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市场业务的影响

2021-11-24何锐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35期

何锐

摘要:我国新修订的金融工具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9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对金融工具的分类与计量以及减值模型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订。文章就新准则的变动及对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影响展开分析。

关键词: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市场业务;变化及影响

一、新金融工具准则的主要变化

(一)金融工具分类

旧准则下,管理层依靠自身的主观判断,根据持有目的和意图对金融资产进行分类,而新准则是根据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现金流特征”进行分类,新的分类标准更加客观、简单。如果一项金融资产无法通过合同现金流测试,或者业务模式复杂无法分辨的,应当将该项金融资产划入FVTPL类,因此FVTPL也成为了新准则下的“兜底”类别。

例如票据转贴现,原本分类为“贷款”,按摊余成本法计量。在新准则下,从合同现金流层面可通过SPPI测试,但由于票据转贴现业务往往提前出售的占比较大,在业务模式上更贴近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故将其分类为FVOCI类。又如08国债23,旧准则下分类为“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在新准则下,该债务工具可以通过SPPI测试,此时需根据行内管理层对业务模式的判断,可将其对应分类为三分类中的任意一类。再如原在应收款项类投资核算的委外投资资产池,由于无法穿透至底层或底层资产不固定、存在频繁交易,不能通过SPPI测试,新准则下分类为FVTPL类。

综合SPPI测试的结果以及管理层对业务模式的判断,金融市场部对所有存续债券、票据及非标投资进行了重分类。将原先在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的二级资本债、可供出售账户不能通过SPPI测试的资产支持证券、可供出售账户和应收款项类投资账户的理财投资和委外投资均重分类在FVTPL类,使得FVTPL类资产规模增幅391.24%。将票据转贴现分在FVOCI类,使得FVOCI类资产规模净增幅51.26%。将原先可供出售账户中的存在风险债券、应收款项类账户的债券融资计划、信托计划、产业基金和收益凭证业务重分类在AC类,使得AC类资产规模增加增幅39.97%。

(二)金融工具減值

新准则的减值方法由“事后减值”变为“事前减值”。旧准则是只有在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已经发生损失时,银行才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减值准备,减值在财务报表的体现存在滞后性和顺周期性。而新准则要求不管是否已经出现减值迹象,从取得金融资产开始就要足额对其计提减值准备。因此,新准则的减值计提是对会计“向后看”的一种颠覆性改变,会计信息的计量方式更具混合性,与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实践、审慎监管要求更加契合,从而有助于防控金融系统风险。与此同时,将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式划分为三阶段:正常类金融资产均需计提未来一年的预期信用损失;对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正常类金融资产以及不良资产计提整个存续期间的预期信用损失。

初始取得金融资产时划分为阶段一,需要测算未来一年的预期信用损失,建立减值模型并计提减值准备。当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显著暴露,不再满足“风险级别为低”时,该资产应调整为阶段二,这时应确认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前两个阶段,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都是按照资产的账面总额来计算,不扣除预期信用损失。当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状况严重恶化,或存在表明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及违约事件时,应将该金融资产调整为阶段三。该阶段应确认整个存续期内的预期信用损失,而利息收入应根据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扣除信用损失后的净值来计算。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是预期发生违约事件所造成收回现金流的现值与合同约定的差异,因此,违约发生的概率、金额、和时间都将对信用损失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将金融资产逾期30天作为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即当资产质量五级分类为正常类,且逾期天数小于等于30天时,划分为阶段一;当五级分类为关注类或逾期天数超过30天,若根据内部贷后检查中发现的项目问题,管理层前瞻展望为负面时,划分为阶段二;当五级分类为后三类或逾期天数为90天以上,管理层前瞻展望为恶化时,划分为阶段三。

二、新准则对金融市场业务的影响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难度加大,业务部门的参与度提高

在新准则下,金融市场部需要根据合同的各项条款对金融资产进行SPPI测试,特别是对于一些资产需要穿透后进行判断,比原准则分类需要更多的客观依据、分类过程更复杂。前期转换时咨询公司对存量金融资产进行了梳理,对基础、常见的条款制定了可行的判断规则,但实际上各种条款情形不能穷尽,对个性化条款只有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另外,由于业务办理的时效性,资产的分类需要由前台交易员完成,而前台一旦确认分类将直接影响后续会计计量,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指标,这需要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及设计合同条款时充分考虑分类的影响。

(二)公允价值计量范围扩大,利润波动加大

随着金融工具分类标准和计量属性的变化,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和波动范围都将扩大。因此,估值目标就是在满足公允性前提下,着重实现损益平稳性。

