中的“落广祖”珠成额,乾隆二十一年(1756)来广州。其家族中的富琳,曾参加武举,御点第七名。光绪元年,该家族成员得寿,获得乙亥恩科武举第十名①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22页。。

(二)与广州驻防八旗相关名称的记载

与地理范围有关的名称有广州旗境:即广州八旗驻防地界,也就是旗境,自大北门至归德门止,直街以西概为旗境,自九眼井街以东至长泰里、复西至直街以东则属民居,东北是镶白旗,以米市、甜水巷为中心,从大市街北起,包括玉华坊、米市街、南仙邻巷、南甜水巷,直到东辕门②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76页。。

与官职、官阶品级、爵位、追封相关的名称有记名、花翎和蓝翎、同知、防御、骁骑校、卓异协领、云骑尉、笔帖式、佐领、马甲、领催、前锋、委前锋、教习、修职郎、诰赠与敕授而得的武显将军、武略骑尉、太夫人、夫人、宜人等。

上述内容在广州驻防八旗家谱中都有记载,最显赫的是《傅氏家谱》《舒氏族谱》《文察氏谱单》三个家谱。

与兵种编制相关的名称有藤甲兵、洋操总巡。

与八旗旗地相关的有广州八旗茔地。乾隆二十一年(1756)要求驻防八旗在驻防地置产,并将骨质埋葬当地。由时任将军李侍尧(李永芳玄孙)负责,将当时的番禺县的蟠松岭、驷马冈、官路、东碑亭、西碑亭五处共地的“官山”拨给满洲、汉军安葬死者。因所选的坟茔太远,富裕的八旗人则愿意花钱购买距离八旗驻防地不远的大北门和小北门附近的土地,《舒氏族谱》《关氏家谱》《文察氏谱单》都有在此购置坟茔地作为家族墓地的记载。

(三)关于八旗人物的记载

清代专记广州驻防八旗的官方史料《驻粤八旗志》,对主要人物、事迹进行记载,从广州满族家谱上能找到其人物的家族世系支派,可完善他们生平,使读者对广州驻防满八旗的经历有更多的了解。

《文察氏谱单》上第五世扎布商阿,原名扎克丹,满洲镶黄旗人,由前锋补镶白旗骁骑校。其人好善乐施,好学习朱熹的治家格言,因所管辖的镶白旗地界“毗连民境,最易藏奸”,而推行保甲法。在职六年,病故时,旗人哭于庭,体现其在旗人中受到的欢迎①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85页。。

吉勒图堪是扎布商阿的长子,在镶白旗任过骁骑校,在正蓝旗任过防御,在正白旗、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镶蓝旗担任过佐领,署理过镶红旗、镶蓝旗、正黄旗和正红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协领,署理过洋操总巡,钦加二品顶戴军机处记名掌理左右司关防、总理印务处、总管前锋营。他的岳父文达,姓瓜勒佳即瓜尔佳氏,为首任镶黄正白旗满洲协领,文达的父亲是广德,父子二人在《驻粤八旗志》里都有小传。

关于《傅氏家谱》家谱世系中“落广祖”松福,《驻粤八旗志》记载:镶白旗人,记名副都统。乾隆五十二年,由防御职务从征台湾,带队居大营之右。旗兵因口粮争讧,众哗然,松福闻之弹压,发现并指出有人扣减口粮,众旗兵贴然,化解了问题。军队进剿,松福立功,提拔为佐领。乾隆五十七年,再升镶白旗、正蓝旗协领。嘉庆七年,惠州匪患,上级要求松福点少壮精兵前往平息,松福居然全选老成之士卒,众人感觉奇怪,松福解释,匪患草寇作乱,多是因为官府腐败,八旗兵到,土匪如鸟兽散,如果是少年精壮兵卒,可能会扰民,果然如其所料。在职三十年,年逾七旬得全俸居家养老。嘉庆十四年,将军明俊发现司库账目不清楚,盘问多人都解释不清,有人提议去问问退休的松福,松福在职时有记录的好习惯,果然四十年的收支历历在目。

富察氏一家四代都官至协领,在广州驻防满八旗中,只有瓜尔佳家族广德协领可以与之媲美②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6页。。

