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战略性做云,现在晚不晚?
2021-11-24施然
施然
把云做成京东的下一个战略级竞争力,需要足够的高度和巧度。圖/受访者提供
经过几年的调整和探索,京东集团的产业数字化业务终于进入主航道。
近八个月来,主打京东云、AI和数字化业务的京东科技调整颇多。去年11月,京东旗下的京东数科上市节奏生变。今年1月,京东集团将云与AI业务并入京东数科,成立京东科技。随后则是迎来了近半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强化技术服务、弱化金融属性,是这次调整的主要思路。
一种观点是,京东科技是京东集团多轮重组的产物。作为重组企业,需要在短时间内快刀斩乱麻,迅速明确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以及业务线规划。
另一个视角看,京东科技的成立则顺理成章。国内数字经济提速,京东之前,中国科技巨头,包括阿里、腾讯、百度、字节等均已悉数入场政企数字化赛道,京东在此领域积累多年,此时规模化入局,实属正常。
京东科技的成立早有迹象。去年6月,京东在战略解读中把自身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类服务企业”。当时,京东对外技术输出有两个出口:京东云与AI业务、京东数科。这带来的不利影响是,集团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整合。
京东科技的成立在组织关系上理顺了这些问题。
京东科技下设三大事业群,分别是城市、金融、京东云。值得注意的是,“京东云”既是三者对外的统一品牌,也是对外输出技术的核心出口。这次调整意味着,技术和产业服务业务在京东集团的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这对京东的技术投入也产生了直接影响。过去,京东数科部分技术投入与一线市场需求关联性不强。7月13日,京东技术委员会主席周伯文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京东科技目前的技术研究绝大部分以面向一线市场需求为主。
此时,国内数字化市场正在发生剧变。阿里、华为竞争加剧,腾讯云生态加速扩张,字节跳动跃跃欲试。有数字化企业高管曾对笔者说,巨头之间的关系已经从分头各自跑马圈地转变到了“贴面战”。今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京东在2016年就开始布局“产业数字化”。当时的思路是分两支小部队(京东数科和京东云)先后探路。京东探路早,但略有波折,相比头部公司积淀不足。不过,有京东高管向笔者表示,此时切入算不算晚,看京东野心和积累,除非上来就要跟现在的头部公司一决高下,否则京东仍有不小机会。
还有机会吗?
京东目前有两条增长曲线。一是交易,二是服务。技术是京东第三增长曲线。
京东集团202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零售收入1858亿元,同比增长35%。物流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64%。新业务收入52亿元,同比增长56%。零售业务是其他业务的“现金牛”。物流业务营收增长快,且亏损还在不断收窄,已进入良性发展周期。
从战略和财务角度来看,京东零售、物流业务的稳定为企业服务业务的扩张创造了机会。笔者从京东云管理层处还获得了两个重要信息:
其一,京东云的战略布局已经非常清晰,均是基于自身优势有限外延。数字城市事业群面向政府客户,金融科技事业群面向金融客户。京东云事业群面向泛互联网、零售、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制造、大健康等领域也在孵化中。
其二,今年城市、金融两大事业群已经有一定的营收基础。京东云事业群营收更高,旗下有四大行业,泛互联网、零售、能源、交通运输,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考虑到零售业务的体量和增长空间,未来规模甚至会超过现在的几大事业群。
京东云总裁高礼强称,京东云有两块长板,分别是数智化供应链、产业金融,这是与其他数字化企业的最大差异。
京东云的机会到底在哪里?优势、思路、难点是什么?这是数字化行业人士的普遍疑问。京东目前的战略目标是,每一朵云都有自身“性格”,京东云要做“最懂产业的云”。这意味着京东的打法姿势是以云为核心,带动AI、大数据、金融等其他能力。也就是说,京东要在混合云市场有更强的存在感。
目前主流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IDC的共识是,公有云IaaS形成了阿里云领跑,华为云、腾讯云紧随其后的格局。Gartner今年4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强在2020年的市场份额分别是35.1%、 16.3%、14.3%。其中京东云位于第五,市场份额为4.6%。
云是门重资产生意。厂商对外租赁存储和算力,每年花费巨额资金用于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IDC租赁、建设。这些资产对折旧摊销的传导会影响云厂商当期盈利能力。目前全球仅有三家云厂商能盈利,分别是亚马逊AWS、微软Azure、阿里云。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务商亚马逊AWS花费了10年才盈利,阿里云则花了12年。
中国公有云市场已经相当稳定成熟,前三强把持着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局已定”是常见说法。不过,市场依然还有长期坚持投入的其他玩家,如运营商系、京东云、百度云,甚至是想成为第四朵云的字节跳动。
为什么大家仍然跃跃欲试?
