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百年演进

2021-11-25

南都学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牛 田 盛

(南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在1941年延安整风中,毛泽东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1]第3卷,795故此,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马克思、恩格斯都反复强调其学说是方法不是教条,同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言,也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本文拟从方法论角度,逻辑再现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主要聚焦中国共产党数代领导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并总结其对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启示。

一、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主要方法

(一)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因素,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这里的马克思主义具体指的是何种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曾通俗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马克思主义”肯定是“活的”“香的”马克思主义。那么什么是毛泽东所说的“活的、香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死的”“臭的”马克思主义,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前者是“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后者是“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3]374。 二者的区分在于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是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只言片语”。前者使马克思主义充满生机活力,后者则扼杀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使其变成“死的”“臭的”马克思主义。

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贻害匪浅,几乎断送了中国革命事业。针对教条主义,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概念。毛泽东指出:“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理论与实际相联系。”[1]第3卷,820这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体就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唯物辩证法。毛泽东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应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首要一环。

(二)在认清中国近代社会和革命实践的特殊性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果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那么对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刻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根据。什么是中国具体实际?从唯物史观角度,中国具体实际最主要的是指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社会性质。因而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就是从中国的特殊社会性质出发。

毛泽东强调了认清中国社会性质的极端重要性在于,“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第2卷,633。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搞清楚中国社会性质。

为什么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就学理层面而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因此,对社会的认识和研究应从具体、特殊的社会实际出发,而不应从“一般社会实际”出发。毛泽东指出:“运动在发展中, 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 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1]第2卷,534因此“须随时去了解变化着的情况”[1]第3卷,791。 从现实经验角度,以王明为代表的“留苏派”,无视中国的特殊性,一味照抄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了莫大危害。不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中国革命就无法取得胜利。毛泽东不仅揭示了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的内涵和原因,而且指明了研究中国具体实际的主要方法。

第一,调查研究是了解中国实际的最基本方法。毛泽东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具有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最基础的知识。”[1]第3卷,789

第二,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方法。1959—1960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期间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各种事物都是适用的”[4]。借助矛盾分析法这一思维利器,毛泽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殊矛盾,揭示了其主要矛盾及本质特征,进而明确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毛泽东还将矛盾分析方法分解为“三部曲”: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第3卷,839

第三,阶级分析方法是分析中国阶级结构的主要方法。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近代中国特殊的阶级结构,为制定中国革命策略提供了可靠的国情依据。

第四,历史分析法。历史分析是毛泽东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方法。之所以要通过研究中国历史来研究中国国情,是因为中国的现在是由中国的历史演变而来。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1]第2卷,534

调查研究、矛盾分析、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法等都在毛泽东认识近代中国国情中起了极大作用,凭借这些科学分析方法,毛泽东读懂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为中国革命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三)在总结革命实践经验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还是衡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实现了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标识,因为只有经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用来指导实践。因此,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要“宣传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3]374。而要将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就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毛泽东透露我党成功的秘诀是“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5]。具体如何总结经验,毛泽东提出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二是要把成功经验和反面经验相结合。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但没有重蹈经验主义覆辙,是因为他坚持把经验不断地上升为理论。毛泽东思想中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正是对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正确总结。总之,总结经验是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四)在反对教条主义等错误思想倾向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党内思想观念而言,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受到“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对错误思潮的影响。毛泽东对“左”倾和右倾、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对错误思潮的批判主要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的。

有学者指出,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党内“左” 倾、右倾的判定,很大程度上是以共产国际的相关指示为标准的,结果对革命事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6]。毛泽东则以是否超越客观实际为标准对“左”倾、右倾加以判定,“什么叫‘左倾’?超过时代,超过当前的情况,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在斗争的问题上、在发生争论的问题上乱斗,这是‘左’,这个不好。落在时代的后面,落在当前情况的后面,缺乏斗争性,这是右,这个也不好”[7]第6卷,403。 毛泽东不仅界定了“左”倾和右倾,还深刻剖析了其产生的思想根源,并提出了“开展反对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的方法”[3]161。他指出:“从两方面反对党内的错误思想,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又一方面反对‘左’ 倾机会主义。”[1]第2卷,530