达兴阿,协领松福长子,正黄旗、正红旗协领。少承家训,待人宽厚,发现儿子、侄子游戏不学,当即手持《圣谕广训》教育他们,并将《圣谕广训》在家里用满汉文字悬挂,要求遵守。道光元年任职正黄旗、正红旗协领。治旗如教子,严格待之。理事同知英吉是京旗满族,也是本族富察氏在五服内的从孙,在省城管理八旗粮仓,但收取的粮食“兵不堪用”,将军弘善要求更换,英吉居然要求送礼金解决,达兴阿当面怒斥,批评英吉不能以“一己之私”做“”招群怨”的事。

舒伦,正黄旗、正红旗协领,并赏顶戴花翎。为协领达兴阿“少子”,身材魁梧,善射,由前锋提拔为镶黄旗防御。咸丰四年(1854),“红匪”(洪秀全)围攻省城飞鹅岭,争抢永康炮台,舒伦带领“二百旗勇”殊死拼战,战后被“保奏佐领补用,并赏顶戴花翎。旋升正黄、正红协领”,父子同为一个岗位,被传为佳话。

伊勒哈春,正黄旗、正红旗协领。达兴阿孙子、舒伦侄子、舒明儿子,状貌英伟,膂力过人,道光丙午武举,年未弱冠就被补本旗领催。咸丰元年(1851),随副都统乌兰泰到广西剿“太平军”,斩获甚众,被奏请骁骑校补用,赏戴蓝翎。咸丰四年(1854),粤东地区“红匪”(洪秀全)事起,伊勒哈春参加大小40多次战斗,受重伤一次,斩获无数,咸丰六年补为本旗骁骑校,升防御。同治三年,到福建及广东梅州各城剿匪,建功多次,受到慈禧太后的舅舅、总督瑞麟等保奏,赏戴花翎。同治七年补正白旗佐领,管理印务。同治九年,将军长善奏补正黄、正红旗协领①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69页。。

《舒氏族谱》家谱记载,舒穆禄始祖武德骑尉穆升额,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来广州驻防。有一子名“七十八”,参加了清朝针对台湾林爽文暴动的渡海作战,家谱说其“阵亡于台湾”,仅从台湾带回发辫,时年三十六岁。“七十八”的妻子吴氏生二子,长子三世祖武德骑尉龙祥,满洲镶红旗人,道光八年(1828)补正黄旗骁骑校,十七年(1837)迁镶蓝旗防御。辛丑之役,龙祥领兵守卫小南门,发现城墙内有可疑者,带兵抓获汉奸七人,当场就斩三人,其余四人委托县衙门继续查办。任广州驻防八旗镶蓝旗防御,署理正黄旗佐领期间,龙祥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驻粤八旗志》有其小传②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83页。。第四世武德骑尉噶尔萨生一子锡兰,与妻子离异,继室唐氏为广东本地人,庶祖妣盘氏为广东本地人。龙祥的兄弟四世叔祖得毓,在咸丰四年与“红匪”(洪匪)作战阵亡,未婚。

可见广州驻防八旗曾经到广西、粤东、福建和惠州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到广西和粤北征瑶乱,到台湾平林爽文暴动。

(四)对生卒日期、埋葬地点的记载

驻防满八旗来自北方,为了换防时能将骨质带回,家谱中普遍对祖先死后埋葬地点进行详细记录。如“舒氏”“始祖考讳穆升额生于十一月终于八月初二日,葬于广州大北门外小鹿鸣岗”、“四世祖讳噶尔萨字时敏乳名丫头,生于八月二十六日子时,终于二月二十四日巳时,享寿五十七岁,葬于小北狮球”、“五世祖讳锡兰字继庭乳名连,生于辛丑年七月二十六日亥时,终于甲戌年二月十九日子时,享寿三十四岁,葬于小北小凤三台岭,生员应举试未毕而病故”。从该家族五世成员开始,出生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埋葬地点等记录均十分详细。还有记载死于战争的祖先,如二世祖“七十八”阵亡于台湾,“带回的发和衣冠为葬”埋在“大北门外小鹿鸣”。特克慎是“出差去京,病故于途中旧县,运柩葬于大北门小双塔始继祖母坟下”、“得毓于咸丰四年七月二日阵亡于三家店,合葬于忠勇墓中”。

