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问题讨论

2021-11-25刘秀英

大众投资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管理企业

刘秀英

(辽宁八戒财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理论知识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其实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一定的理论相似性,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与西方国家的崇尚自由的市场经济有所区别,也与我国之前实行的计划经济不同,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垄断等引起的社会贫富差距大、资源倾斜等问题。缩小到企业管理方面来说,全面预算管理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规划与市场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将市场与计划这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规划,通过主动管理监督企业资源使用效益来规避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以更好地提高企业资源使用效率,使得企业资源能够更好地认识市场、应对市场,并能够实现价值最大化。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

全面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重点落在“全面”二字上,首先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是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包括企业资源的筹集、使用以及变现等;其次是参与人员的全面性,全面预算管理强调的是人人参与,不仅包括财务管理人员,还包括领导层和广大一线员工,只有全体员工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互相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然后是参与部门的全面性,企业内各部门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合作、相互制衡,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使得各部门之间出现合作阻碍,所以各部门应该都主动配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最后是内控管理的全面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的管理监督与控制,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的评价来不断改机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而找出更加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全面预算管理方式。

“刚性”执行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是一项“刚性”的制度,就类似国家“宪法”地位与作用,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全体部门和全体员工都应该按照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工作,特别是在全面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既定的预算管理规划,不能随意更改,避免出现“预算超额”和“预算剩余”等问题。但是预算管理的“刚性”不是说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说要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企业日常经营中面临的各种情况,然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只出现了一些小变化,就要求更改预算管理方式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企业的实际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规划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就应该与时俱进,及时更改调整优化预算管理规划。

体现了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关系。现代企业制度中,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往往会聘请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使得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开来的。由于企业所有人与经营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利益诉求的差别,为了保证自己的投资能够按照自身的风险偏好来实现预期的理想报酬,企业投资人需要对经营者的管理进行监督与权利上的制约,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投资人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权利通过契约的方式授予了经营者,又能够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从全局角度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利,督促经营者能够按照投资人的意愿进行生产经营,承担自己在契约中的责任与义务。

标杆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际上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和所有部门提供了一个“行为标杆”,就如同在大海航行中的轮船上的罗盘,用来指引行船的前进方向。通过预算管理规划,为所有预算管理参与主体标明了其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如何能更好地更高效地完成这个目标,如果完成预算目标自身能获得怎样的绩效奖励,如果完不成预算目标又有什么样的惩罚等,将所有的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以预算规划的方式告知各位员工,然后通过对各预算主体的行为控制来督促其实现既定的预算目标。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编制的预算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加强了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我国正是在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中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当前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某些国家在经济和技术等方面对我国实行一定的封锁,政治上的复杂性和经济上的壁垒使得我国企业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加上近两年突发事件对经济的冲击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在此大环境下,企业能否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以及人力来全面分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环境变化和行业变化关乎着企业能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预算编制。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就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很多工作人员只会因循守旧,直接将上一年的预算规划拿来改个标题就用,有的甚至连数据都不愿改,完全没有考虑到企业自己的经营方式和业务条线以及盈利模式等实际情况,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抓取,更没有充分收集整理国内国外同行业的预算管理经验,这样编制出来的预算也是无用的,带着旧眼光是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的,而企业要想盈利必须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所以最终使得企业不能实现利润增长目标。

(二)未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数据处理方面的软件和技术越来越高效便捷,像现在比较流行的数据处理软件payton、matlab等,能在短时间内在全网快速抓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并能够通过代码指令大批量处理数据,便于使用者快速得出数据分析结果。但是实际上,除了在互联网工作的程序员等,很多员工在工作中还是用EXCEL来进行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分析等,对于数据量大且数据名目较多的信息,往往需要手动设置指令,过程比较复杂繁琐,而且在数据的复制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人为的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得最后的结果出现错误,错误的预算编制给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带来了不利引导,还浪费了企业的资源。

(三)欠缺有效的考核机制

为了督促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应该要重视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成效的考核评价。在现实情况中,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考核评价的重要性,仅仅简单地对预算管理效果进行一个小结,往往为了数据好看,有些工作人员甚至会篡改数据信息,对于出现的预算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出入的情况也没有详细追查背后真正的原因,领导的默认使得考核机制也存在不透明性,员工无法得到详细的考核计算规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自己认真工作也得不到相应的考核绩效,那么又何必兢兢业业,最终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败。

三、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科学准确地编制企业预算

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编制企业预算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说,应该详细整理国内外政策中可能对本行业以及自身有影响的政策,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判断其对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是否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同时也要考虑行业发展情况,及时搜集行业内的生产经营产品和战略规划等信息,通过与其他企业的信息对比,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品价格变动信息等,再结合自身的业务发展特点和盈利方式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编制出的预算要有长远战略发展性,不能够太过于注重眼前利益,但也不能白日做梦,将预算编制的过于完美而无法实现,这些都是无意义的。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智能化的发展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多便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引入先进的预算管理系统来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质量,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ERP系统,就是供应商专门开发用于企业预算内控管理的程序,能够使得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引入ERP系统后,同时要通过人才招聘和内部培养等多种方式组建起一批合格的工作人员,实现人与系统的完美配合。

(三)健全预算管理的考核机制

企业应该健全预算考核机制,及时跟进预算管理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找出发生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身上,根据员工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透明的绩效考核,按照实际情况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惩,督促员工协作完成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多变性与复杂性,使得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有的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避免其发生,比如财务风险和工作人员的操作风险,但有些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难以通过相应的手段进行有效处理的,比如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和利率汇率风险等,因为企业面临着这么多种风险,所以必须要实施一种能够协调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位员工以及其他企业资源的企业管理方式,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猜你喜欢

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