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控角度谈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2021-11-25桑朝炯
桑朝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000)
我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且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的独特性,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都重视科学研究,而忽略了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导致项目经费的支出虚高,给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负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一般来说,科研项目需要以大量的资金来推进,交易过程较为复杂,一旦经费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大量资金被浪费,资金利用率降低。
一、科研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管理现状和问题
2016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各个事业单位开始审视自身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完善。如今,各个事业单位初步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想要有效管理科研项目经费,就要构建健全的内控体系,而健全的内控体系需要完善的内控制度来支撑。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设,内控制度存在大量的缺陷,缺少明确的内控目标等等。例如,个别科研事业单位过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仅经费管理重视程度极低,还缺乏足够的风险防控意识,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使单位极易出现财务风险[1]。还有的科研事业单位太过重视内控工作,并且错误地放大了内控制度的职责,扩大了内控制度的范围,内控制度几乎涵盖单位所有的财务活动。单位领导人认为内控制度只有足够全面才可以有效发挥作用,这种错误的思想认知导致内控制度虽然全面但是不够深入,反而影响了内控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搞形式主义,应付上级,导致内控制度缺乏全面性和协调性。
(二)内控执行力有待增强
虽然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能够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但是部分单位没有进行有效落实,内控执行力较弱。有的科研事业单位侧重于制度的建设,却忽略了制度的落实,导致内控成为纸上谈兵,脱离了实际,不利于科研事业单位进行项目经费管理。很多单位虽然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内控目标不科学、内控措施不协调、个别制度脱离单位实际情况、各部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等问题。还有一些科研事业单位忽略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信息化手段,内控效率大大下降。可以说,个别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制度执行完全是两项工作,没有发挥出内控制度的作用,阻碍了科研项目的开展。
(三)内控透明度有待提高
财政部要求,自2017年起,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要向上级主管部门交与本部门的内部控制实际情况调查报告。内部控制是全体部门的共同责任,各部门需要将自身的内控执行实际情况如实告知财务管理部门,然后由财务管理部门进行核实、审查,整理归纳成真实有效的调查报告,最后交与上级部门。但实际上,单位领导班子对内控工作报告缺乏正确认知,各个执行部门的能力有待增强,财务管理部门只能在缺少真实数据的情况下闭门造车,写报告应付上级而不是对真实的内控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情况导致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报告质量较差,降低了内控的有效性。
(四)预算管理有待完善
预算管理作为内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整体财务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经费管理而言,预算控制尤为重要。有效的内控工作是支撑科研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石,预算管理则是基石的组成部分。目前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仍存在预算管理不科学、绩效评价不合理、预算资金的利用率有待提高等问题。由于科研项目资金数量较为庞大,科研事业单位应该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内控体系。
二、基于内控视角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内控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是国家的重要科研阵地,要想防范法律责任风险,避免风险带来巨大的损失,就要实现项目经费的有效管理,优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进一步增强内控效果。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基于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健全内控制度。单位领导人应该强化自身的风险防控意识,同时利用宣传工作强化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进一步促进内控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其次,科研事业单位应该以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严厉打击腐败舞弊的行为,将项目经费合理地运用到科研活动中,提高经费的利用率。科研事业单位想要实现目标,需要建立完善内控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分析各个部门的风险易发点,整理和归纳单位的财务信息,为完善内控制度提供真实的参考数据[2]。
除此之外,科研事业单位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针对性地完善内控制度的不同内容。
(二)增强内控执行力
单位的领导人作为主要责任人,应该具有强烈的风险防控意识和责任感,主动参与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权力,规范各个关键岗位的职责,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权力制衡,防止出现腐败舞弊现象,有效提升项目经费的利用率。
科研事业单位内部部门较多,单位领导人应该发挥统筹全局的作用,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履行自身的职责,发挥自身的作用。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自动对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审批或财务偏差进行预警,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提高内控评价的透明度
在归纳总结报告时,不能为了报告而报告,除了领导层要转变自身的认知理念,提升对自我评价的重视程度之外,各个执行部门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评价小组,对各个部门的实际内控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整理出真实有效的评价报告并反馈给对应的部门。各个部门要根据报告的信息记录调整内控制度,弥补不足,解决存在的问题。例如,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调查报告改善业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业务效率;人事部门可以根据报告将内控考评结果与考核晋升机制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落实责任制度,将内控责任落实到个人,提升内控信息的披露程度,提高内控评价的透明度。
单位领导人应该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有效的网络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为财务管理部门的报告总结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除此之外,单位领导人还应该规范报告的报送、编制和使用等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对报告信息质量的监督和审查,保证报告信息真实有效,能够反映出当前内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四)完善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工作
首先,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值得敬佩,但是在预算申报上却一意孤行,仅凭个人经验申报预算,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3]。科研人员在申报经费之前,要与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项目经费利用率,避免经费浪费。
其次,科研事业单位收到拨款之后,要在第一时间确定具体数额并交与财务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在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支出,避免出现期末突击使用经费、财产资源浪费等异常情况。大额资金的使用需要集体讨论之后再作决定,要按照制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实现有效的预算管理内部控制。
三、结语
有效的内部控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科研事业单位应该通过完善制度、增强内控执行力、提高内控评价透明度、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等方式,增强单位的内部控制效果。有效的内部控制是科研事业单位防控财务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