《关氏家谱》大量内容是祖墓表及祖墓说明,包括“下广祖”开始历代祖宗的墓葬地点、碑文内容和埋葬时间、外姓亲属埋葬地点、姓名及与关氏的关系等。这些记载充分体现广州八旗驻防满族重视家族成员生死,这与北方满族人重视丧葬仪式的民族心理是相同的。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广州,关于生死时间、埋葬方位的记载,受岭南汉文化的影响,即年月日采用农历天干地支,方位上使用易经用语。例如《文察氏谱单》的记载:扎布商阿生于乾隆乙酉年二月二十四日子时,终于道光丁酉年二月二十四日卯时,葬于小北门外磨盘岗“乾巽戌辰向”。

(五)关于女性的记载

1.广州驻防满八旗从晚清开始,女儿可以写到家谱上。《傅氏家谱》从第十二代(到达广州的第六代)开始记载女儿。《舒氏族谱》则在第四世(咸丰时期)开始记载女儿的出生、死亡、死因和埋葬地。如“四世皮姑祖未婚病故,享寿二十三岁。生于十二月二十九日丑时,终于十一月二十五日亥时,葬于大北门外小双塔,始继祖母坟下左边小穴”。女孩子不仅进家谱,而且有自己的辈分,《傅氏家谱》规定从十三代起,女孩使用“式以令如其,真宜若雅惜,玉容昭,静维依,慧乃全坤希”排列辈分。十三代是定居广州的第七代,第七代时间上应是同治到宣统年间。

2.记载妻室姓氏和民族。广州驻防八旗家谱对正室、继室和妾的姓氏、籍贯、婚姻都有介绍。如《舒氏族谱》里记载五世祖锡兰的长女嫁瓜尔佳关姓生员,二女嫁给富察氏的柏涛将军,三女嫁岳达三将军,从此看出驻防八旗原配婚姻一般都是旗内婚姻。

从妻室姓氏的记载也看出驻防八旗的旗内婚姻状况,最初舒氏妻室均为满族(东北人),后来如果只有正室,一般都是满族;如果有妾或者继室,则正室为满族,继室为本地汉族。如始祖母记为“东北人关氏”瓜尔佳氏,始继祖母“张氏”为“奉天人”。二世只有正室,“吴氏”东北人“乌扎拉氏”。三世祖母正室“佟氏”东北人,继室“林氏”广东人。四世正室未记载,继室广东番禺县人唐喜,四世庶祖母广东人盘红。五世正室“关氏”(东北人)。六世祖母“傅氏”(满族富察家族)。七世祖母“赵氏”(满族)、继室“柯氏”(潮阳人)。可见驻防八旗官兵,正房肯定娶满族人,继室则不一定,有出自汉军的,也有出自当地的民人。

《关氏家谱》的女眷妻室有“瓜尔佳”、“乌扎拉”和“沈佳氏”及“傅氏”“邵氏”“关氏”“苍氏”“余氏”等等,还有继室或庶母粤人林氏、盘氏、柯氏(潮阳人)、黄氏(中山人)和何氏(顺德)。

《文察氏谱单》里的妻室有费莫氏、金佳氏、瓜尔佳氏、伊尔根觉罗氏和觉罗禅氏。驻防八旗满族除了娶妻外,还可以纳妾,妾有满人,也有汉军甚至民人。《文察氏谱单》吉勒图堪的岳父文达,姓瓜勒佳就是瓜尔佳氏,为首任镶黄正白旗满洲协领,文达的父亲是广德,因此吉勒图堪提拔得很快。吉勒图堪正室为满洲正白旗瓜勒佳氏首任镶黄正白旗满洲协领文达之四女,庶室为民人陈氏,长子善兴,妻室那拉氏。次子善良,妻室伊尔根觉罗氏。长房六世长子炳勋,妻室那拉氏。

从驻防八旗的妻室姓氏看出当地满族的姓氏有:觉罗禅氏、费莫氏、金佳氏、那拉氏、富察氏、舒穆禄氏、瓜尔佳氏、伊尔根觉罗氏、沈佳氏、斐佳氏、万佳氏、唐佳氏、徐佳氏。

以上可知,广州驻防八旗的婚姻,妻子出自族内、旗内,继室可以出自族内、旗内,妾也可来自当地民人。

《舒氏族谱》记载,来广州的始祖穆升额的夫人即始祖母“生于乾隆二十七年,葬于今北京平则门外二里沟”;始祖继祖母“生于九月十七日终于五月十一日,葬在大北门小双塔”;二世祖妣乌扎拉“生于四月十三日卯时,终于五月十四日未时,享寿五十岁,葬在大北门外银鱼岗”;三世祖母佟氏“生于十二月初八日亥时,终于二月十一日酉时,葬在大西竹”;三世继祖母葬在“小北狮球”,三世庶祖葬在“凤凰岗”;五世祖母关氏与五世祖同葬“小北小风三台岭”。由此可知,驻防八旗家谱对祖先原配、继室生卒年月和葬地都有详细记录。