一方面,公有云依旧是数字化市场的重要入场券。另一方面,市场的高度成熟让企业数字化需求进一步细分、提升。公有云市场出现了“替代”需求。PaaS、SaaS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云计算与数字化市场依旧存在价值洼地。
在IaaS层,混合多云、多云协同趋势已经很明显。企业出于压低价格、技术安全等因素考虑,通常会采用多家云厂商的资源。
过去习惯使用其他云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自己做“备胎”或多供应商化。比如字节跳动在使用阿里云的同时开始发展字节云。拼多多是腾讯云的重要客户,在今年新增云服务提供商时加入了百度云。B站则是同时使用了腾讯云、华为云。
京东自身体量巨大,据笔者的信息,京东近年在推进全面业务上云,目前物流、零售核心业务等都已上京东云。此外,其他云用户的多供应商化,也将是京东的机会。
再进一步看,公有云是未来趋势,混合云、私有云的战略价值却依旧不减。这主要是因为之前的存量基础设施无法简单拆除,且政府、金融、工业客户重视数据保护和业务合规,核心业务通常使用混合云、私有云,面向To C用户的业务往往采用公有云。
因此,此前有华为政企人士对笔者说,华为重视公有云的增量市场,也重视混合云、私有云的存量市场。京东云本身是混合云的受益者,在混合云、私有云市场可以切走一部分蛋糕。
在更偏向系统和应用的PaaS和SaaS层,由于云计算基础设施渐趋成熟而进入爆发期,一批PaaS服务商开始受到重视,多中台也成为刚需。在SaaS层,多家云厂商主导的生态正在加速,行业应用不断涌现。IDC数据显示,仅仅是在2020年上半年,中国PaaS市场同比增长64.4%。企业级SaaS市场同比增长27%。PaaS和SaaS是京东云未来可以重点发力的领域。
如果把范围放大到中国数字经济,整体格局处于发展早期,远未到大局已定的阶段。
信通院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濟保持高位增长,2020年增速达9.7%,远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约6.7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2002年至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10.0%提升至38.6%。京东本身就是数字经济进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不同于纯流量型互联网企业,京东过去十年长期采用了大规模、全品类重资产业务模式,形成了仓储物流的核心竞争壁垒。
高礼强认为,京东云最大特色就是能将京东的数智化供应链能力输出给产业客户,还可以整合仓、配、分销、供应链金融等完整产业链服务。
京东云副总裁、解决方案负责人朱冰在接受笔者专访时称,任何一个行业的数字化均处在早期阶段,产业互联网才刚刚开始。中国有几百万家零售品牌商,品牌商都要做数字化转型,而上云仅仅只是开始。
京东平台品牌商是这些服务的天然客户群。目前京东平台上一批大型零售企业成了京东云的种子客户。
如何抓住机会?
