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沦陷后美国宗教团体关于受损财产交涉的函件一组*
2021-11-25高天舒
高天舒 李 玉 译
一、美国驻上海总领馆与南京大使馆及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就其财产受损问题的通信
上海
1938年6月13日
南京
美国驻华大使馆三等秘书
阿利森先生(1)三等秘书阿利森(John Moore Allison)1938年1月返回南京,负责南京美国大使馆的日常工作,其继任者为史密斯(R.L. Smyth)。:
兹奉上一封1938年5月29日由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牧师弗兰克·奈特(Frank B. Knight)发自奉天的信函,内容是希望了解目前安息日会在南京的房产及家具情况的,烦请查收。
谨致问候
美国总领事馆
弗兰克·洛克哈特(F.P. Lockhart)
附件:奈特牧师信函副本
奉天
1938年5月29日
上海
美国总领事馆
先生们:
大约两个月前,我收到了美国驻南京大使馆的信函,信中描述了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位于南京高楼门20号的房产状况,认为有人对大院进行了劫掠,但并没有提及损失情况。
在你们方便时,是否可以询问他们下列两三件物品的情况:中间那栋房子楼上左前方的房间内,位于楼梯上方壁橱里的收音机及收藏在楼下门厅的冰箱、床和床垫。我不清楚现在能否去南京,也不清楚是否有机会将这些东西运出南京,但无论你们能提供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感激不尽。
如果南京领事馆(大使馆)方便将这些物品的情况告知我们,我们将非常感谢。我们这里十分需要这些物品,但目前还不知道在南京的这些物品是否还属于我们。
提前感谢你能提供的任何信息。
谨致问候
弗兰克·奈特
1938年6月13日
(伪)满洲国
奉天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满洲联合传教团
弗兰克·奈特牧师:
你于1938年5月29日所写的询问有关你们教会在南京的财产状况,以及是否可以将那里的一些家具运走的信函已收到。
你的信函已经转交驻南京美国大使馆处理。
美国总领事
弗兰克·洛克哈特
南京
1938年6月18日
上海
美国总领事
弗兰克·洛克哈特先生:
参见你的1938年6月13日的信函以及所附1938年5月29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弗兰克·奈特牧师在奉天所写询问其教会在南京所留家具情况的信函副本,现将本使馆答复奈特牧师的回函副本发给您。
谨致问候
大使馆三等秘书
约翰·阿利森(代表大使)
附件:美国大使馆三等秘书阿利森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牧师奈特函
南京
1938年6月18日
(伪)满洲国
奉天 第29纬路57号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满洲联合传教团
弗兰克·奈特牧师: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转送的你的1938年5月29日的信函副本已收悉,信中你询问你们在南京教会房产里的收音机、冰箱、寝具和床垫的情况。
大使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去了那里,并查看了中间那栋房屋。他在楼下门厅发现了一个用木板包装的冰箱和一些弹簧,还在楼下门厅发现了一个木板箱,估计这是用来装寝具的,但目前已经被打开,里面空空如也。您所询问的收音机也没有找到,那里的看门人说他也没见到过。在楼上的房间里发现了一张床,床上有床垫。
目前看来,似乎无法将这些物品运出南京,因为长江上普通货物的航运尚未恢复,而到上海的铁路运输不受理一般货物。
你信中说,不清楚你们是否有可能前往南京去。(南京)大使馆目前还无法向你承诺可以与日本当局达成让你们返回南京的协定,但目前已有许多原本住在南京的其他教会的美国人已通过上海日本当局发放的“通行证”回到了这里。这说明你们的返回并非毫无可能。
如果需要我们提供其他帮助,请尽管联系。
谨致问候
阿利森(代表大使)
大使馆三等秘书
南京
1938年8月30日
上海
美国总领事
弗兰克·洛克哈特先生:
按照要求,附件中发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信函,已经发给了该教会在上海的代表。该信函的副本见附件,供总领事馆参考和存档。