(六)关于广州满族姓氏名字由满文向汉文化演变的记载

清初,满族八旗人都用本民族的满语命名,广州满族八旗最初“落广”时皆为满语命名,到了晚清时期,虽仍有满语命名,但已经人数不多。

《舒氏族谱》其始祖记载为“穆升额”,拉丁标示“musengge”,满语意思应该是“咱们的”;三世叔祖“特克慎”,拉丁标示“teksin”,满语意思应该是“平的、整齐的、直的”;四世祖“噶尔萨”,拉丁标志“garsa”,满语意思为“爽利的、麻利的、敏捷的”;五世祖“锡兰”,即“silan”,其满语意思为“细蓝布”。二世祖“七十八”也是满族的命名习惯。

《关氏家谱》其祖先二世“额图浑”(嘉庆三年安葬),“Etuhun”意思为“强壮的”。道光十九年安葬的三世“阿勒京阿”,“Algingga”意思为“知名的”。咸丰三年安葬的三世“阿木汤阿”,“Amtangga”意思为“美味的”。三世“阿尔金阿”,“Arkingga”意思为“有酒的”。三世“阿布汤阿”,“Abtangga”意思为“修剪的”。光绪二十一年安葬的四世“哈奇先”,“Habcihiyan”意思为“壮实的”。四世“哈初先”,“Hacuhiyan”意思为“鼐”。四世“哈奇先”,“Tacihiyan”意思为“教导、训诫、教养”。光绪乙未年去世的五世“恒清”,“hengkin”意思为“叩拜”。六世祖“音得贺”,“Indehe”意思为“疟疾”。光绪二十四年(1898)去世的六世“格得贺”,“Gedehun”意思为“睁圆的”。六世“得特贺”,“dethe”意思为“翎、羽毛”。

《文察氏谱单》记载的名字,如二世“和森布”应当是“hexenbu”。三世“扎克商阿”应当是“jak⁃sangga”,满语“红艳艳的”。四世“吉勒图堪”应当是“giltukan”,满语意思“俊美、清秀的”。“苏勒发堪”,“sulfakan”,满语意思“心胸开阔的、安然的、坦然的舒展的”。

家谱反映广州驻防八旗从“落广”第三世开始,即已经出现采用汉文命名与命字号的情况。

《舒氏族谱》自三世开始有满族名、兼有汉族字号和岭南汉族乳名。始祖、二世没有乳名,也没有字号。三世龙祥,乳名福,字云岚。兄弟特克慎,乳名禄;四世噶尔萨,乳名丫头,字时敏;五世锡兰,乳名连,字继庭;六世裕厚,乳名盛亨,字纯卿……。

《文察氏谱单》记载一世、二世祖在京师,没有乳名,但到了广东的“落广祖”就有乳名。三世“落广祖”“色克金泰”来广东时已经是成人,没有乳名,四世和森布的乳名“和尚”,五世扎克商阿的乳名“黑哥”,五世长子吉勒图堪的乳名“井源”、次子苏勒发堪乳名“阿米”。吉勒图堪的长子七世善兴,号庆云,乳名“跟顺”。次房七世善成,乳名“全顺”。扎布商阿长子吉勒图堪正室为满洲正白旗瓜勒佳氏,其为首任正白旗满洲协领文达之四女,乳名“和生”。吉勒图堪庶室陈氏,乳名“阿妹”。善兴的妻室那拉氏的乳名是“容根”,又名“阿弥”,妾徐佳氏,乳名“阿弟”。次房七世善丛,妻室斐佳氏,乳名“阿橹”。次房七世善成的妻室乳名是“吉祥”。长房八世长子炳勋,乳名“乐熙”,妻室那拉氏乳名“阿海”,妾唐佳氏,乳名“阿女”。