就金融市场业务而言,一些无法通过SPPI测试的委外投资资产池、同业非保本理财投资,现在基本全部划分到FVTPL,受其底层资产影响,其价值波动基本与资本市场直接挂钩。当市场价格处于震荡调整时期,划入FVTPL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也会随着市场价格波动呈现大幅度的浮盈浮亏,而这些波动将直接影响银行的当期损益,利润表上的数据就如同过山车一样上下剧烈变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银行经营的稳定性。

利润波动的加大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上述FVTPL类金融工具的增加。二是其他综合收益的转回受到限制,新准则不允许通过处置金融资产调节利润。旧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处置时可以将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利润表,成为了企业平滑利润的一种工具,而新准则下这一工具不复存在。

(三)减值准备增加,阶段划分及减值模型参数设置主观性强

旧准则下金融市场部仅对已发生实际损失的金融资产按照五级分类的划分标准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根据新准则减值准备三阶段的计提要求,一方面导致减值准备金额加大、计提提前,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金融资产减值的计提范围:包括以AC、FVOCI核算的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票据业务、投资类业务、同业类业务以及表外业务等。金融市场部原先持有的国债、政策银行债的预期信用损失可以视为“无限接近于零”,而持有的信托计划、资管计划、企业债、商业银行债、地方政府债等,计提金额也将变大,原先未计提减值准备的存放同业、买入返售等同业往来业务也开始计提减值准备。本着应提尽提的原则,在新准则转换时金融市场业务累计计提减值准备增幅达121%左右。

动态来看,当金融资产从阶段一划为阶段二时,将计算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减值准备的金额将急剧增加,出现“陡壁效应”。但是对于信贷质量发生显著恶化的判定标准主观性较强,加之预期损失法下减值准备是阶段可逆、减值可冲回,即当金融资产的信用风险不再属于高水平时,还可以调整为阶段一按12个月期预计信用损失,原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冲回,这或可提供调节利润的机会。

新准则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参数的影响因素较多,管理层的可操控性更强。管理层可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及财务指标倒推需计提减值准备的多少,从而调整模型参数,得出想要的结果,使得银行的盈余管理空间更大。就金融市场业务而言,由于一些业务没有内部评级和历史违约数据,因此,使用外部评级映射法进行建模处理。参照外部评级机构(标普)在全球范围内统计的历史平均违约率数据,依据国内评级机构联合资信所公布的公开市场评级数据,可统计出对应级别的违约概率值。建模过程中,会采用中国宏观指标的预测值得到乐观、基准、悲观三个场景的和宏观指标预测值,而这个指标值得选择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主观判断。

由于所有金融资产在转换日按新准则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会直接计入未分配利润,因此不会影响2020年和2021年度当期损益。根据财政部通知,在执行新准则的前五年,非上市银行可以将首次执行日因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法增提贷款损失准备导致的核心一级资本减少额按照一定比例加回核心一级资本。其中,第一年和第二年按照调整基数的100%加回,第三年按照调整基数的75%加回,第四年按照调整基数的50%加回,第五年按照调整基数的25%加回。因此,此次新準则转换日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影响近两年银行的一级资本净额。银行可把握好新准则带来的该项政策红利,充分利用今明两年时间处置不良资产,对于收回的不良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增加银行的当年利润。

(四)银行实施成本较高

新准则实施后,银行的运行成本将加大。一方面,FVTPL类资产估值难度较大。如果模型过分简单,忽略了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会导致对公允价值的计量产生比较大的偏差。如果充分反映金融产品公允价值的各种风险因素,这会增加模型在理论上和实现过程的复杂性,从而增加模型维护和参数管理上的风险和成本。现有的估值模型各项参数仅停留在表层,计算出来的估值的公允程度还有待验证。随着业务的不断创新,还需要定期对估值模型进行修正、对估值系统进行维护,这一点也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银行普遍缺乏减值相关数据的积累和有效的计量模型,因此新准则的减值模型运用将给银行带来更大挑战。虽然巴塞尔资本框架已经建立了预期损失的计量方法,但这些模型考虑的是未来12个月的违约概率,没有预计整个存续期的违约概率;并且模型中许多变量的经济含义与新的会计准则所要求的不同,因此新会计准则中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无法直接套用巴塞尔资本监管模型。有关数据的积累、模型的建立等,银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五)银行经营更趋稳健

从长期来看,新准则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银行更加稳健地经营。第一,由于FVTPL类资产的显著增加带来的利润波动影响以及减值规模的增长,将会促使银行逐步调整现有资产结构,今后新增资产的配置也将更加科学审慎。第二,银行将逐步改变原先的风险管理模式,积累更多的适用于预期损失模型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从而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第三,新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促进会计反映与银行风险管理、资本监管活动的紧密融合,为银行业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第四,新金融工具准则,特别是新的减值模型的应用,引入了更多前瞻性思维,随着提前、足额计提准备,结合更审慎的监管政策,将有助于抑制金融系统顺周期性,防范系统性风险。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