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11-25胥俐君

现代交际 2021年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胥俐君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思想政治教育着重于“知、情、意、行”四个环节,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把课堂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收效甚微。本文探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

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学生参与度低,主动性差,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究其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学模式传统,思政教学教材不够完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内心难以真正提起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了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的参与度。

1.教学模式僵化,课堂缺乏“新鲜感”

大学思政课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价值观。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所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经济学、思想道德法等,其学科理论化、抽象化概念较多,知识点理解深度难以把控。而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仍然采用平铺概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难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髓,进而无法真正领悟思想意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也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1]例如,在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科目思想道德修养课堂中,教师在传授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时,对此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理论只照本宣科,圈画考试内容并要求学生背诵,以应对期末考试;课堂上学生毫无兴趣,或昏昏欲睡,或摆弄手机。学生对这种思想政治课堂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就无法发挥教育育人的作用。

2.教学内容泛化,教材选择不当

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被高度重视并赋予厚望,就高校思政课而言,却难承其重而出现空谈、夸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象。一些高校在选取教材时盲目从众,脱离受教育者的需求,泛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内容。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的系统知识内容的载体,教师要依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基本课程内容,联系社会现实,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不是灌输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味政治道德说教,那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2]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内容的选择,避免内容虚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是“百宝箱”,所传达的思想内容要有针对性;否则将导致概念模糊,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大学思政课形式化。华中科技大学为了更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了专题网课《深度中国》;前期针对课程名称、课程内容选择做了大量调研,结果表明,选择教学内容要具体化、专项化,并结合大学生对时政热点关注,不脱离受教育群众的需求,在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下,剖析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说明选对教学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大学生不愿上思政课的学习心态,提高大学生思政课堂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

3.师生互动较少,学生被动接受

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一堂成功的课,会让师生共同成长。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率。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上,问、答、思、做等是主要的互动元素,教师要科学安排课堂进度,使这些要素形成合理的组合,生动阐述抽象的思政理论概念,让学生自主思考其中涵盖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在情感和道德荣辱观上得到升华,也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大学思政课堂教学现状是,教师只讲自己关心的话题,学生则是处在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互动、不实践;教师一讲到底,降低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使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学生缺乏协作实践的兴致,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1.转化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模式

大学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信念正处于觉醒时期,大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避免教师填鸭式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路人和方向盘,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交叉教学,让大学生既是听众,又是主角,自由沟通讨论,平等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进而推动思想政治内容被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既入脑又入心。[3]教师要逐步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反思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的滞后性及局限性,从全新的视角审视教学模式,融合信息现代化技术展,实现“以数据读懂课堂”,努力构建“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的认真听讲,更应该在行为认知上与教师同步,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参与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能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而是要“学以致用”,将其与社会实践中的每一个生活体验和人生经历相结合,起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作用。

2.完善教学教材,使教学内容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教学环境也获得了相应的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整体发展局势较为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顽固型教学问题。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虽然趣味多样,课堂氛围表面看来也比较活跃,但教学效果却是“雨过地皮湿”,难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参与度、活跃度。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创新教学教材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新教材应该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教师要善用“活教材”对知识进行延伸教学,能依据现代课程标准,因势利导、与时俱进、高度利用课程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小学到大学均有开设,课程内容多有重复,所传授的理念显得空洞而无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守正创新,摒弃僵化的教学模式,对课本进行修订,并根据时代特征,选择相应的案例,辅助基本原理的理论概念、意义教授,让大学生学会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标准,对自己的行为和道德进行约束和选择。[4]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善于抓住国内外焦点话题,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剖析,进而解决问题,强化大学生对哲学思想真理的认知。例如,在讲授《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时,教师要结合现代发展现状指导大学生理解为什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梦想的途径,中国梦的本质是什么;结合“十三五”规划发展中的卓越成绩,抛砖引玉地给学生讲述中国梦的实质是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这样才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抬头率和教学效果。

3.大学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应该推陈出新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使命,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更需要与时俱进,以培育“不负韶华而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年轻人”。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的新期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方法也应推陈出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深入推进智慧教学方法,线上线下双师混合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例如,讲述土地革命时期农村思想教育发展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采用欣赏活动、语言传递、引导探究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的教学方法,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引导同学提出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在农村教育的作用”等问题,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该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促使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可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培育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有情感价值。

三、结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要传授知识理念,还要将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并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以实践和理论教育作铺垫,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实践全面融合一体教学模式。《学习时报》报道的关于思政教育重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的文章表明,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高校思政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场所,更是育人的关键课程。[5]只有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参与度,才能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为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德行统一,使学生情感和认知更上一层台阶,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抽象化的哲学思想运用于生活实践。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