八旗家眷,即使是那拉氏或伊尔根觉罗氏也都有乳名,“阿”字结构的乳名具有广东地方特点,说明八旗子弟到南方很快就融入地方社会风俗。既使用满语多音节名字,又使用当地单音节的乳名,就是一种体现。

广州驻防满八旗子弟在有多音节名字时,都有岭南化的小名,到同治、光绪期间就变为单音节名字了,如文察氏到了第五世,名字就是简单的“善良”“善兴”“善恒”,六世“炳勋”“炳祥”,“善”和“炳”已成为范字。同治晚期,舒氏第六世时,舒家的名字就成了单音节的“多秀”、“裕厚”,光绪年间其七世祖就是“棠辉、宗鎏、義石(夭折)、宗鉴(病故)、宗伟、宗础、宗道”,该家族成员均有字号,名与字号都不是满族祖先所具备的。关氏在同治、光绪年间,即家族第七世后逐渐汉化,家族成员多用单音节名字,如“志斌,从浩、从耀、黑狗、阿苏、永茂、永盛”。

广州驻防满八旗采用汉文单音节命名后,便可以按照汉族传统范字排辈分。《傅氏家谱》记有家族辈分:“宗大而久,漠列显承,丕振家声,维懋乃德”,规定从十二代选用,居住台北的富察家族另列辈分“宗大而匡公,丕承世显容,启正志,肇中隆,应尚毓国松”。女儿也有自己的辈分。民国以后,广州驻防满八旗全部采用汉文单音节命名,范字排辈。

三、记录清末民初广州满族驻防八旗的政治处境与生存状况

(一)记载晚清广州八旗子弟接受近现代教育和就业基本状况

家谱所记人物参与的活动,反映出晚清广州驻防八旗的变化。到了晚清,随着近代国民教育的逐渐开展,驻防八旗教育和八旗子弟就业开始多元化,驻防八旗子弟开始进入知识界、军警界、商界等。

如《傅氏家谱》的第十一世:祥俊,武举。祥云,武举。祥珍,武举。祥康,戊子举人,庚戌科父子同榜,进士钦点,更部主政。祥聚,字星恒,五品衔花翎盐大使。柏涛,比贴式,生员协领。柏梁,文生员。柏山,举人,俄国毕业,主事法政,司法部佥事。柏钟,文生员。柏锐,花翎三品衔,郎中记名道,英国文科学士、工科毕业生,佩戴法、比、日本国五等宝星生员,充北京印刷局会办。柏茎,生员,北京同文馆学生。柏铭,委前锋校。从文举人、武举人、进士等科举再到外国留学,教育内容在转变。

第十二世:恩光,武举毕业生。恩重,小学毕业生。恩威,东洋警察学校毕业。恩熙,警察学士。宗尧,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恩武,留学英国、德国,北京电信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市电话局总工程师。恩铎,方言毕业生。庆丰,己酉岁贡,庚戌科父子同榜、进士钦点,江西即用知县。庆恩,武备毕业生,陆军第四标二营队官。庆成,方言毕业生。庆余,文生员,高等警察学校公造法政学校毕业生。

方言毕业生、方言馆及满族学堂是广州八旗子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清末,广州与京师一样,曾经于同治三年开设同文馆,在八旗子弟中招生,教授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傅氏家族子弟在此读书者较多,毕业后出洋的有:柏锐到英国,柏山到俄国,恩威到日本。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文馆改成译学馆,几个月后改两广方言馆,也叫方言馆,也有在同文馆学习的满族孩子同时在方言馆学习。傅氏家族的恩铎和庆成,都是方言馆毕业生。光绪三十一年,广州满族成立专门招收满族子弟的小学,光绪三十三年,又开设高等小学性质的广州八旗子弟学堂,傅氏家族十二世恩重毕业于该学堂。

《舒氏族谱》里记载五世祖锡兰的长子多秀曾经担任修职郎,其后裔没有交代,次子即六世祖裕厚于辛未年(1871)出生,有七子,长子棠辉壬辰年(光绪十八年)出生,毕业于医学校,授医学学士,民国期间曾任军医处长、医院院长,葬于贵州独山。三子和四子均年幼夭折。五子宗玮(光绪三十三年出生)医科学士,民国间为空军军医。六子宗础(光绪三十四年出生),上海沪江大学商科学士。七子宗道(宣统三年出生),上海圣约翰大学商科学士。七世“肇”字辈基本上出生于民国,该支老大肇璋,女性,生于民国元年。老二肇声生于民国三年,远东航空学校毕业。老三肇南,中山大学法科毕业,七世焕璋生于民国十九年,也受到良好教育。

