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企混改中的财务管理困境与策略
2021-11-24钟颖
钟颖
(浙江大有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一、引言
近年来,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适应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变革,然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一种特殊的制度模式,在实践层面缺乏有效的对照和借鉴,在改革进程中,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1]。从本质上看,国有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调节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承担着艰巨而紧迫的历史任务。要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推进,财务管理是最为关键的治理节点,如何通过解决财务管理难题,实现创新理论与全面实践的结合,成为提高改革成效的关键。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概述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
混合所有制指的是介于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所有制结构形式,属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体,简言之,混合所有制表示在同一经济组织中,组织呈现出多元投资主体、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特点的经济形式。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经济支柱,单纯依赖传统的公司治理方式显然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要通过混合所有制的深度改革,使国有企业呈现出更多元的管理特点[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核心的经济制度,更是我国经济结构必须遵循的特色经济发展路径。由此可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是市场创新的必然,更是实现国家经济腾飞的大势所趋。
(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原则
当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已基本构建出全新的国有企业发展形态。具体而言,真正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发展指引,需遵循相应的改革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场赋予了经济发展的空间,经济主体必须尊重市场地位和发展规律,遵循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切实将“引资本”与“转机制”有机结合,同时不断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与企业法人结构融合,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有效路径。第二,完善制度,保护产权。制度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元素,应切实以保护产权、公平竞争和有效监督为导向,提升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产权保护,全面激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生机和活力。第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混合所有制改革应以法律法规为基准,通过对国有资产交易规则的健全,科学有效地评估国有资产价值,使之适应市场经济交易机制,达到规则、过程、结果“三公开”的目标,防止因暗箱操作、违规交易等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第四,宜改则改,稳妥推进。实行股份制及上市是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形式,为保证国有企业改革的持续性和实效性,应不断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注重资本管理与运行效率提升,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面临的财务管理困境
(一)管理理念制约财务发展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管理者,其复杂的管理机制及相对庞大的体量决定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工程。目前,国有企业均展开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从整体的经济结构上看国有企业正逐步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型,但国有企业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维上,形成了思维定势,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革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例如,部分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在财务管理及运作模式层面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即由公司少数管理层自行决策,这种缺乏公平性及民主性的管理方式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营风险,还会损害小股东或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企业管理氛围的和谐。
(二)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
伴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的转型,企业管理有了显著变化,但由于财务管理点多面广,在短期内难以左右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调整期内无法有效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和效能优化。例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财务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在短期内无法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财务管理会计基本工作中仍然容易出现各类漏洞,产生财务纠纷;其次,部分企业为提升经济效益,在财务管理决策上存在短视心理,通过损害企业利益满足自身利益,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信息数据无法得到真实反映,既增加了内部的投资风险,也降低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绩效考核目标设定不合理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目标设定不合理,尤其是在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之间,财务目标难以形成统一的格局。国有资本财务管理目标突出对国有资本领域的财务管理,而非国有资本管理目标,更加注重对国有资本之外的目标管理,比如强调对民间资本、境外资本的财务管理。这种财务管理目标上的差异,使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目标设定上难以建立统一标准,无法实现绩效考核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平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财务管理水平。
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财务管理优化策略
(一)补齐短板,创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针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需求,国有企业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注重对管理思维与方式的调整,摒弃传统的、唯一性的资本管理模式,要通过与外部资本的融合性管理提升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有国资本与民间资本、外资资本间的融合经营。同时,针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财务管理新要求、新任务与新特点,在实施财务管理时必须强调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职责,切实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树立统筹管理的思维理念,真正通过对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激发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优化结构,合理制定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面对当前急剧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国有企业要真正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就要在不断强化外在竞争力的同时,依托完善、高效的内部运营机制促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结构的优化,切实理顺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利用结构的升级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3]。一方面,要注重对企业高层管理结构的优化,在财务管理事务中,应做到依规办事,防止企业管理者以个人意志进行决策,避免个人决策带来的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风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必须重塑企业权力机构职责,所有的经营决策与财务管理制度均要以公平、公开为基本原则,突出扁平化管理优势,设立独立有效的财务监督职能机构,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实施评估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三)完善制度,强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监督
受国有企业传统管理思维的影响,在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实施有效的财务风险防控和监督关键且必要。一方面,目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财务管理模式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另外,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国有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着诸多困境,该阶段的财务风险较大,必须形成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防控风险,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关键管理范畴,保障国有资产及企业资金的安全,发挥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作用。另一方面,要健全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为发挥好企业财务管理的推动功能,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考核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关键指标。同时,应当通过绩效考核制度的确立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与标准,对国有资产实施有效干扰和引导,确保国有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取得显著成效,助力改革的持续推进。
五、结语
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为适应全新的市场经济需求,必须突出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探索和创新,利用全新的管理工作路径增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创新性,使改革真正契合时代,为国有企业的持续向好发展提供坚定支撑。