机会只是基础,一套符合目前状态,且给未来预留充分空间的战略才能决定是否能站稳脚跟。
在整合前阶段,京东的数字化业务已经在城市、金融两个领域有所积淀。朱冰说,这两个事业群均有稳定的客户,城市事业群面向政府客户,金融事业群面向金融客户。
真正需要界定赛道和边界的是京东云。通常情况下,进入数字化市场的企业对赛道取舍的逻辑很简单:有优势、有钱,或是具有战略意义。
最简单的做法是,从此前业务出发,在优势领域形成行业Know-How。京东云也不例外。去年6月,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明确把京东定义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零售、泛互联网是京东的大本营。这类企业信息化程度高,普遍已建成了IT基础设施,其需求正面临着升级。今年初,京东零售商在一次数字化转型内部讨论中形成了共识,数字化不是为了上平台,而要直接服务于增长和创新。
一家服务于零售、消费领域的企业数据决策平台的人士对笔者提到,零售企业,尤其是快消企业重视用户增长、收入增长,对数字化有明确考核方式。在IaaS、PaaS搭平台偏基建,但这并不直接解决业务问题。更关键是分析决策,最终落地到实际业务增长层面。他所在的公司更偏业务而非基建,目前京东上大量零售商采用了这一产品。
京东有一个“十节甘蔗”理论。指的是,零售、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以往前五个归品牌商,后面五大环节则归零售商。
京东想在固定的利润水平上发掘更大的价值,需要“吃掉更多的甘蔗节数”,即不只是做交易平台,还要将业务延伸至仓储、配送、售后、营销等其他环节。
京东做物流的逻辑遵循了“十节甘蔗”理论。零售数字化也是如此,朱冰称,零售企业的数字化集中在五个层面,分别是用户、运营和渠道、供应链、产品和生产制造、基础设施。数字化把“十节甘蔗”的价值变长了,也延长了京东的价值链。在他看来,零售数字化空间大,甚至可能会造就京东科技第四个事业群。
对物流、供应链以及金融服务有强需求的企业,通常会把京东云当成优先选择。“十节甘蔗”往往简单有效。
金达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业务涉及生鲜、煤炭、木材进出口。这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入东南亚市场,已有20多个年头。2020年,金达在广西南宁投资建设了多个产业园,并开始尝试生鲜数字化。生鲜对仓储物流要求高,销售至国内经多道周转后损耗率通常是10%。
今年4月,金达投资、京东云建设的“JDT1”上线,试运营过程中损耗率降至5%。京东方面提供了“保姆式服务”。金达目前仅有两名专职IT人员,京东承担了前端的B2B生鲜交易平台,后端的云、中台等IT基础设施,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京东还是金达面向To C市场的线上销售渠道。
金达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许鸿彦对笔者称,他曾考虑过其他云厂商,甚至有物流企业希望免费帮金达搭建数字化系统。但综合考虑电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服务诸多因素后,京东云成了最合适的选项。
政府、工业、能源、交通等均是政企市场中价值含量最高的细分领域。这些领域通常容易产生大单,但门槛高、难度大。政企通常是互联网公司涉足数字化后的薄弱点,也是华为、阿里以及一批传统数字化企业的优势领域。
不过,京东依旧有一定的竞争力。
朱冰对笔者解释,通常To B企业习惯用技术服务切入政企市场。但目前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是政府最关切的问题,京东不仅是技术服务提供商,还可以利用自身在电商、金融和产业供应链方面的优势,成为产业经济合作者。
笔者长期跟踪了解到,2015年开始京东就逐渐成为一批地方政府的产业合作伙伴。京东诸多业务可直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渠道、服务,推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让京东的供应链能力得到凸显。京东承担了多个重要政府部门的应急物资调配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共有50多个产业园区采用了京东的供应链能力。
资源优势仅仅是一个层面,行业Know-how才是帮助企业站稳脚跟的基础。在能源、交通运输领域,京东集团的物流、供应链调度能力可以发挥优势。
朱冰介绍,京东云因为长期支撑京东集团管理几百万的SKU,具备算法和管理能力,可以支持物流和供应链调度,实现最佳调度效率。
能源通常被视为传统数字化企业的优势领域。一批头部煤炭企业正在尝试数字化业务,老牌数字化企业介入时,通常会为煤炭企业提供网络、私有云、数字化中台等基建服务。京东云可以提供运销管理能力。