鉴于其他美国教会已能派代表前往南京,以调查他们的财产状况,并采取一些必要的保护措施。我们相信总领事馆也希望向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提出建议,为了教会的财产,也可做类似的安排。
当然,本馆将会竭尽全力确保美国财产的安全。不过可能的话,我们希望,对美国财产被中国人侵害的案例应尽量避免向当地日本当局寻求帮助。我们认为,如果负责任的美国人能定期去南京代表财产所有者照料美国财产,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必向日本当局提出这样的请求。
谨致问候
美国领事
R.L.史密斯
上海
1938年9月6日
上海愚园路1207号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R.H.哈特维尔牧师:
附件中附上了美国驻南京领事发送给贵教会的一封信函,信函的内容是关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南京财产的。
谨致问候
美国领事
J.霍尔·帕克斯顿(J. Hall Paxton)(2)中文名为包懋勋。
代表总领事
附件:美国驻南京领事史密斯致上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函
1938年8月30日
上海
愚园路1207号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先生:
附件是8月22日有人给本馆来信的译件,发信人自称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位于南京白下路142号教堂的成员。
使馆的一位工作人员今天去了你们位于白下路的教堂,发现许多中国妇女和儿童,她们显然居住在那里。看门人说难民家庭的成年男性白天都不在,因为他们在为当地的一家中文报馆工作。
尽管教堂内毫无秩序,非常混乱,但几乎没有证据显示教堂的财产遭到了破坏。目前本馆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将难民驱逐出教堂。
我们要求你们将教会对难民占据教堂的看法告知本馆。如教会希望的话,可以诱导难民腾出教堂。如果难民拒绝,也请告诉本馆你们是否希望与日本当局联系,并要求强行驱逐难民。
谨致问候
美国领事
R.L.史密斯
代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
副本发往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附件:致美国领事信函翻译件
这是一份关于教会大厅长期被占,教会正常活动受到妨碍,为了布道之便,希望能够将教会大厅腾空的请愿书。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位于(南京)白下路的教堂是美国财产。去年秋天,教会的传教士离开了南京,去了其他地方避难,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今年春天,为了保护教堂和其内部设施,教会成员雇用了两位上了年纪的邻居,即胡鼎丞(音译,原文为Hu Ting-chen)和他的妻子为看门人,每个安息日的仪式都照常举行。
6月的时候,一群人(有60多名男女,但并不是教会成员)搬进了教堂。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陆续搬出去了,现在只有王、曹和陆等10余人(他们在《南京新报》(3)伪督办南京市政公署创办的报纸。工作)还住在教堂里拒绝搬出。看起来他们想要在这里长期居住,因为他们正在制作一个雨棚。此外,他们还在圣台上放了不少他们的东西,随心所欲地破坏教堂内的物品,并私下把教堂的茶桌和椅子据为己有,他们拒绝锁上教堂大门,甚至试图赶走教堂的看门人。
当我们教会的成员看到他们违反教会规定的邪恶行径时,试图与他们理性地进行协商,并希望其搬出去,一名王姓男子却说他们在日本宪兵总部有靠山,态度非常强硬,看起来似乎已经把教堂当作自己的私人居所。作为教会成员,我们有义务维持教会的秩序,因此我们不能保持沉默。为了保护教会财产,我们恭敬地提交这份请愿书,并希望他们能被责令搬出去。
致美国领事
请求人:宁子肯(签章) 吴天申(签章) 张哲谋(签章) 丁克志
杨菊兰 宋贵楚(签章) 张少英 孙倪鸿 杨准义(签章)(4)皆为音译,原文依次为:Ning Tze-ken, Wu Tien-shen, Chang Tseh-mou, Ting Keh-tsi, Yang Ju-lan, Ning Sung Kwei-chu, Chang Shiu-ying, Swen,nee Hung, Yang Chun-yi。
1928年(5)原文有误,应为1938年。8月22日
1938年9月6日
上海
南京
美国领事
南京美国大使馆
威利斯·R·史密斯先生:
