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行为量表指导机械通气新生儿镇静镇痛策略的临床研究
2021-11-24卢慧雪丁月琴周柳娇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东莞523000
卢慧雪,丁月琴,周柳娇(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机械通气是危重症新生儿的常用治疗措施,对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临床在长期发展中,一直在寻找一种可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静镇痛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的主要方法,实现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疼痛和镇静应激反应的有效评估[1]。本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应用状态行为量表,探究其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影响效果,展开相关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 本次研究工作地点选择为我院,以2019年6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200例,其中男性新生儿102例,女性新生儿98例,新生儿的最大年龄和最小年龄分别为70min和6min,新生儿的平均年龄为(24.34±3.29)min。本次研究以对照形式开展,将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诊治,应用状态行为量表(SBS)及CRIES疼痛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新生儿镇静镇痛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均为100例,在统计学方法下,对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显示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将流程实施效果作为本次研究的唯一指标。
1.2 研究方法 收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病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包括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窒息情况、产前激素的应用、孕母情况及新生儿并发症等。
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通气流程,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肺出血、PPHN和MAS等情况,如果存在,需要给予患儿早期镇痛镇静干预,如果没有,则需要给予患儿进一步观察。确定患儿是否存在人机对抗情况,如果有,并且患儿可自主呼吸,则可撤机,如果没有,则继续观察,如果患儿离氧耐受性较差,则需要给予患儿干预治疗。具体流程如下图1流程。
图1 常规基础通气治疗流程图
研究组(n=100):首先对SBS目标进行设定,将其分数控制在-1到0分,给予Q6H评估SBS和疼痛评分,SBS达标后,对患儿进行观察,SBS在未达到目标值镇静效果时,则需要在Q30分钟评估SBS和疼痛评分评估,并给予患儿非药物性干预,对呼吸机参数等进行调整,具体流程如下图2流程。
图2 SBS与CRlES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流程图
本研究将使用的CRIES评分内容包括五方面,每项分数最多为2分,分数最少为0分,分数越高新生儿的疼痛程度越显著。其中,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详见表1,分数在3分以上时,需要给予镇痛治疗。状态行为量表(SBS)的评估主要包括5种类型,详见表2。
表1 CRIES评分法
表2 SBS评分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机械通气时长、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分析,对计量资料(±s)的比较结果予以t值验证,对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予以χ2值验证,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新生儿各项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2.2 机械通气时长 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长为(86.43±2.14)h,对照组为(108.94±5.48)h,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长数据差异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两组新生儿的拔管失败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n(%)]
2.4 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研究组新生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3.45±2.39)d和治疗费用(57105.29±543.85)元,与对照组的(27.35±2.98)d、(62350.84±675.38)元比较,均存在显著的数据差异,P<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临床治疗的主要干预措施,此操作为侵入性操作,对新生儿的气管和呼吸会造成严重影响,在操作频繁时,对新生儿的刺激性较大,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焦躁和疼痛等情况,新生儿表现出不良反应,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等[2]。在采用机械通气干预时,给予新生儿有效的镇静、镇痛处理,可减少新生儿的不良反应,保证新生儿的配合依从性,从而避免脱管和耗氧量增加等情况的发生。但是,在进行镇痛镇静干预时,一旦其镇静镇痛不足,便会导致人机对抗耗氧量增加,如脑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如何加强管理,避免镇静镇痛过度导致撤机延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尤为重要的,也是进行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关键性内容[3]。在此过程中,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静和疼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是主要内容,此操作可保证对机械通气新生儿的疼痛或是非疼痛情况进行有效评估,明确患儿具体症状,从而给予正确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
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不断发展,临床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镇静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相关研究显示,新生儿时期,其疼痛传导系统发展已经成熟,如何对疼痛进行有效处理和评估则是重要内容。对新生儿疼痛处理不及时,便会导致患儿出现不良情况,包括耗氧量过多、激素分泌紊乱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甚至会对新生儿的发育和情感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给予新生儿镇静镇痛干预是尤为重要的,不仅可实现对新生儿疼痛的缓解,还可将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反应进行降低,减少对日后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影响。从临床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其主要应用的镇痛镇静药物为阿片类药物,但是相关药物的应用,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临床药效,其应用安全问题难以保证,尤其是在神经副作用方面,还需要临床慎重使用[5]。
从临床目前发展情况来看,NICU工具得以出现,并在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镇静镇痛过程中,主要包括Ramsay镇静量表、舒适度评分(comfort score)、镇静躁动量表(sedation agitation scale,SAS)、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等[6]。但是,在促进相关工具使用时,由于相关工具主要来自于PICU的使用经验,其并未形成有效的应用系统,在进行使用时,缺乏镇静镇痛规范指南,导致人员操作规范性较差,限制了最佳镇痛镇静效果的充分发挥,还需要临床加强研究,促进相关工具的规范化使用和流程化使用[7]。
CRIES是临床在近些年发展中对新生儿术后疼痛进行评估的有效方法,其临床应用性较为显著,可实现对新生儿的客观评价[8],从1995年起此量表首次提出,并在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痛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此量表的实际使用,可通过对患儿的哭声、用氧需求、生命体征和睡眠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促进数据评估有效性的充分发挥[9]。状态行为量表(SBS)也是临床较为常用的相关操作量表,其主要被应用在机械通气新生儿的镇静评估中[10-11]。对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促进状态行为特征的掌握,并将此作为基础,在临床中进行实际使用时,其对应的灵敏度较高,效果显著[12]。本研究主要将状态行为量表(SBS)与CRIES评分进行应用,指导机械通气新生儿镇静镇痛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状态行为量表和CRIES疼痛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新生儿镇静镇痛的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临床意义显著,可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