以陕煤集团为例,这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省属国有大型能源企业,业务涉及煤炭开采、钢铁、化工、装备制造等。京东云为其子公司陕煤运销集团搭建了运销云,改善了煤炭交易、结算、流通等各个环节运行不畅的问题。
生态和挑战
作为一家后发数字化企业,究竟要如何打造生态。头部数字化企业的生态建设通常长达5年-10年之久。任何一家企业在短时间内都难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生态。
今年7月,一位曾在两个头部云厂商负责生态建设的资深人士对笔者称,国内数字化企业存在不同的生态建设思路,一类是“一体化生态”,另一类是“兼容开放的生态”。
他解释,“一体化生态”以公有云IaaS为起点,往上提供一体化的PaaS服务,利用办公协同工具再拓展生态内的SaaS伙伴,最终实现生态闭环。“兼容开放的生态”也期望能够使用自家全套服务,但通常愿意与IaaS、PaaS层共生,不同平台可以相互连接。
事实上,这两种思路差异是过往发展路径、公有云市场地位等因素决定的。
“一体化生态”是头部先发企业的常见做法。这类企业以公有云、私有云起家,市场份额高。先铺云(IaaS),再上平台(PaaS)和应用(SaaS),容易形成闭环。后发企业入局时公有云市场已经被瓜分殆尽,只留下了PaaS和SaaS的市场空间,生态建设更是落后于头部企业。开放容易弥补生态短板,聚集更多伙伴,甚至还能抱团争取客户。
部分领先的云厂商,如腾讯云目前在倡导“连接”的做法。此外字节跳动To B业务负责人此前接受笔者采访时称,火山引擎PaaS平台接受长在其他IaaS底座上。但他也坦承,长在其他IaaS上无法提供最完整的服务。
从市场现实来看,IaaS层的混合多云、多云协同的趋势目前已经相对明显。PaaS层则出现了多中台、多平台的现象。
高礼强则认为,SaaS层的开放是各个云厂商的共识,但PaaS層目前开放不足。由于历史原因,云厂商在各自基础设施上发展自身一体化的PaaS应用,这在客观上导致企业上云容易下云难。真正的开放应该是IaaS、PaaS、SaaS全面开放。
为此,京东云推出了一套名为“云舰”的混合云操作系统。这来源于京东过往混合多云架构的管理经验。目的是屏蔽底层基础设施差异,将所有IaaS统一调度管理,兼容不同PaaS。帮助客户在不同IaaS、PaaS间自由切换。
给客户选择权依旧不够,自身生态的强弱与否才是核心。京东云目前的生态可以划分为IaaS、PaaS、SaaS三层,与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伙伴合作进展不一。
京东云在基础层和部分伙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尤其在政企领域,被认为“有资源”。
一位在某云数据保护服务商就职的资深人士称,京东云在政企市场有一定的说服力,其客户规模并不低,因此与京东云有合作空间。该服务商是华为政企生态内的重要伙伴,长期服务政府、金融、工业客户。
另某私有云厂商资深业务人士称,和京东云有战略合作,双方是双向关系。该私有云厂商同样长期服务政府、金融、工业客户。他解释,他所在的领域合规要求很高,但自身技术能力不够强。京东云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服务,该私有云厂商则是可以解决资质问题。
平台层的合作目前处在起步阶段。京东云目前发布了PaaS生态的云筑计划,拓展了近30家合作伙伴入驻,包括PingCAP、巨杉、亚信安全、易捷行云EasyStack等,涉及数据库、中间件等多个技术领域。几家PaaS创业企业均对笔者表示,目前京东云对其较为开放,双方有部分合作项目,目前还在进一步探索过程中。
应用层的合作较为广泛。一批SaaS伙伴目前在零售、快消企业和京东已经有比较深入的合作,涉及营销、增长、财税、安全等解决方案。不过,相比头部企业的SaaS生态,京东云需要发展时间。
整体而言,合作伙伴生态建设依然尚处早期。目前生态建设主要围绕自身业务需求展开,未来的发展仍然有待观察。
可以确定的是,京东科技正在走出重组后的调整期。政企、金融、零售等领域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定的护城河。
京东云的内外挑战仍然存在。市场竞争在加剧,目前头部数字化企业不仅在发挥长板优势,还在补足短板。目前京东云处在打长板的阶段。此外战略延续性、流程和制度也是目前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有多位合作伙伴对笔者称,京东科技的重组是否会影响此前项目的衔接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期望京东云可以保持品牌、战略的连续性。
一位头部数字化企业战规人士对笔者说,To B团队要强调流程和制度管理,这是很多互联网企业做To B存在的短板。过去几年云厂商增速快,通常掩盖了这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正在集中暴露。流程和制度来源于经验,看不见摸不着,却重要。京东数科过去栽过跟头,京东云需要避免。
好在,迎来了一个好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