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之觉醒
2021-11-24程欢彦
程欢彦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图/视觉中国)
《觉醒年代》在各大平台热播,受到无数年轻人的热议和追捧。我是在某视频播放平台看的剧,观看过程中,满屏的弹幕无不在感叹前辈伟人之优秀,抒发感恩及爱国之情。常有画面让屏幕前的我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我们这些身处太平盛世的年轻人,看到了百年前的年轻人为盛世奋斗求索的样子,真切感受到当年历史书上短短的句子,背后却是他们极不平凡的人生。那些踏过坎坷荆棘的坚定脚步,在嘈杂混沌中探寻求索的无畏身影,在压迫与桎梏中铁肩担当的呐喊,让我在心灵震撼的同时,也感到自惭形秽。
扪心自问,且不说自己与先辈楷模之间在志向、勇气、境界、学识等方面的差距有千万里,更重要的是在物质条件富足的和平年代,自己是否能坦然地懈怠于安逸。就像当下盛行的一词——“躺平”,不少人觉得满足于现状,无欲无求即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反思之余,是当代青年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吗?被快速的生活节奏裹挟前行的我们,习惯于上班下班一日三餐,却很少停下来好好看一看自己前行的方向与目标。被生活推着向前走,和自己心怀理想去追寻,显然不同。
对于“佛系青年”群体,也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生于富裕年代的当代青年,没有体验过压迫与苦难,喜于安逸很正常。但这种乱世才出英雄的“开脱论”着实有些站不住脚,盛世有了更优渥的条件,不是应该更有所作为?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也应该有每一代人的信念。
只要有了信念和目标,哪怕是日复一日的点滴小事,我们也能让它放出光芒。你看那些从城市回到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在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潜心耕耘,那些坚守在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用爱诠释教育的希望所在,那些日夜行医的乡村医生,尽一己之力守护村民们的健康。一人一马在高原送信20年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说,如果生在战争年代,他一定去当兵,去冲锋陷阵,现在一辈子为人民送好信也有意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雪域高原上的16万公里送信路,他不觉得孤独。
所以我们有时觉得迷茫和疲惫,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看清自己当下所做的事的意义。在我们认真做好每日工作,细心经营好自己家庭的时候,我们也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疫情来临,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扛起抗疫大旗,显现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我觉得所有青年都当将此话谨记在心,永远不否定自己,有明辨是非的正义感,不消磨进取担当的奋斗心。在低头赶路的时候,时刻牢记为什么出发。当你有了明确的前进目标,你会发现不仅脚下的路无比清晰,心中的热爱也会成为磅礴的力量。“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曾说:“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或许能成为当代青年树立人生观的价值参考,无论在何时,都不迷失方向,不丢弃信仰。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老师杨泽波在毕业典礼上送给学生们的寄语,“我们的人生,应该永远不泯灭向上进取之心,永远不放弃道德的理想,这样在来日无多回首往事的时候,就可以自豪地說,我这一生犯过不少错误,也有过诸多遗憾,但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无愧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度过了多么幸福美好而有意义的一生啊”。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