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艺术性的思考
——以列宁灌输论为例
2021-11-25彭舸珺苏玉婷
彭舸珺 苏玉婷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30)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性认识,但更是一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一切行动纲领的向导,也是新时代理论灌输的主要内容,需要被积极适时地传导给广大民众。[1]我们要吸收借鉴列宁灌输论的有益精华,结合时代发展和本国国情对灌输方法进行多元化艺术性创新,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更具审美价值和人文关怀,从而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
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现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成为一门艺术越来越具有一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艺术虽隶属不同领域,却有着外延的相通性,都以人为核心,具有类似的表达方式或实施手段以及相似的作用功能和社会价值。[2]列宁灌输论的合理内核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会褪色变质,在今天仍旧有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在实践中探索列宁灌输论不同角度的艺术性运用,是在借鉴列宁灌输论原有观点的基础之上,赋予其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使思想政治理论的灌输适合国情和社情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教育活动的艺术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灌输”已不是过去单纯的“理论灌输”。虽然理论灌输依旧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先导环节,但是如何进行这种思想理论的灌输,使其显得贴近生活和实际,又充满感染力和实效性,首先必然离不开活动载体的艺术性运用。
理论学习是基础。理论学习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础,也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的艺术性,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各级组织单位应当积极响应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会议要求,开展一系列讲话、讲座、座谈来组织广大群众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便是最根本的灌输形式。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如果缺少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理论内容,就难以在理论支撑下开展相应的活动。
实践活动是重点。仅凭理论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受教育者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融入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自主地产生深入学习和积极外化的欲望。首先,创设活动平台,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在良好家风的践行与弘扬中,切实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为人民群众辛勤服务的过程中,体会“三严三实”的本质内涵;通过一系列的参观、展览、郊游、比赛等走向室外、走向社会的活动巩固和扩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效果。其次,教育活动应当讲求实效,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教育者在活动过程中必须遵循“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深入了解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参加活动,积极将灌输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要发挥活动载体强化理论灌输效果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具有吸引力的教育活动的开展,以活动艺术的运用创设耳濡目染的意境,辅之以教育者适时的帮助和引导,让受教育者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得到隐性的“灌输”。
只有以足够坚实的理论知识为基,以理论为行动的向导,配合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才能强化灌输效果,在理论和实践的平衡中艺术性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二、灌输与沟通相交融:运用情理相融的艺术
在灌输过程中,由于灌输客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他们的感性思维、社会阅历、实践经验、判断能力都有所不同,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区别,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灌输客体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情感表达与思想信息反映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特征的变化发展情况,将灌输与沟通相结合,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3]
晓之以理,以理服人是基础。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中的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方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灌输。在社会主义国家传导正确的思想意识离不开科学的灌输,这种灌输是便于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非强制性的重要方法论原则,是为了实现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真正结合。因此教育者要积极创新灌输形式,完善灌输内容,丰富灌输手段,使灌输方法的运用切合现实需要,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所要求的理论观点和价值观念传导给广大人民群众。
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是核心。情感艺术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效果最直接、最明显的方法艺术,因为情感是沟通交流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为了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要做到:其一,教育者在选用灌输的具体方式方法时,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和切实需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产生情感共鸣,在灌输过程中就灌输内容和受教育者的接受情况与受教育者积极沟通交流;其二,受教育者在灌输过程中要适时、及时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教育者双向互动、积极沟通;其三,在灌输的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合作统一,共同进步,发挥双向沟通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以情感艺术的运用内化理论灌输的效果,从而使显性的思想理论与隐性的情感熏陶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这里所说的沟通不是具体的一种方法,而是针对具有沟通功能的一切方法。教育者要注意适时创新和及时更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灌输方法,将沟通功能蕴含多种方法之中。只有在灌输过程中将理论灌输与情感沟通相结合,才能使所传导的理论与灌输客体的情感充分交融,达到灌输这一方法艺术性运用的效果。
三、专业与通俗相协调:运用语言表达的艺术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终究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成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的必备技能之一就是如何把握语言艺术,以语言艺术的运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和感染力,达到教育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4]
