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1-11-24曾慧
摘要:红色资源蕴含的“人”“物”“事”“史”“髓”等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优质资源,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丰富度和生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利于本文初步探索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学生社会实践等优化策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基因
一、引言
红色资源是“具有资政育人意义的历史遗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我国各地红色资源丰富,如何将优势转变为胜势,用“活”红色资源,需要全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践行。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深入研究和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
地方红色资源蕴含的“人”“物”“事”“史”“髓”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育人素材。为持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思路,提高工作实效,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学好党的历史、讲好党的故事,砥砺初心,赓续红色血脉。
二、地方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1.用好红色资源,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主渠道
将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理论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课程中,善于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相关元素,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特定历史事件来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规律。运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述的“半条被子”的故事,阐释军民鱼水情,使得教学内容鲜活,有吸引力。立足地方红色资源,创造令学生身临其境的思政课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挖掘背后的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增强红色故事的传播力。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进一步指思考,以期立体化、正确地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精髓和宝贵资源,将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地有机渗入课堂教学,让同学们重温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直观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感受革命先烈的不悔选择,引导当代青年立大志,明大德,用信仰点亮人生选择。
2.用好红色资源,有机融入校园文化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红色活动,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美育载体讲好先锋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之美。诵读“红色家书”讲活党史、国史故事,使红色文化浸润心田;“画说”先锋榜样,用可视化表达方式直观地解读党史文化精髓。开展“传递家国情怀、讲好中国故事”艺术展演。用“舞”将革命情景真实呈现在舞台上,用歌声鼓舞人心,用舞蹈凝聚力量。通过红色音乐会、红色舞蹈、红色情景剧等红色舞台,在校园内掀起演绎红色青春,热爱祖国,红心向党的热潮,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建立的不朽功勋。通过定期开展红色观影活动,并在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抖音等新媒体发表观影心得体会,传播正能量,让更多同学亲近党史、了解党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
3.用好红色资源,有机融入社会实践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利用“红色走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返家乡,注重学生自我探索,基于自身所思、所想、所惑、所感、所知深入了解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变单项输入为自主学习,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源头“活水”,实现真学真信真行。结合关键节点开展红色实践。把握毛泽东诞辰、雷锋纪念日、建党建国、九一八事变、烈士纪念日等时间关键点,开展志愿服务、缅怀革命先烈祭奠等相关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学习相关重要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现实中体会有价值、有情感、有温度的红色素材。通过“红色走读”线上“云游”数字展馆和线下实地走访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探寻红色历史,汲取红色力量,感悟时代使命。并通过创作红色作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
4.用好红色资源,强化育人合力
紧扣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调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强化育人合力,积极创设红色文化氛围。例如辅导员在班团建设中紧扣红色文化资源,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以主题班会课程化、团支部活动为载体,積极开展开展《把家国情怀镌刻心中》、《听!革命老物件儿在说话》等系列主题班会和第二课堂活动。以教室和寝室文化建设为依托,积极营造浓厚红色氛围。在班级教室环境创设中开设红色绘画专栏,定期绘制红色文化主题黑板报,不断激励同学们从先辈经验与经历中汲取精神力量。寝室氛围创设上,注重以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示范寝室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创设“红色寝室”,通过红色座右铭规划个人的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课程将红色基因融入“绘画、歌曲、情景剧、舞蹈”等美育载体。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汇报及“立雪杯”技能节,将红色文化立体、直观地呈现,用专业优势创造性转化红色文化,提高传播力。
总之,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讲清深刻道理。学史明理、以事释理。活用巧用红色资源,促进资源创新转化,将旧址遗迹变为党史“教室”,将文物史料变为党史“教材”,将英烈模范变为党史“教师”,感受革命光荣历史、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4-11.
[8]梁威,张泰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育人研究述评[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20,6(01):200-207.
[3]吴超,章帆.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06):02.
作者简介:曾慧(1990—),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旅游与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