毛泽东还从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角度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一对错误思潮进行分析。教条主义主要表现为重理论轻具体实践,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教条主义者坚持从本本而不是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结果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敌。经验主义者则重实践而轻理论,并常常把个人狭隘经验视为普遍真理,因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障碍。因此,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开展斗争。鉴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教条主义比经验主义的危害更大,毛泽东不遗余力地开展了对教条主义的清算。首先,毛泽东从哲学高度,接连写了两本哲学名著《实践论》和《矛盾论》,对教条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予以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双重批判。其次,在实践中,毛泽东通过发动大规模整风促使全党实事求是精神的觉醒。毛泽东缘何发动延安整风,学界论说不一,甚至有“延安整风运动权力斗争论”的谬论。其实延安整风旨在思想启蒙。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要在党内发动一个启蒙运动,使我们同志的精神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蒙蔽中间解放出来。”[1]第3卷,827“大革命失败后, 我们党犯了洋教条的毛病, 现在开展反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整风运动, 同样是一个重大的启蒙工作。”[8]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次“启蒙运动”(又叫思想解放运动),延安整风运动极大促进了全党主体性意识和实事求是精神的觉醒。其次,毛泽东从思维角度指出,反对教条主义还须坚持独立思想,打倒奴隶思想。建设时期为了清算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毛泽东号召全党“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7]第7卷,380。

针对经验主义脱离理论的弊病,毛泽东所开出的药方则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要善于把实际经验提升到理论层面。

二、邓小平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主要方法

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接力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其主要方法如下。

(一)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精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与毛泽东强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强调的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9]126邓小平之所以提出“毛泽东思想精髓”说,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正是在邓小平提出的“要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等重大论断的启发下,才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此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9]382在“马克思主义精髓”说的指导下,邓小平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论断,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原创性理论,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突破性发展。

江泽民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髓”说,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10]。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精髓”说的指导下,江泽民也没有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有重要论断,且提出了“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等新论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胡锦涛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精髓”说,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精髓”说指导下,胡锦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创新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和社会理论的突破性发展。

(二)从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方法论角度看,毛泽东晚年之所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产生严重偏差,就是未能对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做出深入的调查研究,故而制定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严重受挫。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正确把握了建设时期中国的最基本国情和最重要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遂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邓小平对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特殊性的科学把握,主要体现在对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上。就时代主题而言,邓小平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观,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国内、国际战略提供了重大时代依据。就基本国情而言,邓小平延续了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并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11]252。邓小平对建设时期中国实践的特殊性的科学把握,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建设新情况、新问题和主要任务的把握上。那么什么是建设时期最重要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主要任务呢?邓小平指出:“当然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或者像我在前面说的,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9]179如何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主要任务呢?邓小平指出,就是要坚持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来研究和解决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问题。

江泽民对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的科学认知主要体现在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深刻把握上。就时代主题而言,江泽民提出,世界格局呈现“三个总体与三个局部”(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就世界格局而言,世界正发生并呈现出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科学技术信息化等三大变化。江泽民指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12]28“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两重性……如果没有正确的对策就会落入更加不利的地位。”[12]28世情的另一重大变化就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江泽民明确指出,要深刻认识和吸取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执政时间越长,越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就国情而言,中国社会产生了“四个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就党情而言,发生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从领导计划经济的党向领导市场经济的党的两大转变。江泽民指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现实问题。只有正确回答了这些问题,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向前推进”[12]1-2。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的深刻把握是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客观依据。

胡锦涛对建设时期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的科学把握同样体现在对21世纪初中国基本国情和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的把握上。就基本国情而言,党的十七大报告作出“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的论断。就中国的发展问题而言,胡锦涛做出 “两个前所未有”的论断——中国发展成就巨大机遇前所未有、中国发展问题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并分析由此产生的“三大不协调”即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及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新问题。特别是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发,促使胡锦涛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总之,对中国突出发展问题的深刻认识是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三)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总结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成功秘诀,也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成功秘诀。

邓小平总结经验的方法是把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相结合。就历史经验而言,邓小平主要总结了从1956—1966年和1966—1976年这两个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11]266此外,邓小平还总结了原苏东国家在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就现实经验来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这两项最为重要的改革,都是来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邓小平及时地发现并总结了这些源于农民的首创经验。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11]382“乡镇企业容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的创造。”[11]252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主题,江泽民主要总结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经验。首先,他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其次,江泽民还积极总结苏联和东欧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江泽民多次强调要“认真分析这些政党的兴衰, 加以借鉴,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很有意义”[12]72。 此外,江泽民还重视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江泽民基于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经验总结,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兴衰成败教训, 并加以提炼和升华而形成的。

