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析
2021-11-24李霞
摘要:宁夏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宁夏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高固碳减碳能力等无疑成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着力点。
关键词:生态环境 现实困境 路径选择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必备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宁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重要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抓手,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切实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环境空气质量保持稳定,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良好,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宁夏高质量发展。
一、宁夏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审视
(一)出台政策、条例,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保驾护航
近年来,宁夏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的意见》《自治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蓝天碧水·绿色城乡”专项行动方案》《关于推进生态立区战略实施意见》《自治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颁布修订了《宁夏水资源管理条例》《宁夏湿地保护条例》《宁夏河湖管理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聚焦“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加快编制《黄河宁夏段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明确宁夏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底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府规章、各类规划、标准规范、监督管理、地方性法规等制度体系,为推动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宁夏既是国家重要的煤化工与火电基地,同时又承担着国家能源战略储备及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任。持续推进工业炉窑及工业无组织排放污染综合治理和“散乱污”企业治理,推进全区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清洁取暖改造;印发了《2021年全区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强化工地、裸露空地及堆土扬尘污染管控,加强高排放车辆污染防治,严控秸秆焚烧、烟花爆竹燃放污染,有效应对沙尘暴天气。截至2021年8月底,完成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24个,淘汰燃煤锅炉9台,实施燃煤锅炉煤改电、煤改气21台;加大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164家,着力开展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全面查找企业生产、原料储存、地下管线等方面的风险隐患。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化工园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环境状况调查,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体系,规范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
着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补齐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
(三)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环境污染
宁夏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宁夏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印发了《2021年全区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安排》,面对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化工、钢铁、有色和建材行业的实际,编制《自治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宁夏排污权改革的试点城市,石嘴山市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改革,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低碳能源体系、深化工业领域低碳发展等方面开展减污降碳。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行业节能改造,推广绿色节能技术,着力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协同治理环境污染。
二、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
全区生态环境依然脆弱;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然突出,倚重倚能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有效转变;生态破坏等问题时有发生,环境风险隐患逐步凸显。
(一)生态环境依然脆弱
宁夏被毛乌素、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合围,在宁夏平原东、西、北三面形成了4500多万亩荒漠化土地,占据宁夏总面积的50%以上,成为中国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的典型。
1.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宁夏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区之一,除引黄灌区外,北部风蚀,南部水蚀,尤以南部山区为重。全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1.96万平方公里,尚有250万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严重,是全国重要的风沙源区和入黄泥沙策源地;由于水土流失面积大、侵蚀强度高,加剧了干旱、洪涝、沙尘、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成为制约宁夏生态环境修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
2.草原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宁夏草原主要集中在盐池、同心、红寺堡、海原等县(区)。全区3665万亩天然草原中,90%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346万亩、沙化面积1177万亩。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征用占用草原日益增加,草原保护和持续利用形势不容乐观。
3.水资源严重短缺
宁夏降水稀少,多年降水量约为250毫米,人均占有水量19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12。截至2021年8月,全区水资源总量仅有11.036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减小5.1%。其中,天然地表水资源量8.95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77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的不重复量2.079亿立方米。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宁夏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凸显。
(二)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1.黄河宁夏段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据2021年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通报: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擅自将2017至2019年期间产生的约4500个甲基异丁基酮废包装桶作为普通废铁,分3批非法出售给没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石嘴山市亚峰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回收利用,性质十分恶劣。宁东工业园区4家公司分别擅自倾倒工业固废脱硫石膏等固体废物14721.8吨、1691.1吨、14412.93吨、300多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更对附近固废排放企业造成恶劣影响。