广州满族家谱反映驻防八旗从科举到近代非科举教育的转变。清光绪朝,广州八旗驻防重视培养八旗军事人才,最早是科举,尤侧重武举,后来又建立同文馆,再后来同文馆改成译学馆。光绪年间,建立广东陆军学堂,据“《广州大事记》记载,张之洞设立广东陆师学堂”①宋其蕤编:《广州军事史》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第139页。,光绪十年(1884)在广州设立的黄埔水雷鱼雷局也具有军事学堂性质。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广州黄埔开设广东武备学堂,培养新式军队。光绪三十年(1904)在广州北横街成立“东随营将弁学堂”,设步、骑、炮、工、辎5个兵种的学兵营。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广州小北门北校场营房内创办“陆军医学堂”,同年改广东武备学堂为两广陆军中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立广东警学堂,宣统元年(1909)成立广东陆军讲武学堂②宋其蕤编:《广州军事史》下册,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2012年,第140页。,八旗子弟也到该校读书。

在《傅氏家谱》的记录中,不仅有八旗武装在军事上的变化,也有八旗子弟出国留学情况及驻防八旗子弟担任非驻防岗位的状况。例如,富察氏十二世的庆恩是武备毕业生,担任陆军第四标二营队官。十一世的柏锐,,担任北京印刷局会办。第十二世恩重标明小学毕业生,显示已脱离科举系列。恩威,东洋警察学校毕业,也不是科举入仕。恩熙是警察学士,不是武举秀才。恩武则留学英国、德国,成为清末民初北京电信总局总工程师、北京市电话局总工程师。庆余为文生员,又是高等警察学校公造法政学校学生。

《舒氏族谱》里的人物在晚清光绪年间纷纷就读军医学校、海军学校、商科学校,或学习法学专业等,从完全的八旗特色教育过渡到新式教育,职业也同样发生了变化,八旗子弟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岗位的历程,反映了清朝驻防八旗从弓箭刀矛军事兵器到新式洋枪军队建设的转变。

当然,上述广州满八旗子弟都出身于八旗官宦世家,而大多数普通八旗子弟在辛亥革命中失去八旗驻防岗位后流离失所,无法续写家谱,这也是现存广州驻防满八旗家谱中没有普通旗人家谱的主要原因。

(二)家谱反映了广州驻防八旗在辛亥革命中的选择

《傅氏家谱》记载祥康与广州驻防八旗和平易帜的关系。辛亥革命爆发,广州旗人称呼为“辛亥反正”,斯时羊城危机四伏,许多八旗子弟或者惶惑,或者准备出逃,或者准备打仗。傅氏家族的祥康与舒氏家族裕厚、傅启胜及汉军旗人张世杰、黄谦、门安朝开会协商,向驻防八旗子弟和家眷说明情况,决定脱离北京清政府,独立自治,当时政府会每月拨饷银七万三千元给驻防满汉八旗自行处理,广州驻防八旗宣告易帜。

《佟氏家谱》记载,由于惧怕革命党会对旗人开杀戒,“1911年佟家曾经与广州的满族人变卖家产准备乘马车集体返东北,后因广州的国民政府力劝而留下。”

《舒氏族谱》记载该家族人物裕厚,光绪朝人,八旗防御。武昌首义后,其和富察氏的祥康等满八旗及汉军代表与革命党谈判,召集省城各个社团召开“满汉融合”会议,号召驻防八旗兵丁和平易帜,接受共和及改编。广州革命党未对旗人动武,裕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舒宗鎏,裕厚儿子,曾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运动,1917年开始追随孙中山,曾担任国民党的海军舰长、海军陆战队华南支队司令。1926年作为海军代表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27年出任海军华南舰队司令,1933年参加“反蒋”活动,失败后与李济深、陈明枢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完颜氏家谱》记载该家族第七世汪玉泉(1891—1949)曾是清末八旗的“副甲兵”,后来加入八旗新军中的炮兵队,辛亥革命后,加入国民政府的军队。