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胡锦涛主要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教训。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首先,胡锦涛深入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功实践经验,将其概括为“十个结合”[13]。其次,胡锦涛还充分借鉴了国外发展经验。譬如,胡锦涛就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指出:“在1000美元—3000美元的发展关键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些地区如东亚顺利发展;另一些地区如拉美地区出现麻烦。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14]此外,胡锦涛还总结了战胜“非典”疫情的重要经验。针对“非典”疫情肆虐造成的严重损失,胡锦涛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胡锦涛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四)从批判“左”、右错误倾向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通过反对“左”倾、右倾、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依旧受到“左”、右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因此,仍需要通过批判各种错误思潮来保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

邓小平所面对的错误思潮主要是“左”和右两种错误思想。邓小平对“左”和右的划分主要以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标准的。“左”反对改革开放,甚至企图用“阶级斗争为纲”影响和冲击经济建设中心地位。从改革开放伊始“左”的错误论者就一直挑起关于改革姓“社”姓“资”的争论,质疑、否定改革。右的表现则是否定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另一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针对少数人歪曲“解放思想”,散布反对毛泽东思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取消党的领导等右倾言论,邓小平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讲话,首次明确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9]164-165。右的错误思想实质在于全盘西化,在于搞资本主义。邓小平指出:“所谓右的干扰,就是要全盘西化,不是坚持社会主义,而是把中国引导到资本主义。”[11]225

如何反对“左”和右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提出全面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所谓全面论就是“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所谓重点论,就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哪一种错误倾向居于主导地位就主要反对那种倾向。所以,当20世纪90年代初“左”倾思想一度居于错误思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改革推进时,邓小平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1]395。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对青年人来说,右的东西值得警惕。”[11]229

作为姓“社”姓“资”之争的延续,姓“公”姓“私”之争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困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障碍。姓“公”姓“私”之争实质是 “左”的思想在新时期的主要表现,“左”倾主义者甚至通过散布四份“万言书”的新招数屡屡掀起思想论争,严重干扰改革。针对 “左”的思想干扰,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报告和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继承并丰富了邓小平关于“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重要判断[15]。

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从之前的“左”右“两军对垒”转变为90年代末的“左”右、民族主义“三足鼎立”,再到新世纪的“左”、右、民族主义、新儒家、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的“众声喧哗”,但胡锦涛依然坚持了以往防“左”反右的思想战线斗争方法,具体体现于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强调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既反‘左’)、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又反右)”。此外,胡锦涛还继承了邓小平关于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重要判断,体现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均维持了“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表述。

简言之,邓小平等中国党的主要领导人通过反“左”防右,有力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由此也保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三、习近平在新时代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

(一)从复兴马克思主义中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背景下,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清晰地向国人发出了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信号。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对于之前相对抽象的“立场、观点、方法”说和相对简约的“精髓”说,习近平更侧重于针对性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原理,包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和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等等[16]。习近平之所以强调要选择性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上述具体原理,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理论需求。因此,基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理论需求,把马克思主义中相关基本原理中国化,是习近平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方法之一。

(二)从科学把握21世纪中国实际的变与不变中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习近平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7]11。就其的变的一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11。就其不变的一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7]12。在将“变”的主要矛盾和“不变”的初级阶段的统一中把握21世纪中国实际与实践的特殊性,是习近平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要方法。

(三)在总结各个时段的历史经验中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结经验是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成功秘诀,是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不二法宝,也是习近平在新时代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之道。

通过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实践经验,习近平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例如,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实践经验提炼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的实践经验概括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新发展理念,基于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基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经验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目标,等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从总体上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经验和十大历史性成就,并将之提升为“十四个坚持”。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也是对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有学者指出,“八个明确” 和“十四个坚持”的形成,还是习近平总结改革开放近40年实践经验的结果。诸如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法治发展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精准扶贫方略等的提出,都是基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此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重大论断,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建经验得出的结论。

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习近平贯通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习近平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9]111-112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对立起来的错误倾向,习近平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20]22-23

