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世界史教学
2021-11-24马小婷
摘要:习近平同志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中,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发展与人类历史进步的经验和教训中明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理念同样适用于世界史教学工作,在当前全球世界史教学体制改革中,很有必要全面贯彻与实施这一理念。
关键词:全球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教学
为更好满足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养人才的时代要求,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水平与综合能力的训练,更要注重培育学员的创造力、公民素质、国际意识、正确价值观,并致力于培育面对21世纪、富有全球意识的新世纪公民。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此提出新的要求,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规律,强化学生的世界意识、大局意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一、整合教材知识,树立全球史观
首先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形成整体史观,简单明了的框架构筑,引导学生在全球背景下学习,明确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世界古代史部分,“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课,在阐述文明的产生的前提是农业的发展,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过渡中,自然与地理因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河流域地区文明的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两河流域多数地方气候干燥少雨,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丰富的水源充分弥补了这一不足。这部分教学内容,运用了部分地理知识,就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训练学生多角度探究能力与思维。
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可以从三种视角进行考虑,思想变革,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的浪潮。思想上的解放,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世界市场的形成,三条线索为主线,让学生掌握了重大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提高他们认知历史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探究,辩证看待历史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求知欲,仅仅针对历史教科书中的知识满足不了学生知识获取,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进行适当知识的拓展,史料的补充,结合相关的史实来提升学生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关注历史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多方面吸收并掌握相关信息,与高中历史教学相结合。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全球史观”“合作双赢”等思想引领着史学界的新方向。教师可以引用书中的有关史料,帮助学生加强对教材相关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如世界近现代史中,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科技也随之发达,使人们生活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是一种质的飞跃,即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革命。但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展开拓展,进行材料的补充,来引导学生以辨证的、一分为二的态度来对待问题等。从正面影响上来说,工业革命对于生产力的提升,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而从负面影响方面来看,人们为谋求经济发展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此外,两次世界大战中,毒瓦斯的大量使用;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两地的建筑物几乎被摧毁,其轰炸产生的大量核辐射也造成了近几代日本人的严重残废与畸形等。
所以,从长时段进行考虑,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从具体史实出发,通过借助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与人类发展的内容,来了解人类与环境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史为鉴,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不断进步与发展的人类社会,从而指导进行自然活动。
三、以史为鉴,历史与时代互动
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中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从国家治理的高度上指明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和独立思考,会形成独特的历史思维和观念。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历史教师身兼重任,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以及课后的总结与反思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至关重要,那么在对课堂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结合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反思,引导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说出自己的感悟。
如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全球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相关内容,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活动引起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在对拉丁美洲开展殖民统治的过程中,过度的开采金银矿,疾病的肆虐等造成了当地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甚至灭绝,由此也引发了罪恶的黑奴贸易,尽管从世界政治经济方面思考,世界市场的得到拓展,但同时也破坏了原始的自然环境,对动植物的繁殖也带来了不小的危害,给人民生活造成了灾害与折磨,从而使得世界不同地方都爆发了各种的疾病等。
课标中提到:“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当今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在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历史变得近一些,与我们今天的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联系在一起。
结语 简言之,历史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过去的历史事件,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感和以史为鉴的意识,激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正确看待历史,并透過学习历史事件来洞察剖析社会现状、关注实际问题,对现实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更懂得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兴衰、国家富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意义,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李竞强.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史本科教学中的指导意义[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06):68-70+90.
[2]赵萍.协和万邦 和而不同——在世界史教学中熔铸“家国情怀”的若干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8(03):112-115.
[3]张茂亭.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引导[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06):52-55.
[4]徐蓝.让世界史教科书成为唯物史观教育的重要支点[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6):9-15.
[5]陈杰.家国情怀、人类情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2):1-12.
[6]曾金花.世界史课程思政的开发与探寻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89):209-210.
[7]谭洁.新课标背景下世界史教学融入家国情怀培养探究[D].西南大学,2020.
[8]黄霄.历史教学与高中生世界意识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作者简介:马小婷,女,山东临沂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