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研究

2021-11-24王令

商品与质量 2021年10期
关键词:本质马克思总书记

王令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 130000

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概述

贫困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十年里,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对贫困问题的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减贫奇迹。长期以来,我国的扶贫方式都相对粗放,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统计局调查方式多为抽样调查,调查数据不够具体,不能制定行之有效、具体详细的政策。扶贫领域长期以来存在混淆扶贫对象、针对性不强、资金和项目配置不准确、扶农而不是扶贫等问题。贫困问题成为实现目标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也是制约目前农村发展的最大短板[1]。

2 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关于“人的本质”认识历来就是热议话题,马克思继承并发展了以往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三个视角来审视人的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站在人类学角度上,指出人类这种特殊的动物类与其他动物类的根本区别,从而揭示了人的类本质即人类的普遍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充分阐述了人的“需要”本质:“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2.2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

马克思明确提出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反贫困目标,必须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它将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指向生产资料私有制,成为带领无产阶级实现解放、摆脱贫困的巨大思想武器。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立足于当前我国的扶贫实践而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论述。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

3.1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指引广大贫苦群众挣脱贫困牢笼、实现自我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它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制度层面深刻剖析了资产阶级统治下无产阶级深陷贫困的境遇、根源、无产阶级彻底克服异化劳动、摆脱悲苦命运的实践路径等深层次问题[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意蕴丰富、格局宽广、思想深邃,充分阐述了为什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一系列关乎民心所向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主要包含了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的领导保障;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的脱贫方式;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的财力保障;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的依靠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的作风保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主体意识。

3.2 拓展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极大地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过上好日子,是全体人民的普遍期待。然而,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则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他在会议中多次强调全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精准识别、结对帮扶、“扶真贫”,找准穷根、精准施策、“真扶贫”;从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补短板、去弱势,真心实意为贫困群众传真情、送服务;大力发展产业,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他们持久脱贫而不返贫;注重精神扶贫,促进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强大内生动力。

3.3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既着眼中国又胸怀世界。他不仅关心中国贫困群众,而且对全世界的贫困群众也十分关心和同情。我国脱贫攻坚伟大事业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泽惠了广大的贫困群众。这一重大成就的取得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指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也为全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摆脱贫困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巨大帮助,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群众带去了福音。“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中国在努力消除本国贫困、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积极承担大国责任,深入广泛地开展南南合作,大力向第三世界提供许多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如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提供“六个一百”的项目支持和大批技术、人员、智力支持等帮助,助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第三世界国家充分利用外界的帮助,积极借鉴他国消除贫困的有益做法,结合本国实际,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将极大地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缩小南北差距,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进而提升广大第三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在制度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好自身的利益[3]。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了最初的色泽,而是随着扶贫工作的一步步推进,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不断自我更新与完善,在脱贫工作将要进行到尾声的关口仍然展现了智慧的精华,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级党政机关、扶贫干部秉持着精准扶贫的理念,最终能在2020年底完成全面脱贫的工作任务,保证我国在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猜你喜欢

本质马克思总书记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