2.大气污染防治面临极为严峻形势
2021年1月—8月,宁夏优良天数比例只有78%,比国家初步确定的考核目标低6.2个百分点。除固原市外,其他地区优良天数比例均未达到80%,其中银川市78.6%、石嘴山市74.9%、吴忠市74.9%、中卫市74.4%、宁东能源化工基地78.2%。在沿黄九省(区)中,宁夏排在四川、青海、内蒙古和甘肃之后。
3.水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
2021年1月—8月,黄河干流金沙湾、平罗黄河大桥及黄河支流清水河二十里铺等三个国控断面,共出现6次月度监测水质类别没有达到考核目标要求;第三排水沟石嘴山境内两个断面水质为Ⅴ类,宁东大河子沟断面水质为劣Ⅴ类,银川第二排水沟兴庆与贺兰交接断面、石嘴山第五排水沟上游段8月份水质由去年同期类Ⅲ类降为劣Ⅴ类。宁夏水环境还不稳定,年度达标仍面临一定的困境,水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
4.碳减排形势不容乐观
宁夏倚重倚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发展方式粗放,全区能耗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3年—2019年,宁夏碳排放总量年均增长9.1%,人均碳排放量超过20吨/年,碳减排形势异常严峻。
三、宁夏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路径选择
(一)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福祉,关系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1.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
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一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一河一策”精准治理,抓好黄河支流、主要排水沟、重点湖泊综合治理,加大典农河、沙湖、星海湖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吴忠新华桥人工湿地、灵武边沟生态修复治理,提高人工湿地保障水平。综合运用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严肃查处私搭乱接、偷埋暗管、夜间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二要加强重点入黄排水沟和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按照“取缔一批、合并一批、整治一批”的要求,启动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专项行动,分类分批规范化整治排污口,严禁新增非法排污口,实现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稳定达标排放、黄河宁夏段水质保持Ⅱ进Ⅱ出、国考断面Ⅲ类以上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0%。
2.有效防控土壤污染
一要深入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着力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和风险评估,全面查找企业生产、原料贮存、地下管线等方面的风险隐患,从源头上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二要提高工业固废处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抓好工业固废处置,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业园区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常态化巡查,推进全覆盖监管,着力降低工业固废污染风险。要规范医疗废物全过程监管,严格闭环管理,确保无害化安全处置;三要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农用残膜、秸秆还田等资源化利用,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
3.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涉气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一是加强臭氧前体物排放管控。紧盯炼油、炼焦、炼钢等重点企业,加强涉油气单位油气泄漏和露天涂装、工业喷漆等污染排放管控;二是综合治理“四尘”。防治煤尘污染,加强散煤管控,开展专项检查,抽样检验,确保使用低硫低灰清洁煤;防治烟尘污染。在防治工业污染的基础上,加强冬季秸秆焚烧专项治理,杜绝秸秆、杂草、垃圾焚烧等现象的发生;防治汽尘污染。要重点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严控重型柴油货车,抓好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管控;防治扬尘污染。做好扬尘预警预报,大风沙尘天气土石方作业和房屋拆迁施工必须停工,裸露空地、原料堆场要覆盖封冻,优化道路洗扫、洒水方式和时间,减轻污染,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二)着力提高固碳减碳能力
1.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按照目标,宁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要分别降低13.5%、18%。碳排放来自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优化能源结构、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时间十分紧迫、任务极为艰巨。一要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宁夏资源型、重化型产业结构突出,高碳的化石能源占比达70%以上。要大力削减非电力用煤,对于地级市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耗煤1万吨以上的项目,一律实行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严控煤炭消费增长,改变“一煤独大”能源格局,积极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二要大力开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煤炭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和宁夏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深入推進城市高效燃煤热电联产和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建设,加快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宁夏能源“升级版”。
2.推进林业碳汇发展,增强固碳减碳能力
森林是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有关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年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造林就是固碳。要扎实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推广高碳汇树种。加强项目对接,通过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互联网+”林业行动计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项目等重点工程,完善宁夏生态林业支持保护政策,全面推行“林长制”,增加森林蓄积量,发挥城市绿地、湿地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三)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推进节能减碳绿色发展
紧盯关键能耗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着力打造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精细化工四大高端产业集群。以低碳调结构、促转型,推动低碳改造,降低能源消耗,坚决遏制“两高”项目,加快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节能减碳绿色发展。围绕绿氢耦合煤化工示范,推动煤化工企业全面实施绿氢替代灰氢计划,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互联网在园区及大型企业的部署建设,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参考文献:
[1]马晓芳等:坚持走质量兴农之路 做实做强特色现代农业[N]宁夏日报 2018.08.15
[2]李锦:全区水环境质量呈逐步改善向好态势[N]宁夏日报 2019.10.17
作者简介:李霞,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