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丁卯体”的典范之作

2021-11-24莫砺锋

古典文学知识 2021年6期
关键词:渭水金圣叹城楼

莫砺锋

晚唐诗人许浑的诗风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对仗精工,铢两悉称。明人高棅将“许用晦之对偶”与“杜牧之之豪纵”“温飞卿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并列为晚唐诗坛之风格特色(《唐诗品汇总叙》)。其实温庭筠、李商隐二人也是长于对仗的,由此可见许浑在对仗方面之独占鳌头。“许丁卯”之得名,实因许浑居于丹阳丁卯桥,其集名曰《丁卯集》,但读者不妨从“丁是丁,卯是卯”的俗语产生联想,用天干地支为句中对偶,当然是天然巧对。其二是诗中颇多与水有关的意象,宋人《桐江诗话》云:“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集中体现这两个特征的许诗名篇当推《咸阳西门城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渭水寒声昼夜流。

此诗在《全唐诗》中题作《咸阳城东楼》,然许浑手编之《乌丝栏诗》中原作此题,况且第三句下有原注云:“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如在城东之楼,则无法眺见寺阁,更不得见到日沉寺阁也。

先看第一方面。此诗颔联脍炙人口,“山雨欲来风满楼”且成为万众传诵的成语,但全联的对仗,仍是毁誉参半。对此联的批评意见有两种,一是“阁”字与“楼”字犯重,清人屈复云:“次联名句,‘阁‘楼相犯……终是一病。”(《唐诗成法》)清人周咏棠云:“‘楼‘阁二字作对,殊觉草草。”(《唐贤小三昧集续集》)这种意见似是而非。对仗固应避免同义词相对以导致“合掌”,但不必回避所有的同类词语,否则如何属对?“阁”“楼”二字在专载对仗词句的典籍《词林典腋》《诗腋》中皆属“宫室”一类,正是工对之范例。况且此诗中的“阁”实指寺阁,“楼”则实指城楼,二者之大小、形制相去甚远,为何不能作对?

二是上、下句的艺术水平不相称,清人唐孟庄云:“次联下句胜上句。”(《删补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金圣叹驳云:“二句只是一景,有人乃言‘山雨句胜于‘溪云句,一何可笑!”(《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有些现代读者也认为此联之妙仅在下句,甚至认为上句乃依照下句拼凑而成。其实诗人写诗的次序虽有可能先得下句,然后足成全联,但只要意脉流畅,就并无大碍。由于下句乃神来之笔,且包蕴着深刻的哲理,从而成为千古名句,上句难免相形见绌。但就全联而言,正如金圣叹所云,“二句只是一景”,这是夏秋时节暴雨骤至前的常见景象:先是天边涨起乌云,接着狂风大作。身在城楼的诗人先看到云涨日落,再感到风满城楼,于是预感到一场暴雨即将来袭。一联之中,既有视觉,又有听觉与触觉,还有思绪,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工整的对仗丝毫没有阻碍意脉的流动,正如清人查慎行所评:“二句工于写景,而无板重之嫌。”(《初白庵诗评》)真是名不虚传的名联。

颈联与颔联相比稍为逊色,但也是属对精工的佳联。此联字字皆对,真可谓铢两悉称,但是如此工对并未阻滞意脉之流动,奥秘在于其中蕴藏着朝代变迁的时间长河。诗人从咸阳城楼上远眺,目力所及尽是古代上林苑的废墟。上林苑始建于秦代,自秦惠文王至始皇帝,相继扩建。汉初一度还为民田,到汉武帝时又大规模扩建,至汉末复废。就像王昌龄的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一样,此联上下句之间也是互文关系。曰“秦苑”,曰“汉宫”,实指秦代的宫苑与汉代的宫苑相继建于此地,当时是何等的富丽繁盛,如今安在哉?惟剩鸟下绿芜、蝉鸣黄叶而已!黄昏渐至,秋风阵阵,诗人心中的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抒情全寓于写景,手法高明,亦堪称名联。

再看第二方面。此诗首联写到“汀洲”,尾联写到“渭水”,颔联则渲染浓浓的雨意,满篇水气,真是“千首湿”的好例。对于首联,清人沈德潜质疑说:“咸阳何地,而竟如汀洲耶?”(《唐诗别裁集》)其实唐代的西北地区并非绝对没有汀洲,李商隐《安定城楼》云“绿杨枝外尽汀洲”,安定即今甘肃泾川,远在咸阳西北三百里处,况且位于渭水之畔的咸阳?当然,许浑诗中用一“似”字,大可玩味。诗人家在江南水乡,见惯了长满蒹葭杨柳的汀洲,如今人在他乡,突然看到类似的景象,顿生乡思。此句妙在只写眼前景物,并未说破思乡之意,意在言外,含蓄蕴藉。对于尾联,明人周珽认为意在怀古:“故行人不必问前朝之事,即观渭水寒声,可以识后流犹前流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清人金圣叹认为意在怀乡:“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人问前人,后人且将问今人,后人又复问后人,人生之暂如斯,而我犹羁万里耶?”(《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其实诗人多半意在雙绾,渭水波声千古如斯,而河畔的人事却瞬息变幻,故起怀古之思。渭水日夜东流,诗人家在东南而不得归,故起怀乡之念。由此可见,首、尾两联中的水意象,都是自然咏及,并无生硬之感。

全诗中最好的水意象是在颔联。云起溪上,当然充满水汽。风带雨意,更是湿意可掬。即使不考虑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山雨欲来风满楼”也堪称千古名句,因为它将暴雨将至时的情景、氛围,乃至人们的心理感受写得淋漓尽致。如此的“湿”诗,真乃烟霞满纸!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渭水金圣叹城楼
奇才金圣叹
吴哥蹦必烈神庙遗址
10月历史大事记
金圣叹刑场别子
多日秋雨逢晴有作
渭水访贤
渭水舍渔
本期资深大厨:金圣叹
正阳门城楼周边地面交通调查
牧童的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