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教九团”,为湘西教育注入新活力

2021-11-25

文史博览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教湘西教师

抗日战争中,沦陷区安徽、上海、江苏等地部分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安徽省教师战地服务团”,于1938 年8月由湖南常德迁来所里镇(今湖南吉首市老城区)后,初在悦来旅社楼上办公,后迁东正街“义丰吉”处。次年春,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将其改名为“教育部战地中小学教师第九服务团”,简称“战教九团”。

“战教九团”首任团长杨廉,总干事程象浚,团务委员若干人,团员以安徽籍教师为主,其他来自江西、浙江、河北、上海、北平(北京)等省市。杨廉调重庆后,团长由邵华兼任,下设秘书室,秘书韩均衡,团务委员时绍五、王壮奇、高锡福、樊德荫、黄公赫、濮德超,团员达400 人至500 人。

团部下设四个组:中教组负责中学教师的推荐,组长时绍五;义教组负责小学义务教育和师资安排,组长王壮奇;社教组负责社会教育及宣传,组长高锡福;总务组负责往来经费及后勤工作,组长樊德荫。团员由团部推荐,分散于乾城、永绥(今花垣县)、凤凰、麻阳、沅陵、泸溪、保靖、芷江及四川省秀山等各县,开展教育服务工作。由于饱受离乡背井的战乱之苦,“战教九团”成员工作十分勤奋,加上文化素质很高,深受湘西人民欢迎。

中学教师,除国立八中有少量安排外,其余为屯中(后改为湖南省立十三中)、特师(后改省立九师)、茶师及部分县中所聘用。在国立八中任教的国文教员杨铸秋、鲍哲文,本身就是大学教授或讲师,其他受聘于屯中、特师的老师,多任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课程,教学时深入浅出,学生视野大开。国立八中初女部语文教员张金帆和音乐教员张中之兼任十三中课程,两人结合乾城县乡土情况和内迁青年学生的思想情感,创作了大量抒发流亡之苦、家国之情的歌曲,如《万溶江》《梦江南》《秋在湘西》《潕水之歌》等,这些歌曲不但在乾城县各中小学广泛流行,还在四川、贵州、广西等地的校园中传唱。

义教组的小学教师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他们以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立足,由团部推荐到湘西各县任教:进入乾城县乾州、所里、河溪、良章等乡镇中心完小以及鸦溪、兔岩、喜鹊营、三岔坪等地保小工作的教师,均受到当地家长的赞扬。1939 年县模小(今吉首市八小)20 名教员有9 人来自“战教九团”;1942 年,乾城县教师182 人中安徽籍71 人,占总数的39%,其他江苏、浙江、河北、江西、上海、北平等省市教师9 人,占5%。

这些流亡教师不但教学水平高,而且工作勤奋,勇于吃苦,他们为了宣传抗日,除正常教学外,还与本地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街头宣传,在墟场定期表演文艺节目,为伤病员慰问演出。“战教九团”教师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民族友谊。良章乡喜鹊营的安徽籍女教师柳亦民与土家族某老宿儒诗文唱和,互相敬重,广为传扬。河溪乡(今河溪镇)某土家山寨保小全校仅3 名学生,但安徽籍教师张鸣球每天照样奉行上课下课的常规,课堂秩序井然,受到县长邵鸿镳的通报表彰。

“战教九团”教师不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湘西教育事业,还对帮助和提高当地教师的文化和业务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1942 年、1943年,省立九师(今吉大师范学院)附设国民教育师资短训班,承担讲课任务的就是这些教师。1943 年7 月,乾城县自办短训班,他们仍然是主要的教员,其中国语课由安徽籍教师张克圣主讲,并引进了注音符号。其他各科教学法的传授,均使本县受训人员获益匪浅。

除了推荐至地方学校任教外,“战教九团”的教师还有一部分留办抗战难童小学,设乾城县境内的有所里、鸦溪、河溪和乾州田坪抗战难童小学。这些学校都办得很好,教师全身心地从教,学生刻苦地学习,加上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当地穷苦人家子女也争相进入抗战难童小学就读。

外籍教师的进入,给湘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教学有方,生动活泼,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们除利用课余举办各种报刊和手工艺品的展览外,还引进了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体育活动与竞技技术,校风和学风为之一新,为湘西的近代教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战教九团”第三大组的工作主要是围绕抗战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他们深入城乡,书写宣传抗日救亡的标语,画抗战壁画等。组以下设四个社教队:社教一队活动于所里、马颈坳等地,社教二队活动于乾州、鸦溪,社教三队设河溪,社教四队设四川省秀山县城;社教组设直属的话剧团、京剧团和歌咏队各一个。话剧团和国立八中的剧团分别演出话剧《雷雨》 《日出》《鸽子姑娘》 《家》等多幕剧,京剧团上演《打渔杀家》《四郎探母》《空城计》等传统剧目。

为了增强城乡各族同胞的抗战意识,社教队深入各乡帮助办社会教育,一方面组织民众识字,一方面向他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为使本团成员了解湘西各县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等乡土民情概况,国立八中校长兼“战教九团”团长邵华组织人力深入湘西各个村寨,踏遍湘西山山水水进行调查研究,并于1939 年12 月编辑出版了《湘西乡土调查汇编》一书。

与湘西社会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以上三个组,至于总务组,主要是理财,主管团员薪水发放及团部后勤工作,社会活动不多,详情鲜为人知。

“战教九团”在乾城县艰苦耕耘了近8 年,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其历史任务也告完成。1945 年11 月,皖苏师生返归原籍,“战教九团”成员也随之陆续回乡。

猜你喜欢

社教湘西教师
最美教师
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湘西 国画
与诸子湘西游
圆我教师梦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