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与政策体系

2021-11-24赵娜娜

经营者 2021年16期
关键词:愿景能源规划

赵娜娜

(汶上县发改局,山东 济宁 272500)

一、引言

我国目前对于碳中和愿景的规划如下: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35年左右实现稳中有降,在2040年左右实现平稳下降,在2050年左右实现线性下降,在2060年前实现加速下降,进而实现碳中和。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已经形成了清晰明确的碳中和愿景规划,在此基础上,需要积极探索碳中和愿景实现路径,不断完善碳中和愿景政策体系,以此合理规避安全风险较高、转型系统建设成本较高等常见的低碳转型问题。

二、碳中和愿景的内涵

碳中和愿景中的“碳”指的是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CO2和从大气中移除的CO2,CO2净排放值指的是排放CO2与移除CO2的差值,碳中和指的是CO2净零排放,即人类在某一阶段内向大气排放的CO2能够与从大气中移除的CO2相抵消。只有掌握上述基本概念,国家及地方部门才能够确保碳减排方案制定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1]。

通常情况下,碳中和愿景规划不应用单一年度作为统计单位,而是以某一时期内的多个年度为统计单位,即平台期,短的在3~5年,长的在10年左右,这种规划方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从经济、社会、能源等多个角度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并且能够合理应对国际环境因素、自然因素等重大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CO2净排放值在某一年份存在变动是十分正常的,评价碳中和愿景实现程度应当从平台期角度出发,而不是单纯看CO2净排放最大值和最小值对应的年份。

三、碳中和愿景的实现路径

(一)技术实现路径

碳中和愿景的技术路径主要分为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负排放技术、零碳能源技术三种。高能效循环利用技术不但能够降低碳排放,还能够减少碳中和愿景实现成本,该技术主要被应用在能源梯次利用、工业节能设备、循环经济模式建立、节能家电、垃圾分类、低碳出行方式选择上。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例如,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循环利用空间为50%左右,交通领域的高能效循环利用空间为10%~20%。负排放技术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增强低碳系统应用的灵活性,常见的技术有生物质能碳捕集与封存、直接空气碳捕集等,碳封存有效容量大小由当地碳排放降低效果来定。零碳能源技术的应用能够引导企业从碳密集型向清洁能源型转变,常见的清洁能源有核能、风能、水力能、光伏能等,需要企业建立全面电气化系统,并且全面应用零碳能源工艺流程[2]。

(二)排放实现路径

排放路径指的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碳排放时间演变进行预判,目前,我国的预判结果如下:2020—2030年为达峰期,2030—2035年为平台期,2035—2050 年为下降期,2050—2060年为中和期。具体来讲,我国需要在2030年之前达到碳达峰目标,并做到对碳达峰峰值的严格控制,为后续碳中和及降低碳排放预留更多的缓冲时间,同时实现对能源结构的优化改革、对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善、对相应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在达到碳达峰目标之后,我国有5年的时间向低碳发展转型,以此实现稳定降低碳排放的目标。随后的15年之内,依托先进低碳能源系统、负排放技术等先进技术,我国能够快速减少碳排放;随后10年便是实现碳中和愿景的关键阶段,需要以深入脱碳为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能源系统和交通系统,并且为低碳技术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和灵活性,避免经济发展受到碳中和的影响。

(三)社会实现路径

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同群体在碳中和建设中有着不同的作用,这便是碳中和愿景的社会路径。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规划碳中和愿景,并且做好对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生活理念的宣传工作,这是因为碳中和愿景在某种程度上与企业发展和个人消费之间是存在矛盾的,政府有必要组织和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碳中和建设中,为整体碳中和建设提供助力。

四、碳中和愿景的政策体系

(一)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为碳中和愿景实现提供法律保障,由此可见,相关政府部门在致力于通过立法完善碳中和愿景建设政策体系。具体政策如下:第一,气候立法已经成了国际碳中和行动的重要部分,使得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等活动的开展具备法律效力,同时有利于将碳中和愿景提升到社会共识的高度,我国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规范企业和个人的低碳行为。第二,可以进一步完善碳交易制度,将碳交易市场建设的重点从化工行业、工业行业等高耗能行业转移到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碳排放增长趋势显著行业上,以此实现对整体行业碳排放的科学控制,同时逐渐形成稳定的碳交易市场价格,真正将碳排放量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第三,可以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战略技术体系中,以此强化对负排放技术、能源系统托脱碳技术等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地方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地方政府需要开展对碳中和愿景的自主探索和规划,具体政策如下:第一,各个地方政府需要结合当地资源类型和数量、降低碳排放效果、产业结构类型等具体因素,开展碳中和愿景规划,以此形成适合当地,能够满足当地节能减排需求的碳中和愿景规划。第二,地方政府在规划碳中和愿景的过程中,需要同时考虑到经济发展、能源生产、消费变革、环境保护需求,城市化建设水平较高、经济水平较高、具备低碳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省份可以率先自主探索碳中和愿景实现路径,进而提高各项碳中和目标的完成率[3]。第三,地方政府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变革等角度,形成具体的碳中和政策,确保农业、交通业、工业、建筑业都能够有科学的降低碳排放标准可以遵循。

(三)个人和社区鼓励政策

个人是碳中和建设的重要参与对象,社区则是连接碳中和愿景和个人的直接桥梁,为此,可以就社区和个人制定专门的碳中和愿景规划及政策。具体政策如下:第一,需要在社区增加新能源汽车停车位,建立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和服务系统,以此提高群众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从而自觉选择低碳出行方式和工具。第二,需要建立社区碳普惠制度,积极落实碳普惠政策,以此激励群众保持个人低碳行为,同时形成对碳普惠行为的数据处理和收益量化计算,并且将碳普惠平台与碳交易市场联合到一起。第三,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机制引导群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例如,应用阶梯电价制度引导群众通过节能减排获得经济效益,加大对低碳产品购买的补给力度,以此降低群众购买低碳产品的实际价格,让群众通过低碳行为获得经济补偿,同时提高低碳产品的竞争力。

(四)企业约束和激励政策

想要实现碳中和愿景,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企业不但是碳中和愿景的执行主体,也是低碳技术创新的实践主体,为此,我国一直致力于完善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政策。具体政策如下:第一,要通过市场化工具切实降低企业降低碳排放的成本,例如,加强碳交易市场建设、完善碳交易价格体系、完善低碳相关硬件设施等,确保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低碳运营发展效果,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第二,需要通过气候金融投资工具帮助企业规避降低碳排放的风险,为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展低碳投资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资金,并且形成相应的气候融资标准。第三,需要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低碳技术应用企业减免部分税务,以此维护低碳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碳中和愿景的提出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实现碳中和愿景则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能否进一步向前发展。具体来讲,想要实现碳中和愿景,需要加大对技术路径、排放路径、社会路径等碳中和愿景实现路径的探索力度,以此提高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效率和质量,同时进一步完善碳中和相关法律法规、地方行动方案、个人鼓励政策、企业约束和激励政策,以此形成完善的碳中和愿景政策体系,为碳中和愿景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愿景能源规划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驱动物联网从愿景到现实的三驾马车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