(三)谱中涉及了“新”兵种

1.“藤甲兵”

《杨氏家谱》记载祖先为“藤甲兵”,广州驻防八旗兵并无藤甲兵,其他地方驻防八旗也未见“藤甲兵”。广州水师旗营主要都是汉军,但是水师营佐领中确实有满族人。“翰章阿,满洲镶白旗人,由前锋历擢水师左翼佐领”①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99页。,“敏泰,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四十八年,擢任水师右翼佐领”②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01页。。《驻粤八旗志》记载:

康熙二十年廷议于广州设立驻防八旗汉军兵三千名,镶黄旗、正白旗、正黄旗上三旗领催四十五名、马甲一千一百二十五名,另炮甲二十四名,弓匠十六名先来粤,康熙二十二年,正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红旗、镶蓝旗下五旗汉军领催、马甲一千八百七十五名后至,合前上三旗领催、马甲共三千名③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5页。。

至乾隆二十年,廷议裁广州驻防汉军兵之半,由京师拣选满八旗兵一千五百名携眷来广州。这里所见的兵种就是马甲、炮甲。乾隆十一年,增设水师旗营,“设立水师之始,职官均为汉军。乾隆二十一年,满汉兼驻,协领定为满缺,佐领满汉各一缺,防御满汉各一缺,骁骑校满汉各三缺”④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49页。,水师营的协领为满族人、佐领和防御由满汉各一人,骁骑校各三人,水师兵没有满族人。马匹在南方不好饲养且用处不大,故而部分马甲改步甲,这里包括八旗马甲改步甲,再后来水师营也改步军营,增加了步甲兵和副步甲,步甲兵组建步军营,“步军营以练习刀、矛、藤牌为先务”⑤马协弟主编、校对:《驻粤八旗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63页。。因此,部分驻防八旗马甲改步甲,操练藤甲,《杨氏家谱》里说的“藤甲”这个兵种与祖先之“骑射”,就有了不同。

2.“上甲喇和下甲喇”的八旗“建制”

甲喇是满语“jalan”,其意为“世、时代、一辈、一代、关节、队、植物的节”,甲喇是八旗组织,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五个甲喇是一个旗。在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里有“上甲喇”和“下甲喇”新建制。如《文察氏谱单》记载的三世祖扎布商阿,诰封武显将军、敕授武略骑尉、镶白旗下甲喇骁骑校。五世长子善兴由领催升本旗上甲喇骁骑校、升正蓝旗上甲喇防御。

3.洋操总巡

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因八旗军伍废弛,决定引入西方枪械组建八旗洋枪队,在满汉余丁内挑选850名,共1,200名成立洋枪队,称为“威捷选锋队”,后再增300名,定位中、左、右营,光绪七年再添200名,操洋操、用洋枪。“洋枪队”总巡就是管理洋操队的责任人。在广州驻防八旗的历史上,配置了“洋枪”的八旗新军,也叫“洋操兵”,到辛亥革命时又改称“巡防营”。《文察氏谱单》里的吉勒图堪“署理过洋操总巡,曾经钦加二品顶戴军机处记名掌理左右司关防,总理印务处,总管前锋营。”《傅氏家谱》记载,庆恩为“陆军第四标二营队官”,此时军队的建制显然与八旗的牛录、甲喇和固山已经不同。

综上所述,广州驻防八旗满族家谱记录“落广”以来近200年的家族史,弥足珍贵。但由于家谱修纂出于私家之手,受时代及客观条件限制,难免有遗漏、不实之处,诸如:《傅氏家谱》始祖额楚的真实身份有待考证;《关氏家谱》对乾隆年间来广州驻防满八旗的批次记载不准确;个别地方家谱中人物的职务和品级与官方资料记载有出入;有的历史事件记载不准确、书写不规范等。

但瑕不掩瑜,驻防八旗满族家谱不仅是八旗人驻防史的浓缩,也是岭南多民族文化的浓缩。家谱或谱书尽管简单,但对于研究清史、八旗驻防史、岭南满族历史文化都是一个可供参考的补充,也是研究岭南民俗文化的活化资料,应该引起更多重视。

猜你喜欢

八旗乳名家谱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什么是八旗?八旗盔甲是作战时穿的盔甲吗?
有趣的乳名
他们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却拥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乳名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乳名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清代八旗世家子弟的选官与家族任官问题初探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