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动力缺失的几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2021-11-24王思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信息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在互联网冲浪的时间越来越长,迷茫越来越普遍,逐渐失去学习成长动力。如何唤醒这种成长的动力,成为高校老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动力缺失;迷茫;信息;成长动力

1.前言

大学生活几乎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管,同学们不再被考试排名所压迫,也没有“考上大学”这所大山,学校里还有丰富的的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寒暑假更是更是可以“沉浸式”上网、刷剧、游戏、聚会,甚至干脆只是享受着家里颓废的、躺平的状态。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为什么会丧失学习动力,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2.学习动力缺乏的几点原因

2.1 信息的无效占有

在这个数据信息的新时代,学生们每天在抖音、头条、微博等软件里畅游,生活被各种热搜、各种新闻充斥,有时甚至让人头脑发胀,就拿这个夏天说,台风让我们忧虑、救援让我们感动、明星的丑闻让我们气愤、奥运会的夺金时刻让我们自豪等等,各种情绪随着事件的发生而快速更迭,信息一条条一句句填满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重要,好像都很重要。关心,好像都要关心。但是占有往往不是单向的。我们占有信息,也被信息所占有;我们绑定了手机,也被手机所绑定;我们消耗着时光,也被时光所消耗。而长期以来,我们偏好广度,习惯于伸长手臂,游弋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探索未知、拓展兴趣或者单纯图精神的愉悦,却往往忽视了深度、精度,忽视了我们汲取信息的意义,没有聚焦一点,悟深悟透。于是,在我们放下手机,脱离互联网之后,并不会觉得充实,这些焦点和资讯也没有长成我们身体里的筋骨肉和精气神,这就是信息的无效占有。

2.2 “迷茫”是懒惰的说辞

在大学里,我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迷茫。大学以前,我们的目标就是上中学、上大学,于是我们走路有方向、行动有目标、学习有安排;大学之后,人生突然多了许许多多的分叉路,突然多了許许多多的评价标准,要学分绩点、要创新能力、要人际交往、要文体特长,我们已经不能再做光秃秃的树干,而是要枝桠横生、郁郁葱葱的发展自己。于是问题来了,过去没得选择不用选择,现在选择多了,反而无从选择或者不会选择。很多同学都表达过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但是如果你问他喜欢什么,他也答不上来。因为对于很多同学,在学习与回宿舍打游戏的挣扎间,只要想到了“迷茫”,就能更加的心安理得——我不是不努力,我只是还没到找到我自己的方向。所以这里,我们一定要区分究竟是迷茫,还是懒惰。

3.“四个唤醒”应对动力缺乏

3.1  唤醒身体,调整节奏、找回状态。

度过了一个“悠长”的假期,同学们的生物钟可能已经不再是“学习模式”,学习力、思考力、记忆力可能都处于“休眠”状态,这就是“假期综合征”,早晨起不来,上课打瞌睡,注意力无法集中,整个人混混沌沌。甚至因为晚起,有的同学饿着肚子上学,影响身体健康,有的同学带着早餐进教室,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咱们开学首要的事情就是要唤醒身体,调整节奏,找回状态,切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3.2  唤醒意志,养成习惯、坚持自律。

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所以无论你正处于学习生涯的哪个阶段,都要培养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今日事今日毕,绝不拖延。吾日三省吾身:今天的课程内容消化了吗?今天的作业完成了吗?今天的运动目标实现了吗?在良好的开端之下,不断自我反省和检查,不断督促自己,每个人的成功都是“自我控制”和“坚持不懈”的结果。自律而后有自由,坚持而后有始终,与各位同学共勉。

3.3  唤醒潜能,勇于尝试、突破自我。

同学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梦想,因为失败跟遗憾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我们不要害怕尝试,不要因为“难以权衡”、“不好选择”就左顾右盼纠结烦恼,不要因为“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就停下探索的脚步。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是突破,勇敢的站在台上展示自己是突破,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是突破,你的每一次用心准备,都将为你在未来的选择增加几分从容,你的每一次辛苦付出,都将为你在未来的选择带来更多的可能,生活就像微积分,一以贯之的努力,毫不懈怠的人生,每天的积累才会决定最终的成果,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开卷有益的心态,以全力以赴的姿态。

3.4  唤醒素质,坚守规矩,提升修养。

假期结束,意味着我们要回归集体生活,而集体就有集体的规则:学校有学校规章,课堂有课堂纪律,公寓有公寓制度。规矩就是放风筝的线,断了线的风筝不仅不会飞向蓝天,还会一头栽向大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能够在集体生活中知悉规则、相信规则、遵守规则,是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而身边的这些小事,比如按时上课、自觉回收餐具、杜绝浪费、排队就餐、不随手乱扔垃圾、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图书馆不占座位等等,虽然对我们个人而言只是举手之劳,却对我们的环境,学生群体的形象以及社会的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王思(1991.12—),女,汉族,山东省日照人,硕士研究生,思政方向,讲师。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