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2021-11-24周笛
摘要:音乐鉴赏,是指人们从音响感知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整体感受,逐步展开想象、联想,并引发情感共鸣,进而理解与分析音乐作品思想境界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丰富学生情感世界,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感知音乐作品的各形式要素,把握作品的结构和主题,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音乐鉴赏兴趣,提高鉴赏的效率。2011版课标,将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分别是:感受与鉴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义务段课标,将“感受与欣赏”放在四个教学领域的首位,对感受与欣赏(鉴赏教学),作出了重要的功能定位。同时,高中的必修模块中,音乐鉴赏,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之,“音乐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活动基础,是培养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 音乐鉴赏 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中学生的特点,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在聆听中感触的环境氛围,通过学生视觉、听对应的氛围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比如学生在听赏约翰斯特劳斯的《电闪雷鸣波尔卡》初听作品,创设情景,学生就能感受到乐曲本身带来的震撼,为后续教学了解音乐作品本身的特点,如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了解波尔卡,以及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等文化做铺垫。
感受与鉴赏的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题材的不同情境的创设,也应该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根据上课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其目的是围绕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學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重视参与,提高审美感知。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一切的情感体验都必须在学生亲自参与感受的过程当中,获得直接的经验。中学生心理、生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经验。想让学生获得情感深入体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
因为鉴赏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生必须亲自参与,乐于参与,使学生同老师保持平等的身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课堂中始终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具体方法,千姿百态。总而言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不求形式,只讲实效。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充分的参与课堂活动,如采用听“视”结合,听“说”结合,听“动”结合,听“想”结合,进行学生参与体验。通过课堂实践,才能更好的体验音乐。
1、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进行情境教学,情景交融,使学生置身于教学所需的意境中,结合情境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去品尝咀嚼,接触音乐作品当中,亲自参与音乐实践,在愉悦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互动激发热情
教学中,力求做到开篇“趣”在先,进行“趣”更浓,结束“趣”犹在。在中学阶段,仍然可以适当的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但更主要的是靠精心选择的内容和新颖变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简单而富有趣味的声势律动。学生在动态中,感受旋律的起伏以及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与情感变化。
3、动静巧妙转换
教学中应强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节奏入手,以语言动作,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的动作,去解释和再现音乐。这样的方法好就好在,以极其自然巧妙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这里的动,是随乐而动,从局部到全身体验到音乐的美,是心动、感动、情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法来进行。在音乐鉴赏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循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产生学习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
三、关注内涵,加强文化理解。
在义务段,2011版课标,将 “音乐与相关文化” 纳入音乐教学内容四大领域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在高中段,2017年版高中音乐课标,“文化理解”是三大核心素养之一。
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音乐技能,扩大学生音乐欣赏范围,更有意识的将音乐和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中。音乐老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应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感受与欣赏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认知和音乐基础。教师在鉴赏性或表现性等不同模块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顺应中学生求知、探究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
音乐教育家王安国教授提出,在教学中,须突出强调学生熟知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经典音乐作品,(如《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黄河大合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增强自立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的文化自信,确立自己的文化理解立场。
教师还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文化现象和社会文化热点问题,组织学生采用现场调研、专题研讨或撰写短评等方式,活跃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文化鉴别力。拓展文化视野,增进文化理解素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强烈呼唤新思维、新领域、新方法和新手段。综上,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理论如何翻新,没有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的音乐鉴赏教学情况。以上的教学方法,实际运用中并不是单一化的,而是交错渗透参综合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参考文献:
[1]《新课程音乐教学法》,杨丽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中小学音乐教学备选素材》,王安国,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
作者简介:周笛,女,1976年5月,四川成都人,高级教师,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