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恩情永不忘
2021-11-25刘昌海
文_阮 超 图_刘昌海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出生在红安革命老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小,我便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中成长,受到“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浓郁熏陶,接受“义勇军进行曲”的严正洗礼。从懵懂无知的小学生到激情飞扬的企业职工,从服务发展的工商干部到驻守一线的市场主体勤务员,从精准扶贫的小康工作队队长到蹲村驻守的疫情防控守岗员,无论身处什么环境,无论身处什么岗位,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党的光辉时刻照耀着我、指引着我。回首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党的百岁生日之际,我要用我38年的工作实践、四次角色转换来歌颂伟大祖国,歌颂伟大的党。
有一种精神叫“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1983年9月6日,经过多年的刻苦攻读,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并在党中央政策的关怀下和党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有幸加入到红安县机械配件厂,从事机械车工工作,成为一名企业工人。我深知,机械制造业对发展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大作用,为此不遗余力。
进厂后,我主动克服自己基础差、底子薄、能力弱的缺点,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坚守、特别能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事无巨细,样样都干。从图纸到螺丝钉、从方法到步骤、从安全到效能,我不懂就问,虚心向师傅请教。师傅告诫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韧劲,从事机械车工工作更是如此。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在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立足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线工作中。拆装配件、检修设备、机械维护、图纸设计,什么工作需要我我就做什么、什么工作不会我就学习什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工作在一线、学习在一线、奉献在一线,竭尽全力服务企业发展。
有一项追求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88年7月1日,在党的67岁生日之际,我被调入红安县工商局八里湾镇工商所,从事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成为一名工商干部。作为一名一线工商执法人员,我始终牢记党的嘱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警醒自己作为一名党员所担负的岗位职责,把心思集中在“思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坚决不做敷衍塞责之事、坚决不干蜻蜓点水之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和真抓实干的昂扬斗志,尽心尽力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我先后服务过八里湾、觅儿寺、华家河等多个乡镇一线,不论身在何地都始终紧扣部门职能、紧贴地方实际、紧守权责戒尺,有理有序有据有法地开展工商执法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执法环境,变简单的“收、查、扣、罚”为“说、劝、商、帮”,工作重心由过去的收费罚款型转为监管执法、服务发展型,融行政指导与监管执法为一体,帮助市场主体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构建融洽的工商监督互动关系,让“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在基层一线熠熠生辉,绽放出夺目光芒。
有一份责任叫“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2019年5月25日,根据党中央精准扶贫工作文件精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红安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主动向县局领导请战,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成为驻八里湾镇小金山村工作队队长。作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我始终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牢把握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持续聚焦“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八里湾镇小金山村位于红安县东南麓,距红安县城38公里,全村下辖13个村民小组,438户,15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25户327人,全村人多田少、居住分散、产业匮乏,还是当年全县的“软、弱、涣、散”村。到任后,我积极主动与村两委干部协商谋划,坚决按照党中央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在经过走访调查之后,我结合小金山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因户施策、因人试策、环境整治”的脱贫工作方案。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村成立种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吸纳78户贫困户入社合股经营,每户增收1.3万元,引领带动贫困户自主创业69户,壮大村集体经济9.8万元。修建当家塘3口,硬化通组便民小道7.8公里,新建厕所6座,新建文化广场2个,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在2020年度全镇的脱贫攻坚考核工作中名列前茅,实现了全村125户327人全部脱贫。
有一丝情怀叫“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祖国大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全国民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纷纷加入抗疫阵营,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党员始终在一线冲锋陷阵。
2020年2月2日,根据红安县防疫指挥部的统一工作部署,我迅速投入到抗疫工作第一线。疫情防控期间,我日夜奋战、靠前指挥,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要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承担各项工作任务,把疫情防控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81岁的老母亲身患食管癌住院治疗,直至去世一直是妻子和妹妹陪伴左右。作为长子的我,可能会背上“不孝之子”的名声,但面对人类罕见的疫情,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我也坚信,身在天堂的母亲一定会支持儿子的选择、赞赏儿子的决定。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从企业工人到工商干部到扶贫工作队长再到疫情防控守岗员,我始终在党的光辉下茁壮成长。无论是战疫情、抗洪水,还是应对贸易摩擦,我们伟大的祖国始终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不懈奋斗。五千多年的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而不倒、濒临绝境而不亡,反而愈发强大,答案就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