你 8月30日的信已经收到,附件也已送给上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R.H.哈特维尔牧师。
关于你的信函第二段,你可能有兴趣知道自6月13日以来,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多次递交的通行证的申请还在待定状态,尚未得到日本当局的同意。
谨致问候
弗兰克·洛克哈特
上海总领事
南京
1938年9月14日
上海
美国总领事
弗兰克·洛克哈特先生:
本馆今天收到你写于9月6日,但上海邮戳为9月12日的有关于本埠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来函。
有关信函的最后一段,您或许有兴趣知道上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勒克莱尔· E.里德(Leclare E. Reed.)先生和卡尔·(Carl Schroeter)先生昨天乘火车抵达这里。他们计划停留几天,调查其教会财产的状况,并拟于9月18日或19日返回上海。
谨致问候
美国领事
威利斯·R·史密斯
南京
1938年9月28日
尊敬的花轮先生:
美国机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华东联合会要求归还他们在南京白下路142号的教堂里被搬走的17把木长椅,那是贵使馆1938年9月10日以书面授权的方式让人搬走的。教会代表告知本大使馆,长椅是在未经他们允许的情况下被搬走的,完全违背了他们的意愿。
教会代表于9月17日拜访了本大使馆,说一个自称是《南京新报》雇员的王姓中国人和其家人仍住在上述房产中,这同样违背他们的意愿。王某还把他的私人物品以及据说是《南京新报》的物品储藏在小礼拜堂里。教会代表补充说,尽管他要求王某搬出去,王某却置之不理,并声称他已经从日本当局得到许可,可以占据美国房产。据说王某还表示他已作出了安排将在1938年10月1日后占据教堂的其他房屋。
如果你能安排,将这17把从教堂搬走的长椅迅速归还,我们将十分感激。我们也要求贵方对教会财产被人声称得到日本当局许可而占领一事调查,使这些财产能够物归原主,物尽其用。
谨致问候
美国领事
威利斯·R·史密斯
谨代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
抄送上海总领事馆
1938年11月3日
南京
上海
愚园路1207号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华东联合会
勒克莱尔·E·里德先生:
参见你1938年10月24日的信函,信中提到镇坪路(6)原文如此,疑似白下路。礼拜堂中那些被搬走的座椅已经被归还了,并要求将搬走长椅的人留给看门人的信件和卡片交还给向志恒(音)先生。
按照你的要求,信件和卡片已经在向先生前来大使馆的时候交给了他。
如果需要我们提供进一步帮助,请贵会直接或通过向先生与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尽力。
谨致问候
谨代表美国驻上海总领事
美国领事
R.L.史密斯
抄送上海总领事馆
二、李博克证词
中华民国
江苏省 上海市
美国总领事馆
在我,被正式任命的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副总领事E.保罗·坦尼(E. Paul Tenney)面前,李博克(D. E. Rebok)(7)生于1897年,1917年来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传教士。经过宣誓后,做出如下证言:
见附件。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
李博克(签名)
宣誓人于公元1938年9月1日在本人面前作此声明。
美国驻中国上海副总领事
E.保罗·坦尼(签名)
附件:证词
在P. E.昆比(P. E. Quimby)和W. E.斯特里克兰(W. E. Strickland)陪同下,经过日军当局的同意,我于8月29日星期一早晨离开上海,到南京以东30英里的桥头镇参观中华三育研究社。当天下午4时左右到达了下蜀火车站。在那里,我们吃惊地看到日本军队搭建起一栋临时性木建筑,里面用了中华三育研究社的门窗。在建筑内部,我也看到了本属于中华三育研究社及其员工的课桌、餐桌、椅子和凳子。我们所有人都认出了这些家具。这也印证了我们那些在战斗期间还留在那里的中国雇员讲述,他们说日本军队闯进了我们的房子,还抢走了所有能够搬得动的家具和设备。星期二我们从中华三育研究社所在的桥头镇回去的时候,又一次仔细查看了下蜀这座临时火车站。我亲自进入车站,认真查看了前面提到的每一种家具,并确信这些家具都是来自我们位于桥头镇的机构。
李博克(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