首先要增强语言可信度,即语言表达的专业性,使灌输内容更有说服力。一是教育者要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时代发展积极学习和探究新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教育者在灌输过程中要巧用案例,紧跟时政,尤其是对社会实例的运用,会使灌输过程更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三是当教育者遇到受教育者和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时要直面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积极采取各种方法答疑解惑,让受教育者尽可能全面清晰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在切实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灌输语言的认同和确信。
其次要提高语言可感性,即语言表达的通俗性,根据实际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式。语言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更应当学会通过语言来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增进彼此的认知和沟通。其一要灵活运用表扬、批评、宣讲、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探索如何使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完美契合,把语言变成增加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工具,而不是枯燥无味地说教;其二应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随机应变,对有抵触心理或思想状况存在问题的少数受教育者进行个别谈话,使灌输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三在灌输中无论讲授还是讲解都要尽量通俗易懂,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做到深入浅出,字字在理,详略得当,正反结合。
最后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的实效性。其一要紧跟时代步伐,贴合受众需求。在灌输论的运用中,要注意话语的前瞻性,不能脱离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际,也不能缺乏民主,要考虑到绝大多数受教育者的切实需求。其二要正确选择契机,积极灌输引导。要选择好灌输的时机:如舆情强烈时、重大事件和节日纪念日之时、思想理念有重要更新时,等等,而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新时代的起点之上,进行灌输教育势不可挡。其三要提前预备方案,做好总结评估。灌输的内容需要提前准备,反复斟酌,确保灌输理论的正确性和号召力,在把握准确时机的基础上,做到尊重受教育者,诚恳待人,随时把握和探讨灌输中出现的问题,并寻求积极有效的对策。灌输结束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估,为下一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量的积累。
四、传统与现代相接轨:运用网络新媒体的艺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网络新媒体已占据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媒体是指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群体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型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独特性、隐匿性的特点。新时代列宁灌输论必将以网络新媒体为依托,掌握网络新媒体的艺术性运用,将传统理论灌输与现代信息媒体结合起来,更好更快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畅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信息网络传播的渠道,建立主题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联系实际。各级党政机关、学校组织以及社会团体都应该建立自己的线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网络平台,如论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平台进行网络灌输,根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发展动向适时地发布和组织相应的网络实践活动,扩大灌输的受众面,增强灌输影响力,积极传播和弘扬新时代的正能量。同时灌输者要积极倾听广大民众的意见建议,以解决受众需求为目标,发挥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作用。
其次,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要合理利用网络,实现传统和现代的结合。若要进行网络灌输,首先要明确网络环境下我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灌输的目标、内容、实践活动和组织过程,使网络发挥其优势特点并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服务。在网络灌输的过程中要坚定政治方向,秉承教育目标,建立健全完整的网络监察机制,抑制不良信息的蔓延,有选择性地进行传导与教育。同时在重大事件发生时要注意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控制不良影响,积极转化使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在应用现代化的网络新媒体时要注意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在传统的宣传、讲授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改善。
最后,利用网络新媒体实施灌输教育始终要做到寓教于乐。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要积极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转化文字、语言形式的灌输内容,将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与灌输内容相结合,用生动有趣的音乐剧、广播剧、歌曲、影视片等来表现新时代的蓬勃发展[5],同时可以引进类似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网络课程并鼓励受教育者主动学习[6]。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应当积极参与艺术创作,以微电影、微课、微视频的形式来讲述和表现自己对于新时代思想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还原社会中正能量的故事事例,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精髓,增强全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自信,使广大民众在赞赏和沉醉于艺术作品的过程中自觉受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灌输,主动接受心灵的洗涤与净化,更加赞同和认可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成果。
五、结语
在灌输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灌输内容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要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外部灌输和内部的沟通引导相结合,正面灌输与侧面渗透相结合,环境感染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传统媒体与网络相结合,而提升方法运用的艺术性无疑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给予巨大的推力。在新时代通过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灌输”艺术性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如何艺术性地运用灌输方法并使其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是一个在实践中亟待完善丰富的过程,需要更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有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