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

2021-11-25董玉坤

政工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现代战争适应能力战场

董玉坤

现代战争较之以往更加紧张、激烈、残酷,这要求参战官兵不仅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过硬的军事本领、优良的战斗作风、强健的身体条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

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对于确保打赢现代战争、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官兵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保打赢现代战争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化武器的广泛使用,现代战争呈现作战行动突发性强、战争节奏显著变快、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时空界限趋于模糊等特点。全方位、高精度、大强度的军事打击,使每名参战官兵随时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严峻考验;同时,持续不断的心理攻击也会对官兵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使其身心紧张、压力剧增,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导致部队整体战斗力下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官兵的心理素质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提高官兵的战场心理适应能力就成为确保打赢现代战争的迫切需要。

(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习主席强调:“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可以说,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我们在战略上就越主动,越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未来战争不可预知,但未来战争的特点规律及制胜机理却是可以探寻的。增强官兵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为了扎实抓好军事斗争准备,就要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让官兵在非战争环境中体验到近似实战环境的心理刺激,从而不断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和战场心理适应能力,以此提升部队战斗力。

(三)提高官兵综合素质的务实举措。战场心理适应能力作为官兵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官兵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从客观上来说,我军已经多年不打仗了,官兵对实际战场缺乏直观的心理感受。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很可能就会成为影响官兵综合素质的阿喀琉斯之踵,变成官兵综合素质木桶构成中最短的那块板。因此,为全面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必须不断提高官兵的战场心理适应能力。

二、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基本要求

深刻理解和把握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基本内涵,是有针对性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前提基础。

(一)战场心理耐受能力。战场心理耐受能力,是指官兵在战场上能够承受作战中面临的困难、危险和挫折的能力。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使用,使得现代战争作战打击的精确性提高作战行动的残酷性加大。如果官兵心理耐受能力比较弱,遇到困难、危险和挫折往往就会退缩不前、丧失斗志,就会放弃抵抗、不战而败。因此,面对残酷的作战行动,官兵必须具有很强的心理耐受能力,具体的就是要具有较强的承受强烈刺激能力、忍受心理疲劳能力、抵抗心理恐惧能力、抵消震撼影响能力。

(二)战场心理稳定能力。战场心理稳定能力,是指官兵在战场上能够有效控制自己情绪情感,使其稳定在一定范围的能力。在大量使用信息系统的今天,战争的作战节奏明显加快,作战强度显著加大,对抗性也更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参战官兵心理素质不够稳定,就很容易出现诸如恐惧焦虑、惊慌失措、心情郁闷、不知所为等消极情绪。因此,在激烈的对抗中,官兵必须有较强的心理稳定能力,即使作战形势对己方不利,也要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情感,沉着冷静、处变不惊,只有这样才能在逆境中积极寻求制胜的对策。

(三)战场心理恢复能力。战场心理恢复能力,是指官兵在出现心理应激的情况下,能够迅速调整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能力。各种新装备、新武器和声、光、电等技术的使用,高温、高湿、高噪等恶劣战场环境的影响,朝夕相处战友的突然牺牲,再加上敌人有针对性的心理攻击,都可能会使官兵出现一定的战场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疲劳、失眠、反应迟钝、思维迟缓等不良心理体验,严重的甚至会丧失作战能力,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面临突如其来的心理应激,官兵必须具有较强的心理恢复能力,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三、提高官兵战场心理适应能力的主要路径

官兵良好的战场心理适应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心理教育中强化、在艰苦的心理训练中锻造、在科学的心理防护中维持。

(一)认真开展心理教育,打牢官兵战场心理认知基础。要想使官兵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处变不惊,就必须在平时开展扎实而有针对性的心理知识学习教育,从而使官兵奠定良好的心理认知基础,做到预有准备。一是抓好心理健康常识教育。使官兵了解军人心理健康与标准、心理适应与发展等,真正知道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从而能够正确地观察、分析、评价自己的心理状态,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出现“出了问题不知道,知道了不愿说”的现象。二是分析战时不良心理状态。通过汇总梳理战时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如认知上会出现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应变力降低、思维抑制迟缓等情况,情绪上会出现过度紧张、战时恐惧、无能为力感、莫名沮丧等情况,意志上会出现畏缩不前、轻举妄动、意志动摇、失去控制能力等情况,并告知应对各种情况的对策,使官兵在战前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从而避免因缺乏对战场意外情况的心理准备,引发强烈心理波动,提高战时心理稳定性。

(二)扎实搞好心理训练,提升官兵战场心理素质水平。高强度、复杂性的心理训练,是练就过硬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的重要平台。一是在实战化训练中强化。通过把练兵环境设艰苦、设残酷、设复杂,让官兵不断在近似实战的恶劣环境中训练指挥协同、操作武器装备、处置复杂情况,亲身体会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心理状况和情绪体验,积累实战化应对经验。二是在模拟训练中体验。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心理适应能力训练中,通过高科技手段生成逼真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虚拟环境,借助特定输入输出设备与虚拟世界中物体进行交互,使官兵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并置身其中练就过硬的心理适应能力。三是在演习演练对抗中历练。利用现有条件组建武器装备相对精良的蓝军部队,组织部队成批次、成建制、无底案地轮流与其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实兵实弹对抗性演习演练,切实使官兵在超预想、超负荷、超强度的反复摔打磨练中,锤炼坚毅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高度注重心理防护,降低官兵战场心理应激反应。未来战争越来越紧张与残酷,官兵的精神和心理可能会遭受异常的摧残和迫害。因此,必须采取自调和他调双管齐下的举措,做好官兵心理防护,降低其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一是掌握战时心理调适技巧。面对战时巨大心理压力和各种突发情况,教给官兵一些简单易行而行之有效的战时心理调适技巧。比如,可采取肌肉渐进性放松、深呼吸放松等技巧,松弛紧张神经,减轻精神压力;可运用语言暗示、行为暗示等技巧,营造向上氛围,培养积极心态;可安排狂扁敌人拳击训练、放声大喊大哭等技巧,宣泄不良情绪,调整心理状态。二是健全战时心理救助体系。可设置战时三级心理救助体系:一级救助以营连为单位进行,由经过心理培训的政治干部负责,及时发现心理隐患,组织战时心理调适,加强“一对一”心理帮扶,使广大官兵能够在战时感受到心理支持和帮助;二级救助以旅团为单位进行,由心理医生或军医负责,对一级机构报送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系统脱敏、深度放松等心理干预处理,对本级无法处理的患者及时报送三级救助机构;三级救助主要以医院为单位组织实施,为维护官兵心理健康,防止不良心理蔓延,采取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猜你喜欢

现代战争适应能力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电影中对爱国主义主题渲染的新方式——以中美现代战争电影为例
初中生拖延行为与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研究
高职生社会适应能力调查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
小心背后杀手
现代战争形态的嬗变与战略发展——本刊记者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