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经验,习近平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大论断,从而贯通了党史,因为这一初心和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全部实践中。

通过对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17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反思和经验总结,习近平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目标,贯通了近现代中国和当代中国历史。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36

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反思,习近平贯通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源头可一直追溯到早在500 年前的空想社会主义。

通过总结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智慧,习近平将传统与现代统一起来,提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概念。习近平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1]文化自信缘何重要?因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2]。习近平还强调要从中国古代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23]。

总之,从短时段来看,习近平分别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后5年来、改革开放近40年来以及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从中、长时段而言,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经验、中华民族近现代170多年的斗争经验、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经验以及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智慧和治国理政经验等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赖以汲取的经验宝库。

(四)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多种错误思潮中赓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不惟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受到“左”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倾向的干扰,而且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同样受到“左”、右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即便是到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然受到各种错误思潮的袭扰,因此,依然有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之需要。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要面对的错误思潮更加复杂多样。从2010年起,人民论坛开始对当年国际国内社会思潮进行研判分析,迄今为止共梳理出的重大社会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足有三十余个。 其中,“左”与右的干扰仍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面临的主要错误思想干扰。针对21世纪以来关于国企改革的“左”右之争(左派主张国有化,新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又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既超越了“左”倾企图恢复传统国有企业发展的思路,也超越了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去国有化”的思路。同样,针对21世纪以来“左”右的宪政之争(“左”派反对“宪政”,右派则主张西方式宪政),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走依法治国道路,既反对“左”,也反对右。之后,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同样体现了既反“左”又反右的方法。

针对大陆新儒家的“儒家道统合法性”论断,习近平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来自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而不是对儒家道统的认同。而针对大陆新儒家的文化民族主义现代化方案,习近平强调,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因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20]156。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重视儒学,因为“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4]。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化儒家而不是儒家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对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160,绝不能走儒化中国的道路。

针对民族主义狭隘、封闭的现代化路向观,习近平指出,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胸襟的现代化道路。针对民族主义片面夸大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威胁论的现代化问题观,习近平指出,要辩证看待对外开放中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遇到过风浪,但我们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这是正确的战略抉择”[25]。因此,一方面,在全球化中要捍卫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26]。针对民族主义封闭保守的现代化方案,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27]

习近平多次严厉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大力渲染激进主义和革命的“弊病”,旨在将革命与现代化割裂,否定革命,颂扬改良;肆意夸大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挫折与失误,否定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对此,习近平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19]113习近平不仅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和实质,还指明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路径,即坚持以唯物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针对历史虚无主义依仗后现代主义“碎片化”“片段化”的历史观对党史、国史进行大肆否定,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唯物史观,坚持全面看待历史、注重历史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发展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探索史,这些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28]

总之,习近平通过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有力地保证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的百年演进,给我们今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如下方法论启示。

一是要从对马克思主义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无论毛泽东提出的“立场、观点、方法”还是邓小平强调的“精髓”,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工具性,决不可像教条主义那样将马克思主义神秘化,而是要将其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就是要做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毛泽东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 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7]第8卷,263-264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就缘于其能够将马克思主义融会贯通。傅雷家书里曾这样描述毛泽东的一次讲话,“他的马克思主义是到了化境的,随手拈来,都成妙谛”[29]。借用海德格尔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现成“在手”的工具,仅供拿在手中把玩的,而是需要“上手”的——即只有在使用者得心应手使用时才成为真正的工具。同样,马克思主义只有在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利器。

二是要牢牢把握21世纪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在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谓把握21世纪中国社会和实践的特殊性,就是要辩证看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变”与“不变”,就是要坚持矛盾分析法,深刻地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此外,认清国情还需坚持历史分析法,要深刻地把握中国历史,其重点是学习“四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做到鉴史知今。由于中国实际一直在变化,会不断出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因此,还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是要善于在不断总结新经验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结经验是各个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的法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这些新问题则必然会产生新经验,为此,就要不断总结新经验,形成新理论,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四是要在自觉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同各种错误思想倾向斗争的百年历程。中国革命、建设各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均受到“左”、右等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在当前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其他社会思潮多元并存的意识形态格局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勇于发声,不仅要坚持反“左”、反右两条战线的思想斗争,而且要重点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十五届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暨2021年浙江省马克思主义学会年会圆满召开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早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